民主法治示范村初核報告、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名單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發布了《關于擬命名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名單的公示》,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入選。
從過去的經濟薄弱村變為腰包鼓鼓的網紅村,再到現在的“國”字號榮譽,油車港鎮以法治文化串珠成鏈、聚片成面,將法治融入血脈,實現了人心“聚”、風氣“好”、日子“火”,摸索出獨具魅力的鄉情自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善治之路。
法治文化建設底色愈濃
走進勝豐村,隨處可見的農民畫的元素,畫面中時常出現“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做人切莫貪圖虛名”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字,營造出濃厚的法治氣息。
自“七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勝豐村結合“農民畫之鄉”的文化地標優勢,將法治元素與農民畫藝術相融合,法治文創項目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以畫敘事、以畫傳情、以畫普法。油車港通過串聯秀洲憲法公園、菱瓏灣、池灣村,以及秀洲首個法治農民畫創作基地勝豐村、棲真學校等11個普法精品點,建設一批法治文化與美麗鄉村相結合、與各地自然生態相融合的法治農民畫系列景觀,實現從“盆景”到“風景”的轉變。
順應時代潮流,勝豐村還積極利用新媒體進行普法。通過微嘉園、微網格群、APP、農民信箱、電子顯示屏等線上“三治”文化陣地拓寬普法渠道,為干部與群眾創造了良好的信息互動環境。同時,以“菱距離·畫共富”黨建品牌示范引領,以民主法治村創建為抓手,深入推進鄉村法治建設,探索零距離治理模式,譜寫全方位共富篇章。
“法治顏值”的提升不斷擦亮自治“金牌”,而今,勝豐村先后獲得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衛生村、省級AAA級景區村莊等榮譽稱號。
鄉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法治觀念強了,鄉風也更加安順和睦。
“前兩年,勝豐村筑路施工期間造成沿線葡萄種植戶田間葡萄上灰塵積留,影響上市品質,種植戶們向村委會反映此事,并要求施工單位賠償其損失。”勝豐村黨委書記范治新回憶道,當時村干部通過開會討論、走訪了解等方式,與種植戶和施工方積極溝通,促成雙方達成賠償協議,全力做好鄉村治理“后半篇文章”。
“我們通過民主法治村建設,以‘四治融合’集優成勢,讓法治宣傳有聲有色、法律服務深入人心,基層治理井然有序,村民鄰里團結友愛,村容村貌全面改善,為努力打造均衡富庶發展、共同富裕典范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范治新說。
同時,勝豐村充分發揮榜樣帶動作用,激勵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在勝豐村啟動美麗鄉村這項新工作時,村民們對菱瓏灣景區的開發建設持觀望態度。老黨員范金榮了解到該工作的推進難度,身先士卒,主動向村委會提供自家的車間、豬圈、菜地等場地,建設造船工匠館和河邊茶室,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如今,通過普法宣傳,村民法治素養越來越高,垃圾分類持續推進,人居環境越來越美。
法治護航鄉村振興
鄉村唯有走向未來,鄉村振興才有希望。
作為全省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之一,勝豐村大力深化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成立47個微網格,動員47名黨員、群眾擔任微網格長,讓防疫、消防等各類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第一時間深入全村“神經末梢”。
現在,這里已建成智慧養老、智慧交通、智慧垃圾分類等項目,鄉村治理更加規范高效。“接下來,我們還將圍繞‘一統三化九場景’,以‘樂游型’為主題,進行未來鄉村場景的建設與植入,提升勝豐村整體治理水平。”范治新介紹。
以未來鄉村建設為抓手,打造未來鄉村示范,勝豐村的目標越發清晰。
勝豐村通過黨建引領、法治同行帶動產業創新發展,以“村企黨建聯盟+合作社”的模式帶動經濟發展,逐步形成了真真老老粽子文化園、勝豐多肉植物園、勝豐藍莓采摘園、南湖菱種植基地和花卉小鎮五大特色農業主體,布局特色民宿區,建設觀光船等旅游設施,打造出一條黨建統領未來鄉村旅游線路。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15年的23982元增加到2021年的41592元。
從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到創新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從積極發揮鄉賢榜樣作用到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再到探索共同富裕路徑……勝豐村執法治之筆,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照片由油車港鎮提供)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