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被叫停是真的嗎;結構性存款?
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迎來爆發期,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存款利率持續在低位徘徊,并且受存款定價自律機制約束,銀行又不能隨意上調存款利率,而同時貨幣市場利率卻在走高,并且拉開了與存款利率之間的差距,導致銀行存款不斷流失,于是銀行希望通過發行高收益的結構性存款來留存儲戶。
二是資管新規落地之后,未來兩三年內保本理財將徹底退出銀行理財市場,保守型投資者又少了一個理財渠道,而這時候不在資管新規監管范圍內的結構性存款就成了最佳替代品。
結構性存款并不是什么創新產品,過去幾年來一直都有發售,但是直到今年才迎來井噴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第二點。
照理來說,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也沒什么不妥的地方,畢竟結構性存款屬于表內資產,要繳納存款準備金,并且基本上都是保本的,而且保本部分還要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安全性很高。
銀行和儲戶可以說是雙贏,銀行留存了儲戶和存款資金,儲戶獲得了無風險利潤。
有一點儲戶都不太清楚,雖然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要遠高于定期存款利率,但是這個收益率是不確定的,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有至少兩個收益率,一個是收益上限,一個是收益下限,比如收益上限是5%,收益下限是1.5%,兩者差別很大,而且兩種收益率都有可能達到,但是在儲戶眼里只看得到收益上限。
一些銀行在宣傳的過程中明目張膽聲稱“保本保息”,這就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銀行誤導投資者,二是銀行存在違規行為。
如果真是誤導的話,那么需要儲戶自己睜大眼睛去辨認,如果是銀行存在違規行為,就需要監管動手解決了。
近期多家銀行發售假的結構性存款,被監管緊急叫停。那什么是假的結構性存款呢?
真的結構性存款包括兩部分,存款+期權,大部分資產買入存款以保障資金的安全,少部分資金投向衍生品領域,比如掛鉤黃金、外匯、指數等,以博取較高的收益。既然是期權就意味著掛鉤的產品的價格在未來是存在變數的,這些產品價格落在不同的區間,結構性存款最終取得的收益率也是不同的。
簡單來說,結構性存款相當于一個博弈,你要用概率算出獲取高收益的可能性有多大,勝算大的話購買會比較劃算。
那么銀行推出的假結構性存款是什么樣的呢?就是掛鉤的產品的價格無論怎么變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最高收益率,或者是能以接近100%的概率獲取最高收益率。
融360理財分析師本來以為,在監管叫停之后,這種假的結構性存款要立即停止發售,但是卻發現目前仍然有銀行在賣這種產品。
某民營銀行的一款結構性存款,固定期限為91天,為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參考年化收益率為5.28%,最低保障收益率為1.65%,購買起點僅1000元,比實體銀行的5萬元門檻要低多了。
單從產品的這些信息來看沒什么問題,有收益上限也有收益下限,但是查看該產品的歷史兌付收益率發現,往期的同類產品全部達到了收益上限5.28%。
融360理財分析師又仔細查閱了產品說明書,這款結構性存款掛鉤的是倫敦金價格,收益設定方式為:
產品到期時,倫敦金下午定盤價在每盎司300美元至2200美元區間內,則年化收益率為5.28%,否則獲得保底收益率1.65%。
那你知道過去3年倫敦金都在什么區間波動的嗎?1046美元/盎司-1375美元/盎司,也就是3年以來從來沒低于過1046美元/盎司,距離300美元/盎司的下限很遠,也從來沒有高于過1375美元/盎司,距離2200美元/盎司的上限也很遠。
打個比方吧,這就好像一個家長對成績優異的孩子說,只要你下次考試不是全班倒數第一,我就獎勵你1萬塊錢。顯然,這筆錢就相當于直接送給孩子了。
雖然從儲戶角度來說沒什么損失,甚至還占便宜了,畢竟保本的短期產品還能達到5.28%的年化收益率,著實非常高了。但是從監管角度來說,銀行卻在干違規的事情,如果被查到了是要受到懲罰的。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目前肯定不止這一家銀行在發售假的結構性存款,銀行在變相高息攬儲,不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當然,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存款的時候,也不能一味相信銀行承諾的高收益,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本文源自融360原創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