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怎樣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最近,一則消息在西方媒體圈引發不小震動。眾多西方智庫和媒體驚奇地發現,中國正在發生一場波瀾壯闊、影響深遠的變革,許多領域的風向悄然生變,宛如一艘正在轉向的航母,牽動全球目光。
這種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從經濟領域來看,中國正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無論是"雙循環"戰略,還是擴大內需、科技自立等一系列政策,無不體現著中國在發展理念和路徑上的深刻調整。
此前熱衷于出口導向、依賴外需拉動的增長模式,正逐步讓位于挖掘內需潛力、激發國內市場活力的新路子。麥肯錫預測,未來10年,中國內需有望貢獻全球GDP增量的1/3以上。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從"世界工廠"加速轉向"世界市場"。
發展理念的轉變,還體現在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上。
無論是"雙碳"目標的提出,還是數字經濟、新基建等新動能的崛起,無不彰顯著中國發展的科學性、前瞻性與可持續性。前不久,《紐約時報》刊文感慨,中國在新能源發展上正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甩開美國。
而從社會治理來看,中國也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無論是依法治國、全面依法執政,還是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部署,無不昭示著一個文明古國推進現代化進程的堅定決心。
《》指出,在后疫情時代,中國更加重視公平正義,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正走向更加和諧穩定。
由此可見,"風向"之所以變,根本在于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面臨新的時代課題。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中國更加注重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更加注重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正沿著自己選擇的現代化道路闊步前行。
在某種意義上,這場"變局"的背后,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進一步成熟、定型與升級。它體現著一個負責任大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戰略抉擇與使命擔當。可以預見,這場深刻變革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讓這艘承載14億人的"復興號"巨輪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對世界而言,中國的轉變絕非"零和博弈",而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雙贏"之舉。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言,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穩定性和確定性,為破解人類社會共同挑戰提供更多中國智慧。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風向"的轉變昭示著中國兼顧自身發展和造福世界的格局眼光,昭示著在斗轉星移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定力。在這樣的大國擔當下,中國號巨輪必將為人類文明進步注入澎湃動力,續寫更多"春和景明"的發展奇跡。
你如何看待這場正在發生的"風向"巨變?中國發展格局的轉型將如何影響世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何特點?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