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例子-五大發展理念舉例說明
“學習筆記”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過“綠色發展”理念,突出綠色惠民、綠色富國、綠色承諾的發展思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也曾指出,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說到底,綠色發展不僅僅體現為對生態的保護、對環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種思想、一個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綠色化”應該在生產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漸成風氣。關于“綠色發展”,總書記都說了什么?賦予了哪些新的內涵?下面就隨“學習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一、綠色發展是“很大的政治”
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不滿情緒上來了,那是什么形勢?所以,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2013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
再也不能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不說一票否決,但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權重。
——2013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產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說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指出
“學習筆記”
批注:
二、“眼睛”和“生命”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2015年3月6日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調研時指出
“學習筆記”
批注: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我們必須增強環保的社會責任意識,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開始,積極開展環保行動,如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洗臉水、洗菜水用來拖地板、沖廁所或澆花種草,及時有效處理垃圾,減少環境污染等等,要使每一個人都能養成自覺堅持環保的良好美德,自覺地做一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有意義的事,切實保護好我們生存的家園。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三、“公共產品”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2015年4月到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2013年7月18日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
“學習筆記”
批注:
四、“綠色銀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他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016年1月5日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
“學習筆記”
批注:
五、“金山銀山”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
“這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在浙江調研時表示
“學習筆記”
批注:
六、“生命共同體”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田林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有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田林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關于〈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
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
“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來到北京市調研
“學習筆記”
批注:
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要盤活山水林田湖這個生命共同體,關鍵是要有一張大格局,讓相關各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才能真正實現山水相連,花鳥相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比喻來巧論生態環境——“公共產品”、“綠色銀行”、“金山銀山”、“生命共同體”、“眼睛”和“生命”。不難發現,每一種形象的表達都在給生態環境留下足夠的生命空間,這其中既內含了生態富裕的現實關切,又飽含了生態為子孫的長遠考慮。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一定能讓美麗的家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奇跡”,為中華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光明未來!
來源:新華網 人民網 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