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兩面人圖片-笑里藏刀前面一句是什么
第十計 笑里藏刀
解語: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按語:兵書云:“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弈棋,會有叛夸數千,亡奔夏境。堠騎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曰:“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譯文:設法使敵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從而對我方不加戒備。 我方則暗中策劃,積極準備,伺機而動,不要讓敵方有所察覺而采取應變的措施。這是一種暗藏殺機、外示柔和的計謀。
《孫子兵法》上說:“如果敵人言辭謙卑但是暗中抓緊準備,他們往往會發動進攻……沒有相約而來請求和解,是懷揣陰謀”。所以,凡是敵人花言巧語,臉上充滿笑容,這是暗藏殺機的表現。宋朝時,曹瑋坐鎮渭州,紀律嚴明,西夏人很怕他。有一天,正和客人下棋,有數千名士兵叛逃至西夏,當斥候(偵察兵)來報告時,其手下諸將大驚失色,但曹瑋和平時一樣談笑風生,并對斥候說,他們是我派去假意投降的,不要聲張。西夏人聽說后,就把叛逃過去的宋人士兵殺掉了。這就是隨機應變的運用“笑里藏刀”的計策。就像越王勾踐忍辱負重服侍吳王夫差,讓夫差失去戒備,最終滅了夫差。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典故:出自劉昫《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唐朝時,有個叫李義府的人,因善寫文章,被推薦當了監察御史。李義府還善于奉承拍馬,他曾寫文章頌揚過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賞識。唐高宗時,李義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書令。李義府外表溫和謙恭,說話總帶微笑,但大臣們知道,他心地極其陰險,因此都說他笑里藏刀。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注解:“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暗藏殺機,一般通過偽裝麻痹敵人,掩蓋暗藏的殺機,和“口蜜腹劍”是一個意思。
此計關鍵是“笑”和“藏”,“笑”是一種偽裝、一種武器,必須笑得的真實、自然,能讓敵人放下戒備,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笑得出來、蒙得住人,刀也不是隨便能“藏”得住。
所以能使出“笑里藏刀”計策的人不是普通人,要么是奸惡之徒,要么就是善于堅忍的人。此計要用在特定環境或者用在特定敵人身上,一般來說,“笑里藏刀”為善良正直的人所不齒,對于這種表里不一的“兩面人”甚至“多面人”要有防備心,敬而遠之,避之則吉,更加不能同流合污。
文言文到白話文,個人可能翻譯得不是很準確,請見諒。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批評指正,不勝感激。歡迎關注點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