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心和六核心差別、四核心和六核心差別是什么
看下自己的需求,是我的話,價格便宜買哪個就好了。
因為:多核生產力是稀缺需求,對90%的用戶,8個核心的價值不高。
6大核心+4小核心,是intel追求綜合能效比、提高續航,向手機端看齊的一種思路,但這個思路,沒有被windows完全認可,也沒有被廣大的windows系統配套軟件開發者認可......
我們打開一個瀏覽器,這個瀏覽器在加載網頁的時候,他需要更好點網速、上傳網速也很重要,當然了,網速好,那網頁會把運行的壓力分擔到各個核心上,多核性能有異義。
不過,網頁的上限較低,很多時候,連我11代這種低壓處理器、且是移動辦公模式下,多核心根本吃不滿,對,根本就吃不滿。
而且優先級高的任務,往往還是會沖刺某個單一的核心。
我測試了下cad這種設計軟件,加載軟件和圖形的時候,個別幾個核心吃的較多,單個線程沖刺封頂,多數核心不相干。
這也是很多老設計師說的,Autodesk這種設計軟件,選cpu時,單核性能是你的最大瓶頸。
開了cad之后,我再打開Outlook,結果你猜怎么著?四個大核心全部做了一次沖刺,而且觸頂了!
當我把cad關掉,再開outlook,那就好多了,單核沖刺不到頂了。
而且上面的測試是基于不插電,cpu的峰值頻率不過3GHZ,插電之后,可以沖到4GHZ以上,單核的瓶頸上限其實還沒到呢。
我說這些話的意思,就是大家要看需求,別被多核性能迷惑呢,網上不少炒作cpu多核性能天階榜的,按照他那個建議,很容易入坑。
但這個時候,往往意味著,你的電腦也該換新了。
PS:現在的筆記本電腦起步就是10個核心了,都比我的電腦好,如果你沒有渲染、大數據仿真吃滿全核的需求,單核放前面更好點。
PS:再舉個例子,如果你打算買輕薄本,比如小新pro14這樣的,內存板載加到32G,給的ultra處理器,這個cpu的單核性能跟12代、13代基本上沒差距,無非是續航好點,核顯性能翻倍。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數碼行情和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