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三大代表ppt整理—毛概的三大理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的內容體系內容: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富強,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讓市場
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民主, 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明
4、建設社會特色主義社會——和諧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經濟建設是根本(物質基礎);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 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制,對策。
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社會財富分配制,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三:所有制是什么?
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
四:為什么實行所有制?
根本原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
具體原因: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
1、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經濟制度的基礎;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夠發達,發展不平衡,需要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3、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五:解析: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旗幟鮮明反對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觀點(P147)
六:所有制應該這么做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針: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資產、主導)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權利、機會、規則平等)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七:分配制是什么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多種分配:勞動為生產要素 (勞動收入、勞動力價值收入)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 (利潤、利息、租金等)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發明、創造、 信息 、專利等)
八:解析:按勞分配以外的多種分配方式,其實質是按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P152)
九:解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起全部作用。(P146)
十:關于GDP增速主觀戰略,客觀因素,實際運行
十一:政黨制度
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P195)
二:“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P187)
三:新形勢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發展
四:五位一體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五:為何要加強中國的建設
1、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需要(在新中國誕生前夕,黨的工作重心面臨由農村向城市轉變,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強調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黨的隊伍,有預見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彈”進攻的重大問題,并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
2、應對“四種考驗”的需要
執政考驗: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為不易。
改革開放考驗。
市場經濟考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問題和挑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完善;市場經濟建立后,利益沖突與價值觀多元化導致道德建設“滑坡”;市場經濟的某些消極特性,某種程度上也為腐敗現象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外部環境考驗。
3、破解“四個危險”的需要:
精神懈?。壕裆系乃ネ耸亲钗kU的衰退,意志上的消退是最根本的消退。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是無法打開新局面、謀求新發展的。
能力不足:能力不足、本領不強,是難負領導之重、難負工作之任的,是切不可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勝利推向前進的。
脫離群眾:脫離群眾,傷害了黨群干群關系,損害了黨執政的基礎,削弱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就會影響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執政使命的實現。
消極腐敗 : 消極腐敗猶如毒瘤,侵害著黨的肌體的健康,吞噬著黨的肌體的活力,消極腐敗現象不除,黨的事業就難以健康發展,黨的奮斗目標就難以順利實現。
4、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推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矛盾,要防止來自各方面消極因素的干擾,以確保在及時解決問題中得到有效推進。
六:中國的建設的主線和內容
主線:
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黨始終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先進性建設:黨的先進性建設,就是要通過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應合乎時代發展的潮流、順應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純潔性建設:純潔性首先是指黨的肌體的整體純潔,主要體現在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廉潔自律等方面崇高堅定、純正完美。
黨整體的純潔是靠每位黨員個體的純潔構成和體現的,每一名黨員都是黨的一份子,只有保持每一名黨員的純潔才能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才能保證黨的純潔性。
內容:
思想建設:黨的思想建設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任務,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改造和克服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對黨員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教育,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
組織建設:民主集中制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鶎咏M織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干部隊伍建設,在黨的組織建設中居于核心地位。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
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是指端正黨組織和黨員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樹立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適應的良好風尚的工作。
反腐倡廉建設
制度建設:黨的制度建設就是把長期以來黨的領導工作中和黨內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和概括,形成黨的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黨內法規、條例、規則等黨的制度,并狠抓貫徹落實。
七:社會主義和諧(P170)
民主政治,公平主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八:重大民生問題(P171)
教:優先發展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勞: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
得: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養:“居”,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何建設
07年十七大報告:“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1、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各方面參與,化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
2、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 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
3、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改革行政復 議體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改革信訪工作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 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十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內涵(P173-175)
十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P175-176)
十三: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十四: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世界多極化是指一定歷史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趨向于形成多極格局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一種反映。
當今世界的格局:一超多強。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的原因:多極化趨勢最根本的原因是戰后世界各國綜合實力發展的不平衡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兩極格局的演變之中,兩極格局終結后,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著重大而深刻的調整,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多極化趨勢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決不犧牲或放棄自己的國家利益,屈服于別國利益,從而導致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多極化趨勢是在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冷戰結束后,霸權主義搞單極的圖謀盡管沒有改變,但是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和贊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多極化發展的意義: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有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實現各國人民對和平、穩定、繁榮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有利于發展中國家抓住機遇、發展自己。
十五: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國際社會分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和密切結合的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貿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積極方面: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活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有利于高新技術的擴展和推廣,促進市場開放、加強競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利方面:全球化導致對國家主權的侵蝕。全球化在一定時期會加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與矛盾。全球化增加了各國發展的脆弱性. 全球化引起的人口的自由流動,導致許多全球性問題的解決越來越復雜化。
十六: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據(P204)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十七:、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獨立自主處理一切國際事務的原則
第二,堅持和平共處原則為指導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第三,堅持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的原則。
第四,堅持愛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P164)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P165)(2012年提出)
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P167—168) 含義 內容
五:中國政治制度(P157—158)
五大基本政治制度 : 國體—人民民主專政,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制度 政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六:國體—人民民主專政(國體、含義、實質、特色)
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含義、特色、內容)
政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依據、合作方針、特色)
民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由來、依據、特色
民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由來、依據、特色)
七:依法治國的含義、意義(重要性4條) (P159—160)
八:法治中國---理解(材料分析)(P160)
十五: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據和重要意義
十六: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十七:時代主題的判斷包括四個方面:(P198)
世界大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可以避免,我們有可能爭取較長的時期的和平環境。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是矛盾全局的集中體現。
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并不意味著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