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有利于是誰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是?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進入瓶頸期。社會上出現了關于姓“社”和姓“資”的爭論,并上升到“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高度。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92年南巡,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即有利于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增強社會主義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發展是硬道理”的論述,從而使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答案。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進入迅猛期。
今天,我們又面臨著當年類似的情況。一場關于姓“社”與姓“資”的爭論又卷土重來,并且已經嚴重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
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姓“社”姓“資”上升到舉什么旗?網上有一個王立華大校說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我表示贊同。中國革命就是要高舉毛澤東的旗幟。但是毛澤東的旗幟又是什么?毛主席自己曾說過是實事求是。誰也不能否認,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因此,高舉紅旗和毛澤東旗幟,就是要高舉實事求是的旗幟,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其實,馬克思早在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時就指出過,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本質上是一門實踐的科學。
二是關鍵走什么道路?當然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不少人并不是很清楚。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集體化道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未必見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標準。集體化經濟必須具備一定的必要條件,否則不但解放不了生產力,還會阻礙生產力發展,甚至是連糧食都成為緊缺,要全黨開7000人大會討論。改革開放聯產到戶,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實踐一再告訴我們,什么是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讓老百姓吃飽飯,過上好日子,并且家庭和個人的發展有選擇的自由。
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解放生產力。
三是怎樣看待民營企業家和民營經濟?他們到底姓“社”還是姓“資”?如果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他們應該毫無疑問姓“社”。不然無法解釋“56789”,即占國家GDP的50%,稅收的60%,創新的70%,就業的80%,企業數量的90%,難道這些都姓“資”嗎?
事實證明,他們就是社會主義的企業家,是社會主義經濟主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巨大貢獻。任何社會經濟發展都需要杰出人才引領,社會主義同樣如此。
四,當我們再次卷入姓“社”還是姓“資”問題爭論時,世界經濟正在發生天翻地覆變化。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新質生產力不斷創造奇跡。我們如果不積極發展,很快就會落后。而且落后就要挨打,不管你姓“社”與姓“資”,我們必須要時刻牢記。
高舉毛主席實事求是偉大旗幟,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是解放生產力,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用“三個有利于”回答和解決姓“社”還是姓“資”問題,思想再解放一些,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我們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