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集團軍的標準配置,我國一個集團軍的標準配置
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我們最近也展開了一輪大的軍改,這是一項大行動,經歷了一系列的努力,最終,深化國防、軍隊改革的目標到如今基本完成。
這次改革涉及到了諸多內容,基本上從軍委機關,到各基層作戰部隊,乃至于省軍區系統,還有預備役部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制。
基本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
在編制上,我們撤銷了原有的,重新設立了五大戰區。將解放軍原來的四總部調整為15個軍委職能部門。原先的18個集團軍也減少到如今的13個。
——就連大家所熟知的第2炮兵部隊,也改成了火箭軍。
初一看,軍委的職能更加細分了,但我們的軍區和部隊似乎減少了不少。
但事實上,解放軍的這次兵力結構是有增有降的調整,在陸軍方面,解放軍的陸軍人員進行了縮編,占總數的比例已經不足50%。
但我們又相當的提升了海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的規模,使得目前的軍隊結構變得更加合理,更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
雖說我國的陸軍一直是世界前列,當初也曾以輕步兵巔峰的狀態揍過美國,但現代戰爭結構畢竟不一樣了。
我方必須要保持步兵優勢的同時,也發揮熱武器的優勢,如此才能做到優勢擴大化。
另外,我國承平日久,不過一旁的美國卻是不斷的給我們實踐戰斗的變化,通過對美軍作戰的觀察,我們開始更加注重軍隊的多樣性,注重軍隊的實用性。
因此,在此次改革中,我們還調整了以往大家所熟知的軍師旅團營結構,主體實行軍旅營三級體制,僅在和北京衛戍區保留了師的編制。
根據調整,如今的主要作戰單位已經變成合成旅,而基本的作戰單元也變成了合成營。
對此有人可能會擔心,解放軍部隊進行縮編,而且失去了師級作戰單位,如果出現俄烏戰爭那種大場面,我們是否會出現兵力不足的現象?
對此,其實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因為合成化部隊人數雖然少了,可我們的兵種變得更加全面。
過去,我們的部隊屬于“單獨單元”,各自掌握各自的技能,在現代化的合成部隊,使得我們能夠同時擁有多項技能,能夠靈活處理多種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免消息傳遞的延遲,而且還能夠在戰前促進同一集團的各兵種的協作能力,這都能大大提升我軍的作戰能力。
而且,以我國14億人的人口,我們并不擔心兵力缺少的問題,如今我們雖強調優良合成兵特種作戰,并沒有忽略預備役的準備,我們完全能夠做到進行靈活變化,適應戰場。
有專業的人員曾對此進行分析,在現代化的戰爭中,尤其是以俄烏戰爭為例。
——中國軍隊目前欠缺的是實戰,最需要考慮的是后勤。而合成兵剛好能彌補這兩點,既促進了軍隊的協作,又減輕了后勤的壓力,這無疑是合理的改革方向。
當然了,除了這些大方向的疑問以外,大家也非常關注解放軍集團軍的具體改革,例如新的集團軍有多少人?新的集團軍編號為何要重新開始?
首先來回答集團軍的人數問題。
根據原來的編制,我們有18個集團軍,分別有7個甲級集團軍和11個乙級集團軍,其中甲級集團軍大概兵力在8萬人左右,而乙級集團軍則維持在5萬人。
經過調整后,13個集團軍的軍隊人數兵力大致都在8萬人左右,在集團軍人數上,其實并沒有太大變化,變的只是集團軍的數量,以及對陸軍的占比調整和作戰單元的調整。
緊接著是集團軍的編號問題。
眾所周知,各集團軍其實有原本的番號,而且彼此之間還有榮譽歸屬。但在這一次調整后,集團軍重新采用了番號,并且從71編號到83,根本就沒有采用之前的番號。
初一看,這一舉動好像有些多此一舉,而且浪費了之前的老番號。但實際琢磨,此舉頗有妙處。
首先,各部隊是有歸屬感和榮譽感,如果要將部隊打散重編,那么請問該采用哪支原來部隊的番號?雖然大家肯定會成為未來的隊友,可為了彼此的娘家,難免會真的有些口水橫飛。
這一點在《亮劍》中就有很好的體現,李云龍等人作為共和國的優秀將領,為國家出戰那沒話說,可只要扯到哪支部隊的功勞大,大家自然是議論紛紛,搞到后來連課堂都無法繼續。
毫無疑問,如果采用原先的番號,必然會影響新組建部隊的團結性,既然如此,還不如采用新的。
還有,改編部隊就意味著一些番號要成為歷史,雖然有些榮譽部隊即使成為歷史,也為后人銘記,看哪個部隊出身的人,不希望自己部隊的番號能夠繼續用下去呢?
因此,誰留誰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以絕對公平的方式進行選舉,也必然會導致會對那些衰亡的部隊造成不公平。
為了顧全大局,為了公平,那自然是從頭開始。
以上就是關于軍改的內容,雖然我們并非是內行,也只能看一些熱鬧,不過我們熟悉歷史,有些內容還是可以肯定的。
在1950年,我們在朝鮮戰場和擁有最先進武器的美國人進行過較量,我們的三三制以及中國軍人的勇氣跨越了武器的差距。
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不遜色于美國人的武器,擁有著大成的三三制,再結合美國人作戰經驗進行的軍改,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不會再懼怕美國,并且贏得新時代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