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算不算上市公司、新三板算不算上市公司會破產嗎
風口財經記者 許耀文
在“北交所效應”的驅動下,新三板的活力得到了充分激發。記者從北交所獲悉,今年以來新三板的日均成交額同比增長19.11%,定向發行融資金額同比增長超30%。
目前,北交所的發行上市逐步實現常態化,上市審核平均用時143天。近期北交所新增申報、受理企業明顯增加,目前在審企業達137家,在輔企業約300家,僅6月單月就受理企業92家,新股供給速度已逐步提升。
進入2022年,北交所聚焦“上規模”,多措并舉推動形成儲備、掛牌、輔導、上市梯次供給局面。與此同時,優化新三板進層機制,將新三板創新層進層頻次由每年1次調增至6次,創新層公司培育和遴選功能增強,有效增加了北交所的企業儲備。
在上述因素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新申請掛牌的企業203家,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在這203家企業中,哪個省份數量最多?這些企業資質如何?山東企業又有怎樣的優勢?
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已完成3次調層,515家基礎層公司進入創新層,其中348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2022年上半年的分層完成后,創新層公司共1696家,達到分層制度實施以來最高水平,其中有958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580家公司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
北交所和新三板遞進發展、一體發展優勢逐步彰顯,充分帶動了中小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的積極性。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新申請掛牌的企業數量與去年相比實現倍增。
全國股轉系統官網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新申請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共有203家,與去年同期的47家相比增長了331.91%。
從轄區分布來看,203家企業分布在全國23個省份,有5個省份的企業數超過10家。其中,浙江省以33家的數量排在全國首位,山東省以8家企業的數量排在全國第七位。
從行業分布來看,203家企業覆蓋40個行業門類,主要集中在6大行業。這6大行業包含111家新申請企業,占比達54.68%。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所含企業最多,以28家企業的數量并列排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3家新申請掛牌企業中,有55家企業此前已從新三板摘牌,如今又重新申報掛牌。此外,在203家企業中還包括62家曾接受其他板塊IPO輔導的企業。
“這一部分重新申請掛牌的企業,多半是沖著在北交所上市而來的,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企業對北交所的信心和認可。”中泰證券戰略客戶部總經理、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副主任朱鋒在接受風口記者采訪時表示。
除了明顯的“量增”,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的質地同樣可圈可點。
記者從北交所獲悉,從業績指標來看,新申請企業2021年平均營業收入36359.14萬元,較去年同期新申請企業高出207.15%; 2021年平均凈利潤約3496.51萬元,較去年同期新申請企業高出200.25%。
在203家新申請掛牌企業中,有140家申請企業的財務標準符合北交所的上市要求,占比高達68.96%。
來自福建省的成記泰達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可謂203家企業中的“新人王”。去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8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8.29億元,兩項指標均排在203家企業的首位。
除了實力強,這一批新申請掛牌企業的創新能力同樣不容小覷,可謂“實力與潛力并存”。
數據顯示,203家新申請企業2021年平均研發費用為1,263.34萬元,占平均營收比重達3.47%。此外,在203家企業中,僅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就多達40家。
除了“官方背書”,有不少企業或處于“強鏈補鏈”的關鍵環節,或憑借硬核技術廣受關注。
合肥科拜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為改性塑料和色母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致力于為客戶提供著色和功能需求的定制化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和快消日用品等領域。目前公司擁有8項發明專利,其自主研發的CPP系列產品在家電行業冰箱內膽材料中率先進行使用,打破了國外擠板材料HIPS的壟斷,解決了冰箱內膽材料不耐食用油、化學發泡劑腐蝕和內膽開裂等技術難點。
蘇州卓兆點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技術驅動型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高精度智能點膠設備、點膠閥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核心產品均系自主研發形成。該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智能點膠設備核心零部件自研自產能力的企業,擁有127項專利,其中包括8項發明專利。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新三板掛牌公司有417家,數量居全國各轄區第六位。在203家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中,有8家企業來自山東省,覆蓋7個行業門類,分布在6個城市。其中,青島市以3家企業的數量奪得城市桂冠。
目前,山東省8家企業中,除了煙臺市的山東捷瑞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瑞數字”,873696.NQ)之外,其余7家企業均為“專精特新”企業,有4家企業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捷瑞數字已于5月9日在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之一孫偉杰是同時也是杰瑞股份的實際控制人之一。2010年,杰瑞股份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孫偉杰-股權穿透圖譜
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青島企業有63家,創新層企業有15家。其中,有9家企業開啟了轉板上市的征程,有4家企業選擇在北交所上市。此外,在青島市48家基礎層掛牌公司中,伊森新材與凱能科技已開始了在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工作。
今年上半年,有3家島城企業申請在新三板掛牌,分別為青島中科英泰商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英泰”)、青島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域股份”)與青島優派普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派普”)。
中科英泰與旭域股份均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這兩家企業均曾在新三板掛牌。
中科英泰成立于2004年,主要產品為智能商用終端和智能印章機。2021年,公司“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4.13億元,同比增長8.46%;歸母凈利潤僅為2842.19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49.6%。
2014年,公司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8月,中科英泰在科創板開板2個月后終止掛牌。然而,公司追逐資本市場的腳步并未停止。
2020年2月,中科英泰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申請于科創板上市;2020年12月,公司的上市申請獲得受理,但于2021年6月終止。2021年7月,中科英泰再次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但并未公布擬申請上市板塊。
旭域股份成立于2000年,主要從事土工合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5年,公司在新三板掛牌,2021年4月8日終止掛牌。兩個月后,旭域股份再次申請掛牌。
2021年,旭域股份同樣 “增收不增利”,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2.26%;實現歸母凈利潤1940.24萬元,同比下降25.86%。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規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表示,企業想要搶得上市先機,質地和經營情況將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今年下半年,隨著北交所申請標的的增多,企業的競爭壓力會增大,北交所對申請標的財務指標的要求或許會提升。如此看來,對于后續想要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而言,滿足財務指標的同時還需有一定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203家新申請掛牌企業中,僅有25家企業2021年的凈利潤超過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