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港股IPO申請—威馬汽車上市ipo輔導
明敏 豐色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時隔半年,威馬上市的消息,再次沸沸揚揚。
但這一回,借殼上市或是最終答案。
最新消息,Apollo智慧出行公司計劃以20.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69億)收購威馬子公司,雙方達成戰略并購。
公告顯示,此次收購威馬汽車股份的80.93%,而威馬控股在此次交易前就擁有Apollo智慧出行23.67%的股權,并購后威馬持有股權比例將占68.26%。
交易中,威馬估值約為2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1億)。
有消息稱,樂觀估計,威馬汽車極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港股掛牌。
同天,創始人沈暉發布微博引用視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今天開盤后,Apollo智慧出行股價大漲,截至中午收盤漲幅7.3%。
拯救威馬的“Apollo”是何方神圣?
此“Apollo”非百度Apollo。
它全稱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有點“繞”的是,Apollo智慧出行集團前身其實是主營珠寶產品制造及銷售的力世紀。
力世紀2002年成立,成立同年上市。
2016年,來自澳門何氏家族的何敬豐(其叔叔何厚鏵曾是前澳門行政長官)接管力世紀,從此之后這家公司才開始癡迷于“造車夢”。
有著豐厚資金和人脈支持的何敬豐和他的力世紀,先后于2017年和2020年收購了有著“日本特斯拉”之稱的GLM以及德國超跑品牌Apollo,并引進了歐洲先進車企的車用資訊娛樂及自動駕駛系統技術,開始了一番“脫胎換骨”(主營業務為跑車)。
今年8月,何敬豐則直接將公司名字更為了“Apollo智慧出行集團”,并在當月的戰略發布會上宣布:
正式進軍國內豪華電動市場(60-80萬那種),并每年推出至少一款新品。
此舉就為“拉威馬一把”打下了伏筆。
因為有技術有研發(德國、英國和日本工程師一大把)的Apollo智慧出行,想要造乘用車卻在國內沒有生產基地。
恰好何敬豐認為:貿然在內地拿地建廠存在很大風險。
那怎么辦?他們的目光落到了威馬身上。
一度為國內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的威馬,在浙江溫州、湖北黃岡有兩個屬于自己的智能制造車廠,年產能總計達25萬輛。
而此時的它,經營狀況不佳、連續兩度沖擊IPO失敗,正好也需要Apollo出行這個“大腿”。
于是,“我看上了你的廠子,你看上了我幫你上市的能力”,倆人一拍即合。
正如收購公告中所提,威馬將全面支持Apollo出行在高端電動乘用車上的量產計劃。
除此之外,它還將自己的銷售資源也分享了出來。
這次交易對于威馬來說,有著巨大的意義:
盡快上市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金額,改善經營狀況;
與Apollo出行“反向收購上市”的操作,也可以避免掛牌時二級市場的不可控性對估值的帶來非理性影響。
正如開頭所說,此筆交易的估值25.1億美元和對價“Apollo智慧出行每股0.55港元,威馬20.23億美元”都已經由雙方確定。
Apollo智慧出行將配售71.23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不低于0.55港元(約合人民幣0.48元)。
預計配售所得款項總額約為39.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3.9億),其中70%將用于發展威馬汽車設計、開發、制造,以及銷售高性能頂級超跑和智能電動乘用車等業務。
后面,Apollo智慧出行將對威馬汽車進行盡職盡調,并會以此前威馬在聯交所提交的文件為基礎,調查預計會在2-3月內完成。
此外,最近威馬汽車還獲得了三筆資金支持,總額約為20億人民幣,分別來自港澳地區商業銀行、正威國際和雅居樂集團,而雅居樂也是威馬D輪融資的最大投資方。
草蛇灰線,伏脈十里。
威馬和Apollo智慧出行之間的故事,起點顯然不在2023。
早在2021年第四季度,威馬便已是Apollo智慧出行的最大股東,持有28.51%股份。創始人沈暉出任Apollo智慧出行的聯席主席兼非智行董事。
曾是威馬創始團隊核心成員的戚正剛,幾經輾轉,如今已是Apollo智慧出行的集團總經理/執行董事。
幾個月前,Apollo智慧出行舉辦全球戰略發布會時,當時久未露面的沈暉也出現了發布會現場。
去年12月1日,威馬于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失效;6日,Apollo智慧出行就發出公告表示,正在擬收購一家智能電動車公司。由此引發業界猜測,認為這一公司指的正是威馬。
而這一系列動作背后,真正要完成的事,或許就是威馬“自救”了。
作為曾經的“造車四小龍”之一,威馬如今經常被評價為“掉隊了”、“不行了”……
它曾率先獲得百度Apollo加持,是國內新勢力IPO前融資額最高的車企(350億美元)。
但從去年開始,IPO失利、裁員降薪、虧損、門店關閉的消息頻頻傳出。
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威馬虧損逐步擴大,三年累計虧損達174.31億元。
銷量上,2019-2021三年總交付量不足十萬,而小鵬、蔚來、理想僅2021年就分別交付98155輛、91429輛、90491輛。直到2022年,威馬才終于跨過10萬大關。
與此同時,威馬還悄然停掉了按月、按季度公布銷量數據。新車M7也在一次亮相后,沒了下文。
增長趨勢上,威馬的勢頭也完全無法與蔚小理相提并論。據乘聯會數據,去年1-11月威馬銷量累計不足3萬輛。
毛利依然沒有轉正,2021年度為-41.1%,相較于2020年僅改善了2.5%。而對比2019-2020年,銷售毛利從原本的-58.30%提到了-43.50%。
連年的虧損、IPO失利以及外部環境影響,導致威馬內部資金開始出現問題。
去年11月,威馬一封內部公開信曝光。沈暉宣布,為了降低資金壓力,威馬全員降薪、員工工資打7折,高管砍一半,年終、補貼都沒有。
但離奇的是,后面又傳出沈暉“拿12億年薪”的消息,瞬間引發嘩然。
12月,威馬還被供應商告上法庭討要欠款,同時也在變賣資產收攏資金。
有媒體探訪發現,在北京地區,威馬以前的大量經銷商關門退網,目前只剩了一家售后中心。
就在昨天威馬借殼上市的消息刷屏后,還有威馬員工爆料稱,去年11月的五險一金,公司都還沒有給繳納。
△截圖自@智能車參考評論區
但無論如何,借殼上市對于威馬而言是個機會。
消息稱,除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外,威馬將與Apollo智慧出行推出新品牌X@A,并推出共同研發的X@A智能轎跑,定位高端市場,預計價格在10萬美元以上。
收購公告:https://newsfile.futunn.com/notice/2023/01/12/10574391-0.PDF?_ftsdk=1673570849589685
參考鏈接:[1]https://mp.weixin.qq.com/s/Gg5ttxJo8I1CLGMG0pSBOg[2]https://mp.weixin.qq.com/s/luHrtSx2RVTClxyk8piJwQ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