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網報業集團、中國焦點新聞網工作人員查詢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現有10個媒體、6個經濟實體。 《東江時報》記者楊建業 攝
○在線交流焦點
惠州報業集團將開通微信訂報
關鍵詞1、 全媒體融合
“傳統”+“新”
組成全媒體矩陣
網友“3963”:“全媒體融合”是指微博微信嗎?現在惠州有很多微信,我們很認可權威的微信,哪些是你們集團的?
胡仲初坦言,不少人對全媒體和新媒體的區別不是很清楚。實際上,全媒體包括了新媒體,但新媒體不能稱為全媒體,全媒體主要指的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而微博微信是屬于新媒體。
關于全媒體融合,胡仲初表示,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起步較早,品牌資源和新媒體資源也較豐富,既可發揮傳統媒體內容廣、深度厚的優勢,又可以發揮新興媒體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的優勢。去年,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融合項目被列為市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一項工作。
現在,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的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各方面,融合發展,已邁開大步,構建起一個涵蓋報紙、網站、微博微信、戶外LED屏、LED流動媒體、手機APP、圖書出版等多種媒體形態在內的全媒體發展集群。去年11月16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到我集團調研,對我集團新媒體產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們多數公眾號都立足本土,歡迎網友踴躍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在這里你可以獲取有關惠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文明創建、文化發展、民生實事、衣食住行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海量信息。”胡仲初說。
關鍵詞2 、好人挖掘
歡迎提供好人線索
網友“紫鳶”:你們集團媒體挖掘了很多“惠州好人”,請問他們是怎么被發現的?
胡仲初介紹,除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推薦以及讀者報料外,集團還發動記者到基層一線去挖掘有溫度的好人故事。一旦發現典型事例,就加大力氣宣傳報道。現在大家都熟悉的趙喜昌同志,就是《東江時報》記者首先挖掘出來的。經過集團旗下媒體全方位的挖掘報道后,趙喜昌的感人事跡傳遍鵝城,傳遍南粵大地,進而走進了全國人民的視野,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趙喜昌本人也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被評為“感動廣東”人物、“廣東好人”、全國“最美志愿者”。
2014年以來,經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挖掘的好人超過200人,其中直接推送的“惠州好人”候選人近150人,近50人獲評“惠州好人”,包括“廣東好人”小孝子譚杰、“感動惠州”人物李燕書、“力量媽媽”李惠云、“好鄰居”吳東海、我市“最美志愿者”李林等。
胡仲初說:“如果您身邊也有這些好故事好人,也歡迎您向我們提供線索。”
關鍵詞3、 走基層
逾7成本地新聞來自基層
網友:你們集團的基層報道很精彩,《東江時報》的“邊界行”、“海洋行”系列報道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今年有沒有準備什么專題?可以提前透露一下嗎?
胡仲初表示,基層是新聞的源泉和活水。惠州報業傳媒集團一直不斷深化“走轉改”活動,《惠州日報》《東江時報》兩報大量刊登來自基層的稿件,基層新聞占據了本地新聞版面的75%以上。今年,集團旗下媒體將繼續發揚“走轉改”精神,認真辦好縣區新聞版和“千村萬象”“走基層聽民聲”等重點欄目,鼓勵記者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基層社區、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精心采寫最鮮活、最生動、最真實、最感人的基層新聞報道,增強稿件的貼近性、服務性,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關鍵詞4、 采編和經營
新聞不收費 廣告才收費
網友“單眼皮小新”:聽說你們宣傳要收費,有沒這回事啊?
胡仲初對此明確表示:“做新聞不收費,廣告才收費。”中央三令五申禁止有償新聞,按照上級要求,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建立了采編經營兩分開工作機制,實行采編業務與經營業務兩分開,要求集團各媒體、各部門明確區分新聞報道與經營創收;采編部門和采編人員不得參與廣告經營創收,廣告經營部門和廣告經營人員不得干涉采編業務。也就是說,集團各媒體的新聞報道目前不允許、以后也絕不會收費;如果涉及到廣告宣傳,才會收取合理的廣告費用,比如汽車廣告、房產廣告等,就按規定收費。廣告的收費標準是在核算成本的基礎上,參照省內兄弟媒體的收費標準,制定一個通用的刊例價。
胡仲初說:“如果發現有惠州報業傳媒集團采編人員利用新聞采編活動收取不正當的費用,歡迎大家致電集團編委辦(0752-2831875)反映情況,我集團將及時公布核查處理結果。”
關鍵詞5 、互聯網+訂報
已開通網上與APP訂報服務
網友“懶洋洋的太陽”:現在都“互聯網+”時代了,有沒有考慮推出網上或微信辦理廣告刊登、訂報等便民舉措?
胡仲初介紹,常規的訂報模式是電話訂報與發行員上門訂報,針對不在惠州的外地讀者,也提供了郵寄報紙的服務。在“互聯網+”時代,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為適應新形勢,開通了網上與APP訂報服務。讀者只要在今日惠州網、惠州新聞網與《掌中惠州》APP上點相應的訂報鏈接,準確填寫地址、電話,會有發行員。刊登公告可以到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現場辦理,還可以去各縣區代辦點辦理。
“為更方便讀者訂報,我集團即將開通微信訂報。”胡仲初說,惠報發行微信公眾號正在申請辦理中,開通以后,讀者只要關注惠報發行微信公眾號,點相關鏈接,也可以在微信上訂閱《惠州日報》《東江時報》。關于網上或微信辦理廣告刊登等便民舉措,也會采納建議,做好調研,積極推進。
關鍵詞6 、文化體制改革
集團旗下有6個經濟實體
網友“墩兒”: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們集團文化產業發展跟文化體制改革方面的工作嗎?
胡仲初介紹,惠州報業傳媒集團一直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在積極辦好新聞媒體的同時,也致力于發展產業經營,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集團現在有6個經濟實體,分別是惠州報業傳媒廣告有限公司、惠州報業傳媒印務有限公司(市人民政府印刷廠)、惠州報業傳媒發行有限公司、惠州國畫院、惠州市超網傳媒有限公司、惠州掌尚傳橙新媒體有限公司。
在廣告、印務方面,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整個媒體行業的影響,產業經營創收壓力增大。為了遏制下降勢頭,今年,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結合媒體融合和市場的需要,對廣告經營部門實行架構融合調整,以全媒體思維運營廣告。從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同比基本持平,止住了下跌的勢頭。
在印刷方面,除了印刷《惠州日報》《東江時報》,從2012年7月起,粵東地區(惠州、河源、汕尾)的《》也是在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印刷,讓這三市讀者當天可以讀到《》。“周邊城市一些報紙,如《河源晚報》也是在我集團印刷的。”
2006年,集團成立了惠州國畫院,目前惠州國畫院已在北京、山東、廣州、深圳、惠州舉辦了近100場畫展,有12名簽約畫家,其中還有3名國家一級美術師,在惠州乃至全省、全國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現在大家在街上看到的出租車后面的LED流動媒體,是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在2010年與民營資本合作推出的,現在成了惠州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2012年,惠州報業傳媒集團還和《》廣東分社合作,投資建設了惠報LED顯示屏,用來支持《》在惠州的印刷工作,這種合作方式開了全國行業先河,行業和各方都很認可。同年,惠州報業傳媒集團還和廣東人民出版社合作成立了惠州出版公司,現已出版120多種圖書,總印數超過36萬冊。2014年8月,集團引入社會技術力量強強聯合,推出移動新媒體《掌中惠州》APP等,現在下載量達5萬多次。
此外,惠州報業傳媒集團還以政府、社會購買服務為基礎,發展非產業經營項目。通過承接黨政機關內刊編印,成立了書刊編輯部門,從采編隊伍中安排優秀的業務骨干組成,已編印十余種內刊;與市平安辦合作《平安惠州》已經出版了3期,發行量3000冊,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與市總工會等一些部門的合作也已正式開始,希望網友關注。在網站方面,開拓不少新業務,如承辦法治在線網、惠州志愿服務網,以及縣區文明網,合辦頻道、欄目等,目前共有10多個合作項目。其中惠州文明網在全國的評比中取得不錯的成績,經常是地級市第一名,為我市文明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現在外地一些縣市,也正和我集團在洽談合作。
關鍵詞7 、報紙投遞
天氣對送報
造成較大影響
網友:有時候不能按時收到報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胡仲初坦言,最近的確存在這種情況。由于報紙的投遞網絡覆蓋全市所有村鎮,發行員走街串巷,平均每位發行員每天大概投遞報紙400份,多的有600多份,最遠的每天要走100多公里才能把報紙投遞完畢。近來天氣狀況都不太穩定,給送報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
胡仲初表示,接下來將切實加強管理,引導、鼓勵發行員不怕困難,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及時投送報紙。同時,要千方百計改善發行工作條件,為及時投送報紙打好物質基礎。也歡迎大家致電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發行部(0752-2828240)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幫助我們改進工作。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 《東江時報》記者劉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