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例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例子有哪些
來源:【泰安日報-最泰安】
“一朵蓮花盤平陽,一條汶水長又長,我家窗外吹麥浪,小城故事里飄著那槐花香……”這首歌,名字叫《美麗的新泰我家鄉》。
昔日,人們夸贊宋人柳永的詞深受大眾喜愛,這樣形容:“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如今在新泰,但凡新泰人,無論生活在鄉村還是城市,沒聽過、唱過《美麗的新泰我家鄉》的人恐怕不多。而且,無論男女老少,歌唱者充滿自豪,傾聽者倍感驕傲。
一聲“美麗的新泰”,背后都是故事。
培育新泰文明品牌
暮色初起,晚風習習。一聲銅鑼開場,接著笙、板胡、大鼓等樂器奏響,新泰市羊流鎮羊祜公園內頓時熱鬧起來。循聲望去,村民們聚在一起,正在欣賞當地羊祜紅韻藝術團的義務演出。閑暇時光,除了遛彎、聊天,村民們有了更豐富的選擇。
“我們每周六都在這里演出,已經堅持5年了,大家伙都愛看。”說起演出,羊祜紅韻藝術團團長李洪泉的言語里是藏不住的歡喜,每次的節目單既要有老年人愛看的傳統戲曲、年輕人喜歡的熱辣歌舞,還有為宣傳黨的政策自編自演的小品、情景劇。
好風尚就是這樣一點點培養起來的,經過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文明因子已浸入小城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善舉正在被看見、被傳揚。
有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全國道德模范、青云街道管家洼村村民趙利,30多年來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水上救援,成功救起16名落水者,打撈溺水死亡人員40多次。
革命烈士李林雨,龍廷鎮將軍堂村人,2021年入伍,2022年勇救落水群眾后壯烈犧牲。他的父母,在兒子犧牲后仍堅持替他償還助學貸款。
也有的,人們對他們的名字或許還有些陌生,但他們的所作所為,一樣令人動容——
宮里鎮王家隅村黨支部書記王長森,贍養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40余年;
石萊鎮西高家莊村村民魏新娥,主動照顧失去勞動能力的小叔子和他的兩個女兒……
漫步街頭,常常看見這樣的情景:行人過斑馬線時,汽車常提前減速或停下,讓行人先過,而行人也往往加快腳步,減少司機的等待時間;人力三輪上坡上不去了,總會有人及時幫上一把。
他們是千千萬萬新泰人的縮影。他們穿著普通,樣貌平凡,做的事“細如微塵”,但他們在微小中塑造了偉大,溫暖著身邊的人。
“這是新泰推進市民文明素質養成教育、大力弘揚時代精神,樹立時代新風,培育時代新人,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結果。”新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典紅說道。
在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路上,新泰孜孜以求。新泰古稱平陽,在全市推出的“語潤平陽、文潤平陽、德潤平陽、愛潤平陽、誠潤平陽”五大工程,讓文明風尚以驚人的速度在普通市民間“裂變”:全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達到2800余支,志愿者達23萬人,每6個新泰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崇德向善、文明有禮成為新泰人的鮮明特質。
政府是公共道德的“引導員”
“城市發展,積累物質財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財富積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這一觀點,是新泰市歷屆班子的共識。在今年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會上,市委書記宋鴻鵬再次強調,如今,人們吃飽了穿暖了,拿起筷子有肉,端起杯子有酒,然后就是讓市民精神生活得充足、得滿意。
如何積累一座城市的精神財富?新泰的經驗是:讓政府成為“公共道德的引導員”,以此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落地生根”,為此,新泰市作了不少探索。
漫步城市街巷,不經意間就能看見一家家城鄉書房。走進書房,翻閱一本喜歡的書,徜徉其中,感悟百味人生。在新泰,越來越多小而全、小而美的城鄉書房,嵌入商圈、園區、村莊,成為當地的城市“文化名片”和市民的“精神糧倉”。
只要有空,市民袁麗就會到距家不遠的師曠古琴研究院去學琴,一開始是陪孩子,慢慢地,她和母親也成了這里的學員。目前,新泰市試點建成師曠古琴研究院、平陽舞蹈學校、曉雯音樂學校等10家文旅家園,其中9家利用培訓機構的場所設施、師資力量來為群眾提供免費文化服務,1家是培訓學校托管運營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閑置用房,定期開展公益文化服務。
讓藝術從“小眾”走向“大眾”,是新泰的新追求。設立文旅家園,不但培訓機構擴大了知名度,市民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政府還達到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的目的。
新泰還組織編寫了《新泰歷史文化》《美麗新泰我的家》等系列鄉土教材,讓更多人從小就了解家鄉、熱愛家鄉,此舉讓鄉愁有了源頭,讓愛國有了根基。“老井講堂”“山楂樹下”“小高講醫保”“普法微課堂”“小鎮會客廳”等宣講品牌,堅持“說理”與“敘事”相結合,運用“送學、點學”、“線下、線上”等形式,使宣講更接地氣,也把文明有禮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微波輕蕩,瀲滟千里。文化的“種子”植入豐厚的土壤,便會長出動人的風景:
在西張莊大集上,一位趕集老人的100元錢掉出了口袋,恰好被新泰市小花盛開藝術學校的老師徐文倩看見,立刻拾起歸還給了老人。
涌動的車流中,卡車上的貨物掉落路口,一位黑衣男子主動上前幫助司機撿回物品并抬上車。
……
這些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卻被廣泛傳播。這些“小事”有一個顯著特點——來自身邊,因此“小事”中的他們更可信、可親,也更可學。這些“小事”,帶動整個新泰的文明風尚,讓政府精心呵護的“盆景”,變成了蔚為大觀的“風景”。
“文明指數”也是“幸福指數”
有經驗的城市管理者都很清楚:一座城市,蓋一座摩天大樓容易,形成一種文明風尚很難。前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直觀形象,后者則彰顯著一座城市的魅力與溫度,度量著群眾的幸福指數。
“從今年開始,市委決定,年初召開經濟工作大會,年底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會,這要作為一個慣例堅持下去。”宋鴻鵬一席話擲地有聲。
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擺在與經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這足以看出新泰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新泰此舉,目的在于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比翼齊飛。
近年來,新泰的物質文明得到快速提升,已躋身全國百強縣。在此背景下,要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新泰如何開展圍繞實現人的現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設?
年初,新泰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在全市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八項行動”的實施方案》,提出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會環境,這已然是新泰推進市域現代化的顯著標識。在這一進程中,人的精神世界、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無疑是發自內在的要求,同樣也是一把衡量“人的現代化”進度的標尺,激勵著人們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
從大處著眼,這無疑是一個持續性的系統工程;從小處來說,不吝嗇對凡人善舉的尊崇,才能讓善更多地被看見、讓美更廣地流動起來。
讓每個人成為文明的參與者,在全市范圍內廣泛組織以“春之聲、夏之舞、秋之韻、冬之樂”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2000場,開展莊戶擂臺賽、廣場舞大賽、歌手大賽、戲曲票友大賽、消夏文藝晚會等活動,繼續做好送戲下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出版物更新等文化惠民工程。
在“登高望遠 星耀平陽”品牌基礎上,打造更多文明品牌。由政府推出的“登高望遠 星耀平陽”,意在讓各行各業的典型成為新泰的明星;在民間,組織“尋找身邊感動瞬間”隨手拍征集活動;開展“榜樣新泰·最美人物”系列評選,發動各行各業評選最美人物,努力讓精神文明建設有更多鮮活載體的同時,也展示出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的飽滿能量。
發揮基層文化陣地作用,讓文明從局部向全域覆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城鄉書房、文旅家園等文化場館建設,建成集文化產品陳列展示、文化影像留存、藝術交流、研學體驗的綜合性場所,做好免費開放、錯時開放、延時開放,鼓勵夜間服務,讓廣大群眾有渠道了解新泰文化,讓新泰文化真正根植群眾內心。(岳風)
本文來自【泰安日報-最泰安】,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