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持有國排名最新—美國國債前十大持有國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
都說美國濫發國債,美債規模已經到了驚人的32萬億美元,那么,你知道中國的國債規模有多大嗎?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兩大經濟體,究竟誰的負債更多呢?國家的債務規模究竟是多點好還是少點好呢?這背后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今天這個視頻,帶你看相!
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通常都會負債,負債規模多少算合適呢?借的錢少了,說明杠桿沒有用足,是資源的一種浪費,就好比20年前不敢貸款買房的那批人,結果呢,錯過了暴富的機會。可反過來說,借的錢太多了,又會導致債臺高筑、入不敷出,甚至出現債務危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現在的恒大。負債總規模2.4萬億,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宇宙賺錢能力最強的工商銀行7年的凈利潤,如果把這筆錢分給14億中國人,每人能拿到1700元。可見啊,債務問題不容小覷,負債規模更是一門學問。要深入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比較一下中美兩國的負債數據。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家,“債多不壓身”,高負債一直是美國的通行做法。2022年,美國GDP總規模為25.5萬億美元,國債的發行量卻高達32萬億,是GDP總量的1.25倍,相比之下,中國的國債規模要小得多,2022年的數據是25.9萬億人民幣,GDP總量是121萬億人民幣,國債僅占到GDP的21%左右。
那是不是說明,中國的負債規模就比美國小得多呢?實際上差距也沒有那么大,這和兩個國家的債務結構息息相關。美國的國家債務主要是美國國債,占比達到9成以上,而我們國家呢,國債的總規模雖然不大,不到美國的七分之一,但地方債務的規模卻要大得多,這和美國不同。
2022年,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地方政府債務是35萬億人民幣,再加上各類隱性債務,直沖60萬億的大關,如果把60萬億的數據和國債規模加起來,占GDP總量的規模也就才剛到70%,這么一看,似乎我們的負債規模相比美國來說,仍然很安全。
當然了,上面這幾組數據都是政府部門的負債,那么,兩個國家實體經濟的負債水平又如何呢?這具體要看企業債務水平和居民債務水平。
從企業負債情況來看,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企業負債水平呈現出先降后漲的態勢,2008年的時候,企業負債總額大約是美國GDP總量的1.3倍,先是有所下降,隨后到了2015、2016年左右,反彈到1.4倍左右,一直到現在,仍然維持在這個水平,整體的波動并不是太大。而中國呢,企業負債規模占GDP總量的比重,從2008年的不到100%,經過這幾年,已經提高到了1.6倍左右的水平,從變化曲線來看,增長較快,波動較大。
再來看看居民負債水平,什么是居民負債率?說白了就是居民的杠桿率,像房貸、信用貸款,乃至信用卡和網貸都計算在內。
都說美國人超前消費成性,可從美國居民負債情況來看,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卻呈現出下降的態勢,居民負債總規模從占GDP的100%,已經下降到近年的80%。我們國家呢,從2000年以來,居民負債總額只占GDP的10%,已經飆升到2019年的60%以上,這兩年一直穩定在這個水平。
雖然從絕對數字來看,我國的居民負債率仍然小于美國,但大家別忘了,雖然我們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二,但我們國家有14億人口,人均GDP規模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這么一比較,國內的居民負債率可以說是非常值得警惕了。
比較了國家負債、企業負債和居民負債,基本可以給中美債務對比下結論了,我總結了三大重點,特別是最后一點,一定要引起重視。
第一,美國國家負債占比太高,而我國中央政府債務水平較低,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卻在中央政府的債務水平上,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情況,美國的國債奇高,而我國中央政府的負債卻比較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美國政府除了是政治主體之外,同樣掌握著超大級別的經濟話語權,美國財政部、美聯儲,手里掌握著美國貨幣政策的決定權,說得直白一點,只要美元還是第一大國際貨幣,聯邦政府就可以直接發行債券獲得資金,而包括和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呢,需要考慮的問題多得多,如果本國政府債務大量透支,可能導致匯率波動,從而形成貨幣危機甚至銀行危機。
第二,國內地方政府債務迅速增加,需要引起重視和警惕。
美國的地方政府雖然也叫政府,但和我們一般理解的“政府”卻有所不同,美國是聯邦制的國家,按理來說,地方政府的財政需要自負盈虧,就算是地方政府虧得掉渣了,聯邦政府也不會插手。
美國建國兩三百年,這么短的歷史卻出現了大量地方政府破產的情形,就連第一大州加州,也不止一次財政破產。久而久之,各州政府的信譽和負債能力都受到了沖擊,這就是美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不大的主要原因。我們國家就完全不同了,特別是在分稅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經濟權力得到了實質性的擴充,各地不同的產業政策,造成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衡量地方經濟實力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的融資能力。因此,在國內,很難出現地方政府財政破產的事件。
第三,居民負債水平并不低,這或許也是導致消費趨于謹慎的一大原因。
我國居民的負債水平絕對值不高,但相對值卻不低,造成這個結果的重要原因,是過去十幾年以來房價的快速上漲。現如今,三四線城市房價破萬的仍然不在少數,一套100的住宅,全款支付肯定不現實,向銀行申請按揭吧,你也借,我也借,于是就推高了居民的負債率。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恐怕根子還在收入上,收入提不上去,消費自然受到限制。因此,預計“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會成為下一階段政策發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