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有幾次,有哪些人-載人航天有幾次,有哪些人,多長時間
中國首位“三巡太空”的航天英雄景海鵬,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杰出的能力完成了航天歷史上一個個壯舉與奇跡,是中國的驕傲。
在他陷入低谷的時候,是妻子張萍一直默默支持、陪伴他,鼓勵著他走下去。
夫妻相濡以沫,承載著相同的使命努力了二十多年,終于等來了團聚的日子。他的妻子、兒子也守得云開見月明,迎來了全新的生活。
1966年,出生于山西運城的景海鵬,家里過得非常艱難。
他的家庭非常貧寒,父母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扎掃帚來增加收入。后來,景海鵬的家里陸續增添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日子更加緊張了。
景海鵬非常聰明,勤學好問。當時晚上扎掃帚比較無聊,景海鵬的父親買了一個收音機解悶。后來收音機壞掉了,景海鵬的父親舍不得修,更舍不得換,于是一直放在那里。
直到有一天,景海鵬照著說明書和自己學過的知識擺弄了一會兒,居然把收音機給修好了。
從那時起,景海鵬就表現出了對科學的迷戀和天賦,他從小就聽收音機里講飛行員的故事,對它的印象十分深刻。
真正產生成為飛行員的夢想,還是在他讀高一的時候,代表學校去其他學校參加籃球比賽。
當時景海鵬來到更大的學校,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四處轉悠,在一個宣傳欄里,景海鵬看到了許多杰出校友的照片。
其中有一種照片最吸引景海鵬,那是一位空軍戰士,身著挺拔的軍裝,身后站著即將翱翔藍天的戰斗機。這個形象在景海鵬的心中揮之不去。
回到家中,景海鵬回想起那張照片,仍然感到十分激動。晚上跟父親聊天,景海鵬無意中提到了這件事情,他激動地向父親描繪飛行員的場景,憧憬著自己也成為一名飛行員。
景海鵬十五歲的時候,家里蓋了新的院子。在院子的門楣上,景海鵬的父親刻下了“凌云”兩個字,用以激勵兒女們努力奮發,壯志凌云。景海鵬對這兩個字印象很深,經常提起。為了完成“凌云”的目標,他一直在準備著。
為了成為飛行員,景海鵬上中學的時候參加了飛行員選拔考試,但是第一年落選了。當時家里已經沒有太多錢供應他上學,否則三個孩子都沒學上。
回到家中,景海鵬十分沮喪。父親見狀也勸他放棄飛行員的夢想,但是景海鵬仍然不愿意罷休,父子倆產生了分歧。后來,景海鵬家里來了一位電工,幫忙修理電路,景海鵬也懂一些相關的知識,就過去搭把手。
兩人隨口聊天,景海鵬提到了自己的情況,這名電工察覺到景海鵬對科學方面非常感興趣,天賦也高,就勸景海鵬的父親再給景海鵬一次機會。
于是景海鵬跟父親立下“軍令狀”,保證可以考上,考不上就“不活了”。為此,景海鵬這一年十分努力,他從小就有不服輸的精神,倔起來誰也拉不住。
他落選的原因其實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身體條件不達標。為此,景海鵬省下錢來買營養品,積極鍛煉身體。第二年,景海鵬成功考入了河北保定航校。
在那里,景海鵬度過了三年時光。在航校的日子很苦,但是景海鵬為了不讓家里擔心,很少給家里打電話,就算打電話也閉口不提訓練的事情。
雖然表面上不給父母打電話,其實景海鵬心中一直牽掛著他們。他只能聯系弟弟景海龍,通過弟弟這邊詢問父母的身體和家庭情況。
景海鵬作為家里的長子,卻一直在外地不能回家,每年中秋、過年團聚的時候,景海鵬都不好意思給父母打電話,只能托人捎信說自己回不去了。
所以他一直對弟弟感到愧疚,景海龍比他小很多歲,卻要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操持家里的任務。
景海龍也知道哥哥的性格,景海鵬十分靦腆,在家里話就不是很多,很多時候更是不好意思開口。所以景海龍為了讓哥哥可以專心訓練,把一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景海鵬在學校里也不愛說話,時常陷入自己的世界中暢想。但是內向的他,在籃球場上是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景海鵬酷愛打籃球,打籃球對他來說不僅是增強體質、鍛煉身體的一個樂趣,更是尋找自我的一條路。
景海鵬偶爾回一趟家里,就是全家的節日。每當景海鵬回來后,全家都要興奮地聚在一起,因為景海鵬回來一次實在是難得。
到了景海鵬該走的時候,就沒人愿意送他離開。不是不喜歡景海鵬,而是因為舍不得,景海鵬的父親在車站送走了景海鵬,每次都要偷偷落淚,看著早就不見的車子出神。
父子兩人都在為對方默默付出無聲的愛。景海鵬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加上忠孝難全,往往是有心無力。即便如此,景海鵬還是會竭盡所能孝順父母。
自從在航校學習以后,景海鵬靠著自己打工掙的錢,已經完全不需要再給家里要生活費。甚至每年他都會往家里匯幾次錢。這些錢都被景海鵬的母親小心收著,往往除非錢花光了,否則是舍不得動的。
每年中秋節,他都會捎很多月餅回家里。有時候同事問起他為什么捎這么多月餅回家,景海鵬都會靦腆一笑:“家里人多,我怕不夠吃。”
景海鵬的父親一直腸胃不太好,月餅這種難消化的食物幾乎從來不碰。但是他為了不讓景海鵬發現,每次都要吃一些月餅,還專門想一些“回復”,托人捎信給景海鵬。比如哪一年他帶的月餅甜了、咬不動了,景海鵬收到信后,也會開心地記下,下次捎的時候注意些。
如此過了幾回,景海鵬的父親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回復兒子,只好說一些“月餅很好吃”“要注意身體”之類的話。每次景海龍提起筆,看著父親因為不好意思說話而憋得通紅的臉,都會發自內心地笑出來。
即便再不好意思,景海鵬的父親也會竭盡所能地關心景海鵬,讓他可以安心完成訓練。
在景海鵬成為神舟七號的熱門候選人時,景海鵬的父親到處找人詢問,打聽兒子成為航天員的可能性有多少。每當有人給出肯定的答案時,他就會浮現出欣慰的笑容,激動地說:國家培養了他這么多年,終于有機會為國家出力了!
有人曾經問景海鵬的父親,航天員也是存在危險性的,他擔不擔心兒子的生命。景海鵬的父親總會一臉笑容地說,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咱們國家科技這么發達,他肯定會平平安安完成任務的!
對于景海鵬忙于準備航天員工作,甚至沒機會給家里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景海鵬的父親也萬分理解。
正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景海鵬有了完成飛行員訓練的動力,從普普通通的一個農家子弟到馳騁太空的英雄戰士,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在景海鵬為航天事業盡心竭力的時候,他的背后還有著另外一條戰線,這是屬于他的妻子、兒子的戰線,他們在景海鵬背后默默付出,始終支持著景海鵬的工作。
景海鵬的妻子叫張萍,是河北省滄州人,1993年,張萍在無錫的一家賓館當一個管理員。當時景海鵬還在河北,是一名飛行員。張萍的姑父在無錫機場上班,對景海鵬的情況比較清楚,覺得景海鵬是一個“值得托付的好男人”。
于是張萍的姑父專門聯系了景海鵬的領導,希望安排張萍和景海鵬見個面。部隊場站的一名領導聽說了這件事情,主動請纓要為景海鵬做媒,便把兩人邀請到一塊認識一下。
當時景海鵬剛剛完成任務準備回去休息,突然領導找到他,要他趕緊回去收拾一下,換身衣服,見一個人。景海鵬心中有些奇怪,但還是照做了,等回去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領導帶著他到了一戶人家里。
這里就是張萍姑父家中,幾人寒暄了一陣,就把張萍和景海鵬單獨放在一塊了。景海鵬一看到領導們走完了,就知道他們叫自己來的意思了。
當時景海鵬已經27歲,也算“老大不小”,找他相親的人不少,但是景海鵬一直沒有遇見合適的。張萍倒是頭一回被安排相親,顯得有些害羞。
兩人大概聊了一會兒,互相都挺滿意的。從這以后,景海鵬就經常找張萍,兩人的感情越發升溫,沒過多久就準備談婚論嫁了。
同年,景海鵬帶著張萍在運城老家結婚。婚后,兩人繼續自己的工作,由于景海鵬工作的特殊性,兩人沒辦法一直待在一塊,但是感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張萍很理解景海鵬,所以一直盡心盡力照顧他。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直到1996年底,兩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早在年初,景海鵬就得知航天員選拔即將開始,所以他開始加強訓練,希望能夠成為一名航天員。但是這樣一來,兩人能夠在一起的時間更少了。
張萍察覺到了景海鵬的變化,但是細心地她知道丈夫一定是在準備什么難以應對的問題,所以沒有打擾,而是默默地守護他。
年底,景海鵬參加了宇航員的選拔。就在景海鵬跟張萍坦白了自己要參加選拔不久,張萍懷孕了。此時景海鵬面臨著一個難題,作為丈夫,他應當照顧懷孕的妻子,給他最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這也代表著他必須放棄夢想。
張萍主動找到景海鵬,向他提出準備回老家養胎。為了不耽誤景海鵬的事業,張萍選擇獨自把孩子生下來,讓景海鵬可以專心地準備選拔和培訓。
景海鵬聽了妻子的話,又是感動,又是愧疚,他對著妻子發誓,一定要成為真正的宇航員,不讓妻子的努力白費。
隨后1997年上半年,景海鵬一直在參加各種訓練,由于訓練是封閉式的,他很少有機會跟妻子通電話了解情況,更是難以外出看看他。
偶爾兩人能夠說上話,張萍就會鼓勵景海鵬認真訓練,成為一名真正的航天員。在她寫給景海鵬的信中,字里行間全是關懷與愛意。
看著即將分娩的妻子給自己手寫的信,景海鵬無比感動,將這些都記在心間,他開始了更加努力的訓練。
1997年8月,張萍生下了一個男孩。孩子剛出生,景海鵬還在外地無法得知消息,萬分焦急的他只好四處托人捎照片、帶信件。
1998年1月,經過四個月的努力,景海鵬終于被確定為宇航員。為了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成功,景海鵬為兒子取名為景宇飛,以紀念他在特殊的時刻誕生,為整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生機和溫暖。
選拔成為航天員之后,景海鵬還需要經過數十個科目的訓練,才能執行航天任務。其中包括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技術操作等等,十分復雜,成為航天員之后,景海鵬更忙了。
他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妻子和兒子,但是張萍一直在默默鼓勵他。為什么人們說每一個成功的宇航員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妻子?如果沒有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景海鵬等航天員很難堅持下去。
景海鵬的戰友翟志成為航天員之前,妻子張淑靜去做家屬體檢,為了不影響翟志剛參加航天員訓練,張淑靜對翟志剛的領導說,如果因為我影響志剛入選,我自愿現在和他離婚!
所以景海鵬在執行航天任務前說,最大的浪漫是陪伴。他知道張萍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在自己不在的日子里,一個人支撐著整個家。
后來景海鵬在北京接受航天員訓練,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景海鵬,張萍專門辭掉了在河北安穩的工作,孤身帶著孩子來到北京找工作。
那段時間對張萍來說很苦,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丈夫身上承載著國家的榮譽,她就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為了讓景海鵬不再操心張萍和兒子,組織專門找到張萍,為她提供工作和住所。
當時給張萍的待遇很好,許多單位只要有空缺,基本上隨便進。但張萍不愿意就這樣吃國家的白食,她主動選擇了一個最勞累、待遇最差的工作。
張萍選擇這份工作并非完全是出于這個考慮,這份工作是在航空局擔任資料檔案管理助手,張萍以前就從事相關的工作,所以干起來也不是很難。
在處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張萍也耳濡目染了航天員的情況,基本上了解了航天員的任務和難處。
她這時候才意識到,相比于自己,景海鵬才是付出最多的人,為了國家,他放棄了自己的小家,經過一項又一項嚴格苛刻的選拔和訓練,他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想到這些,張萍就對自己的丈夫萬分理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2008年,景海鵬入選神舟七號乘組,將與戰友一道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這一趟大概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在任務開始前,景海鵬需要更加艱苦地訓練,算下來,景海鵬將有大半年沒法與妻子、兒子見面。
此時景宇飛已經十歲多,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位航天員,每年見到他的時間很少,但是絲毫不影響景宇飛對父親的崇拜和愛意。
在太空的時間,景海鵬也會和妻子通話,兩人隔著三百多公里,中間有高山、大氣層、數不盡的星光,相守相望,靜靜期待著重逢的時候。
景海鵬先后在2008年執行神舟七號航天任務、2012年任神舟九號指揮長、2016年擔任神舟十一號指揮長,均取得圓滿成功,完成了三巡太空的偉大壯舉。
八年里,張萍、景宇飛與景海鵬聚少離多,每次完成任務回來,兒子都要變化不少。
不過自從2016年完成航天任務之后,景海鵬逐漸退出航天一線,后來被任命為解放軍航天大隊長。
為丈夫守護了長達20年的張萍也終于可以過上一家團聚的生活,少了許多操心。這些年景宇飛也很爭氣,一直刻苦地學習,大學畢業之后參加了工作,逐漸成長為了一個優秀的青年。
從默默無聞到中國三度航天第一人,景海鵬傳奇生涯的背后,是妻子張萍和兒子景宇飛的默默守護和等待。他們見證了景海鵬的奇跡,也陪伴著他從困難的時候走到如今。
在我們向英雄景海鵬致以敬意的時候,不要忘了他背后的妻子兒子,他們也是為國家舍棄小家、默默奉獻的英雄!
- 景海鵬:來自關公故里的農家子弟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