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影響凈利潤的有哪些(不影響凈利潤的有哪些科目)
2022年,A股煤炭行業前二十的上市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達到528.52億,營業利潤129.63億,凈利潤100.93億,這種賺錢能力可以說秒殺絕大多少行業。
煤炭行業
其中,陜西煤業以行業第四的營業收入,賺到了行業第二的凈利潤,雖然離中國神華依舊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凈利潤超出中煤能源、兗礦能源不少。
這個凈利潤數據不是歸母凈利潤,同時有一部分凈利潤來自于處置隆基綠能后,會計變更帶來的。但是即便還原到歸母凈利潤以后,陜西煤業最近10年里面,除了2015年以外,其余年份依舊是以行業第四的營業收入,賺取著第二的凈利潤。按凈利率來看,陜西煤業已經連續6年是行業第一。
具體為什么陜西煤業能夠獲取超出行業水平的利潤率,還需要從基本面進行分析。
一、陜西煤業基本情況分析
1、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品質優異,賦存條件好,產能優勢明顯。
對于煤炭企業來說,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就是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同時這些煤炭資源品質好,開采技術條件簡單。
(1)資源豐富:陜西煤業目前擁有煤炭儲量183.67億噸,占全國儲量的8.87%(以自然資源局2022年公布的數據計算),可開采儲量106.06億噸,可開采年限70年以上。按儲量占全國的比例來看,上市企業里面陜西煤業排行第三,另外幾家分別為中國神華占比15.89%,中煤能源占比12.98%,兗礦能源占比6.86%。
(2)品質優異、賦存條件好、開采容易:陜西煤業掌控的五大礦區里面,除了渭北礦區以外(儲量占企業的2.24%),其余超過97%的儲量都位于國家規劃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中,這些煤炭資源賦存條件好,90%以上的煤炭都是優質煤,屬于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發熱量的動力煤、氣化煤和理想的化工用煤,產品基本上不愁賣不出去。同時這些煤炭埋藏淺,開采條件優越,礦井都是大型現代化礦井,像神府礦區的煤層埋深基本上都是500米以內的。因此,陜西煤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開采出優質的煤炭,相比大多數煤炭企業來說,擁有成本優勢。
(3)產能優勢明顯:目前陜西煤業的陜北礦區有紅柳林、張家峁、檸條塔、小保當一號、二號五對千萬噸級礦井,企業核定產能1.62億噸。目前沒有其余幾家的產能數據,但是從產量來看,陜西煤業的產量排行第二,達到1.57億噸,僅低于中國神華的3.13億噸。
2、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運輸成本低
從交通便利程度來看,陜西煤業優于絕大部分煤炭企業。具體可以總結為“六線四區域”:包西線對接陜西省內市場,蒙冀線、瓦日線對接沿海市場,浩吉鐵路對接湖南、湖北、江西沿線市場,襄渝線、寶成線對接西南市場,產品基本上覆蓋了長江經濟帶,業績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區域。
從數據上來看,陜西煤業的運輸成本在行業前四里面也是最低的。以2022年數據為例,運輸成本分別為陜西煤業23.08元/噸,中煤能源39.31元/噸,兗礦能源37.24元/噸,中國神華45.31元/噸。
陜西煤業運輸成本能夠低于其余企業,一方面是礦區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區域,另一方面是離目標客戶更近,運輸距離短。像中國神華,礦區和客戶都分布非常廣泛,運輸距離長,因此會是四個企業里面最高的。
3、陜西煤業下游客戶穩定,優質煤炭供不應求
從煤炭下游的用途來看,主要分布在電力、建材、鋼鐵、化工四大領域,其中電力消耗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煤炭。
基于碳中和、降低進口能源依賴等方面的考慮,以及新能源的發展,這四大領域里面,電力、建材、鋼鐵三個行業對于煤炭的需求應該是逐步下降的,未來唯一有增長的就只有化工領域(主要用途是替代部分石油化工)
煤炭用途分布
(1)化工領域客戶占比高:雖然陜西煤業沒有公布下游客戶的具體分布,但是從煤炭行業本身用途大概可以推測出,陜西煤業有相當大比例集中在化工行業。
首先就是關聯企業客戶,陜西煤業是陜煤化集團旗下的子公司,2022年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占比34%,而且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投資千億的在建煤化工項目,建成后可以每年轉換約2400萬噸的煤炭,這里相當于陜西煤業2022年產量的15%。僅關聯交易方面,就決定了陜西煤業的煤炭需求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于化工領域,而且這個比例還會逐步提升。
其次,按煤化工項目的分布區域來看,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華北兩大區域,只有少部分分布在東北、華中這些區域,至于華東和華南這些經濟發達區域基本上沒有。按火力發電量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華東(34%)、華北(22.2%)、西北(14.7%)三個區域,這三個區域占據全國火力發電量的70.9%。
我們看下陜西煤業最近5年的營收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這個區域最主要的是煤化工項目,火力發電相對較少,其次是華東和華中,這兩個區域化工較少,火力發電較多。因此,基本上可以推斷,陜西煤業的煤炭應用較多的是化工和火電行業,而且應該有40%-50%的比例應該是化工領域。
陜西煤業營收分布
(2)未來幾年火力發電量都會居高不下,優質煤炭需求穩定: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用電量未來長期都會處于上升的趨勢,雖然新能源電力有著飛速的發展,但是成本依舊較高,完全依靠補貼才能與其余電力競爭,而且技術也在不斷迭代中,因此大概率火電在未來幾年都會處于主導地位。
其次,國家出臺了相當多的政策來限制煤炭行業的落后產能,相當一部分煤炭礦井都關閉了,同時限制了很多地質不允許進行開采,像中煤能源2022年88億的資產減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礦井與水源保護區重疊,不得不關停。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煤炭行業的集中度也有著較大的提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22年的50.66%,未來估計這個集中度還會繼續提升,一定程度利好擁有優質煤炭資源的企業,陜西煤業必定是其中之一。
因此,即便煤炭行業限制產能,火電發電量減少,對行業前幾位的這些煤炭企業的影響都要推遲很多年。
4、專注煤炭業務,沒有低毛利業務的拖累
陜西煤業上市開始至今,一直都是專注于煤炭業務,占總收入的94%,可以說陜煤化集團將大部分優質煤炭資產都注入了這個企業里面。
行業前四的其余幾家企業,都有相當一部分與煤炭延伸出去的業務。像中煤能源有14%左右的非煤炭挖掘業務,包括煤化工、裝備、金融等等;兗礦能源有37%左右的非煤炭挖掘業務,包括鐵路運輸、煤化工、電力、裝備、金融等等;中國神華更不用說,完全就是圍繞煤炭業務搭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過由于煤炭業務實在太強大,其余業務合計也就不到20%的比例。
像上面提到的煤化工、煤礦裝備、電力等等,這些業務都涉及到原材料、設備等等的采購,需要相應的采購支出,但是業務產生的附加值并不高,因此收入并不高,導致毛利率常年都遠低于煤炭業務,這幾家企業里面,只有陜西煤業專注于煤炭業務,沒有太多其余采購支出,可以保持更高的毛利率。
以最近10年的平均毛利率為例,陜西煤業的毛利率達到39.69%,依舊是行業第一。其余三家分別為:中國神華38%,中煤能源28.48%,兗礦能源20.23%。
二、陜西煤業業績分析
1、資產負債情況
2022年陜西煤業總資產2164.05億,同比增長6.69%。其中股東權益增長6.7%,負債增長1.65%。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至35.93%,同比減少2.25%。具體情況如下:
陜西煤業資產負債情況
陜西煤業本身業務單一,資產負債也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
(1)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典型的重資產企業
陜西煤業的資產里面有1000多億的經營類資產,占總資產比例達到50%,屬于典型的重資產企業。不過,這也是行業特性所決定的。包括像各種礦井資源以及開采煤炭的設備等的固定資產,還有采礦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每一類的占據都非常高。
(2)基本無原材料采購支出,現金類資產充足
像陜西煤業這種專注于煤炭業務的企業,經營過程中支出較大的只有稅費、職工薪酬、采礦設備支出、煤炭資產并購等這幾個大類,不像其余企業還要采購各種原材料。因此企業即便大比例分紅,依舊可以保持大量的現金類資產,按2022年的數據,現金類資產占比32%,僅次于經營類資產。
(3)長期股權投資和預付賬款較多
這兩項資產占比都是7%左右,雖然比例不算高,但是按金額來看,都達到了150億左右。第一,陜西煤業的供應商里面,大型設備、工程方面的采購,相當一部分是國企或者央企,預付款的比例較高。第二,并購煤炭資源類資產時,基本上都是來自于陜煤化集團,也有相當大比例的預付款(2022年就有80多個億的股權預付款)。第三,像陜西煤業這種企業,負債不高,手里又有大把現金,而且行業不會有太多增長機會存在,都會選擇進行各種股權類投資?;旧闲袠I前四都有很大一部分的長期股權投資,這也算是行業特性吧。
(4)應收賬款和存貨占比非常低,合計不足總資產的3%
從具體金額上看,應收賬款和存貨在20-30億之間,和總資產、營業收入相比,這個金額非常低。
應收賬款里面絕大部分是來自于陜煤集團控制的企業,占比達到71.21%,由于是關聯企業,信譽相對較高,僅計提了0.4%的壞賬。另外,銷售給發電廠的應收賬款僅僅占比0.09%,可以說接近沒有,這有點顛覆認知,沒想到煤炭企業相較于發電廠還是強勢地位。
存貨里面有9.34億的開發成本,我還以為陜西煤業去搞房地產開發,后面發現這個是并購彬長集團的時候合并進來的。除此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是庫存商品。一方面,煤炭企業的原材料基本上都在礦井里面,因此這一部分的存貨金額不會高;另一方面,煤炭開采挺快的,不用備太多庫存商品,如果以2022年產量來計算,陜西煤業一天可以開采至少43萬噸煤炭。
(5)有息負債占比不到9%,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煤炭企業行業前四的有息負債規模差距非常大,中國神華545億,陜西煤業64億,中煤能源1085億,兗礦能源741億。
中國神華雖然500多億有息負債,但是有接近2000億的現金資產,這個不算什么。但是另外兩家和陜西煤業同級別的企業,這個有息負債規模就有點嚇人了,超出陜西煤業10倍都不止,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
(6)合同負債和預計負債占比差不多,應付賬款比例相對較高
陜西煤業的應付賬款主要是設備款和工程款,以及開采過程中消耗的物資采購款,總規模360億左右,占總負債比例47%左右。
合同負債140億,這個有點沒想到,不過也再次印證了陜西煤業在供應鏈中較為強勢的地位。
預計負債158億,主要是棄置費用(像核電這種與環境相關的也會有),主要是因為開采地下煤礦可能影響環境,企業需要承擔復墾、棄置及環境清理等各項義務,這些義務確認為棄置費用。如果2022年沒有動用過棄置費用,這一年計提的金額是46.3億。
2、經營情況分析
對陜西煤業經營情況分析,需要分為兩大塊,一個是煤炭業務,另一個是金融投資。
(1)煤炭業務分析
陜西煤業的煤炭業務包括自產煤和貿易煤。其中自產煤就是開采自己擁有的煤炭資源,然后進行售賣。貿易煤是收購其余企業開采的煤炭,再轉賣給其余企業。
貿易煤的毛利率都非常低,大部分在1%左右,而且這個業務在一般的大型煤炭企業都會存在。我估計主要是三個目的:一方面是煤炭企業收購關聯企業的煤炭,避免同業競爭;另一方面應該是煤炭企業都有各自的鐵路線路,基于提升鐵路利用率的目的來發展貿易煤;還有一方面應該是為了提升企業市占率,增強對市場的控制力。
a. 營業收入
對于陜西煤業的營業收入來說,主要是煤炭銷售量和煤炭價格兩個影響因素。在2013-2022年期間,陜西煤業的營業收入增長了3.86倍,年化增長率16.19%。不過,這個增長在2019年之前,增長并不高,僅僅增長了32.4%。從2019年開始,陜西煤業的營業收入進入爆發階段,增長了2.9倍。
營業收入
銷量:從陜西煤業的煤炭銷售量來看,相比2013年增長了70%左右,和營業收入的走勢不太匹配。其中自產煤增長的比例相對不高,主要是貿易煤呈現翻倍式的增長。
煤炭銷量
價格:從煤炭銷售價格來看,自產煤和貿易煤的價格趨勢差不多,其中貿易煤的價格更高,可能也是為了避免采購和運輸成本。相比2013年,煤炭價格翻了2.36倍,走勢和營業收入的情況較為匹配。
煤炭價格
從這個完全可以看出,煤炭企業僅僅依靠銷量的增長,對于營業收入的貢獻非常小,主要還是依靠煤炭價格的上漲。不過,煤炭價格受外圍環境影響較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b. 盈利能力
從下圖趨勢上看,陜西煤業原煤的毛利率和洗煤的毛利率變動趨勢基本上一致,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動可以說完全一致,和毛利率相比,也有一定的匹配性。整體盈利能力非常強,特別是2016年之后,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都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盈利能力
影響盈利能力的因素,除了煤炭售價變動,以及金融資產投資收益這一塊以外,主要有幾個方面:營業成本構成、資源稅稅率、費用投入。
營業成本構成:包括原材料、燃料及動力,人工成本,折舊及攤銷,運輸費,其他五大類。以2022年數據為例,具體構成如下。
營業成本構成
其中的燃料及動力、人工成本、折舊及攤銷、運輸費,都可以隨著規模的擴大,分攤到單位產品的成本下降,原則上來說陜西煤業的單位成本是逐步下降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原選媒從2013年的194.7元/噸,上漲至2022年的319.41元/噸,和產量的漲幅基本上差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很大一部分“其他”成本,占比大概42%左右。陜西煤業沒有披露具體構成,我參考其余企業的數據,以及陜西煤業2014年偶然提到的,大概確定陜西煤業的其他成本包括外包礦務工程費,煤炭開采發生的有關環境恢復治理費用,與煤炭生產直接相關的零星工程等支出,以及當期計提未用的安全費、維簡費等。
這些“其他”費用里面,相當一部分都可以人工調節,特別是安全費和維簡費,這個本身應該和產量相關,但是實際計提的時候又有較大的主觀性。相比2016年,陜西煤業產量增長70%左右,但是安全費、維簡費增長了110%,增長速度完全不匹配,特別是2017年之后,上下波動較大。這就造成規模的擴大,并沒有造成單位成本的下降。
另外,煤炭每年提取的安全生產費,從2022年11月開始,需要從原來的每噸15-30元,調整至15-50元。一方面,煤炭企業的營業成本會增加。另一方面,中間的可操作性又更大了。
資源稅:資源稅的稅率這些年也有了一定的變動,從2014年改成從價計征之后,有較長時間是6%左右,到了2022年變成原礦按照6%或10%征收;選礦按照7%或8%或9.5%征收。銷售額越高,資源稅就越高,2022年達到了95.6億。這個對于凈利潤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如果未來資源稅率繼續提高,會進一步壓縮陜西煤業的利潤。
費用投入:這些年,陜西煤業的費用變動比較大。首先,銷售費用里面的運輸費用隨著會計政策變更,計入了營業成本。其次,陜西煤業這些年并購了不少煤炭相關的資產,其中就包括采礦權,管理費用里面有較大一部分是無形資產的攤銷,我估計是采礦權的攤銷。再次,財務費用隨著現金的增多,利息收入增加,陜西煤業現在的財務費用都是負的了。至于研發費用,沒有太多看點,相比營收規模來說,連0.5%的比例都不到。
(2)金融投資業務
陜西煤業在財報中經常提到,要按照國家30/60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方向,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賽道優質資產,打造“財務投資 +戰略投資+產業投資”的長短周期結合且相互支撐的投資新模式。但是,從目前持有的資產來看,除了前些年投資的隆基綠能以外,并沒有多少這些方面的投資,而且現在也開始逐步退出。
從整體上看,陜西金融投資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期末賬面價值136.75億,主要是一些煤化工、運輸、發電相關的股權投資,每年確認的投資收益還算比較穩定,不過也和煤炭業務一樣會存在一定的周期性。2022年隆基綠能開始公允價值變動來計量以后,增加了100多億的投資收益。同時,由于隆基綠能不再按權益法核算,這一部分的投資收益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
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賬面價值211.7億,其中92億左右是私募基金,2022年虧損了接近29億。其次是114億左右的股票,包括隆基綠能、南網儲能、鹽湖股份,這一部分隨著股價變動來影響收益。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期末賬面價值14.7億,主要是一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但是持股比例較低,打算長期持有的。這一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不影響凈利潤。
總體來說,金融投資這一塊在2022年增加了94億左右的稅前利潤,其中貢獻最大的還是處置了隆基綠能的部分股權。不過,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股票市場不能好轉,大概率這一部分要貢獻幾十億的虧損。
三、煤炭業務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仍會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但是,我國雖然煤炭儲量高居全球第二(以2022年自然資源局公布的數據為準),可采年限大概45年左右,是全球煤炭儲量前十國家里面最低的。因此,即便不基于碳中和目標的要求,僅僅考慮開采年限,也會對煤炭的開采進行一定的限制。但是,這個并不意味著陜西煤業未來的業績就會有較大的萎縮。
煤炭儲量情況
1、降低石油依賴的目標,未來會有一部分煤化工來替代石油化工
2022年我國石油進口比例71.3%,對外依賴度非常高,經濟受石油價格變動影響較大。其中全國石油的消費里面,57.7%用于交通運輸,15.3%用于化工,27%用于其余方面。
交通運輸部分的石油替代,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車,這一部分轉嫁給了電力。可能,很多人說新能源汽車根本不環保,但最主要的目標應該還是減少石油的消耗。
化工領域的替代,主要依靠煤化工。這也是煤炭另一個既能實現碳中和目標,又可以替代石油能源的途徑。畢竟煤炭如果用于火力發電,必然產生污染氣體,但制成含碳制品,就可以大幅減少污染氣體的產生。
所以,未來煤化工對于煤炭的需求應該會逐步上升,但是至于到底能夠產生多大的煤炭需求,這個很難評判,但是陜西煤業有較大比例用于煤化工,這個需求會上升。
2、碳中和目標的要求,火力發電比例會逐步下降,這一部分的煤炭需求會減少
以目前的進度來看,未來火力發電大部分被光伏、風電、核電等替代是大概率事件。我國的火力發電90%以上是用的煤炭做燃料,很少用天然氣(歐美有較大比例是用天然氣),只要火力發電被大比例替代,煤炭需求減少是必然的。
不過也不能說煤炭企業都會出現大幅業績下滑。我們可以大概估算一下,目前煤炭55%用于火力發電,火力發電量占比68%,假設未來10%的發電量來自于火力發電,相當于減少58%的火力發電,按90%燃料來自于煤炭,就相當于減少了52.2%的火力發電量所需的煤炭,即減少42.2%的煤炭需求。其次,煤化工目前占煤炭需求的8%,如果要替代一部分石油化工,假設這個煤炭需求比例上升至15%,則這一部分增加7%的煤炭需求。建材和鋼鐵都減少一半的煤炭消耗,則這一部分減少13%的煤炭需求。合計會減少48.2%的煤炭需求。
這個需求的減少,必然淘汰一大部分的煤炭企業,但是按2022年的產量情況來看,前十的煤炭企業生產了50.66%的煤炭。如果未來煤炭需求減少,我相信這前十的企業至少能夠占據80%以上的市場,那就意味著這是家企業相比2022年最多減少10%的產量,所以陜西煤業未來很多年的業績都不會因為煤炭需求下降而下降。
四、估值分析
陜西煤業屬于周期性行業,因此只能按凈利潤的平均值來進行估值。
1、在計算平均凈利潤之前,需要對2022年凈利潤進行調整,畢竟這里面有90億左右來自于處置隆基綠能的股權,2022年凈利潤調整為261億。
2、按2023年半年報的表現,全年應該可以實現220億左右的凈利潤。
3、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煤炭需求減少、限制煤炭產能、資源稅稅率上升、維簡費、安全費、棄置費用計提比例上升等因素,平均凈利潤再打個8折。
則最近10年凈利潤的平均值為118.2*80%=94.56億。
取市盈率25倍進行估值,則合理估值為94.56*25=236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