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4g基站對比-三大運營商的4g基站具體型號
眾所周知,一排排“轟隆隆”的數據機房和一座座5G基站都是“用電大戶”,1個5G基站1年的電費大約在2-3萬元之間,1個大型數據中心1年的電費支出也達千萬。
有數據顯示,電費支出約占運營商網絡運營總支出的40%,按照目前238.4萬個5G基站來算,僅5G基站這一塊每年的電費支出就超百億元。
為了在能源消耗上“開源節流”,運營商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來對付數據中心、基站“電老虎”,比如數據中心會鋪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綠色能源”5G機房來降低能耗,優化供電結構。
近日,諾基亞升級了其AVA Energy能效軟件,優化了相應的算法和節能措施,經過測試,升級后的軟件能夠幫助運營商減少約30%的耗電量,進而降低整個網絡的電力消耗,這是不是意味著數據中心、基站等能耗大戶終于碰到“對手”了?
從諾基亞發布的信息來看,運營商使用升級后的AVA Energy能效軟件可以自動關閉“閑置和未使用的設備”,有助于降低運營商數據中心、基站和網絡空調等設備的潛在能耗,減少相應的電費支出。
日常生活中,我們用電腦搜索信息、用手機掃碼支付,其實都是一次計算的過程,隨著算力網絡逐漸成為新的基礎設施,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點,數字經濟和GDP將會有3.5‰和1.8‰的增長。
作為承擔算力的數據中心,在算力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要兼顧能耗和成本,對各大數據中心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要知道,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為2166億度,約占總耗電量的2.6%,同年三峽大壩的年發電量為3633億度,加上基站機房等設備的耗電量,運營商一年花在電費上的錢預估有千億級別。
而聯通2022年實現營收3549億,凈利潤約為73億元。高昂的電費支出對運營商來說也是壓力山大。
與此同時,由于5G峰值速率達到了1.5Gpbs,采用的是100M帶寬,加上借助大規模天線技術提升系統容量,5G基站的能耗大約是4G基站的3倍。
相比4G基站1—3公里的覆蓋范圍,5G基站的覆蓋半徑為300—500米,意味著相同的覆蓋范圍,需要建設開通更多的5G基站,相應的電費也會蹭蹭蹭往上漲。
于是,5G時代優質低頻700MHz、900MHz便成為實現5G網絡廣覆蓋和深度覆蓋的重要法寶,以較低的組網成本完成農村及偏遠地區的5G覆蓋。
除了部署低頻5G,電信也攜手聯通共建共享5G,成功搭建起“一張物理網、兩張邏輯網、N張定制網”的建設運維模式。不僅集中力量推動了5G網絡的快速覆蓋和深度覆蓋,三年來幫助雙方節約投資超2400億元,每年節電超100億度,降低碳排放600萬噸。
通過共建共享的模式來降低能耗減少成本支出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運營商也通過優化硬件設計、集成和開啟智能休眠軟件節能技術,在保證有一張網能使用的狀態下,閑置設備就會進入“打盹”模式,降低能耗節省成本。
為保證現有設備工作效率和用戶上網體驗不受影響,基站的“休眠模式”并不常用,對付“電老虎”基站機房和數據中心,還要依靠創新綠色能源、優化硬件集成設備或是持續推進共建共享模式,困擾運營商的數據中心、基站等“能耗焦慮”或許有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