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株雜交水稻在哪發現的(我們為什么不吃雜交水稻)
2024-04-18 13:42:26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趙鑫 梁孝亮 邱思雨 記者 雷鴻濤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作為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試驗田也迎來豐收。目前,湖南安江雜交水稻研究所田間試驗順利結束,到10月底,科研人員將會前往海南進行南繁工作。
在安江農校試驗田連片的稻田像金黃色的毯子,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陣陣濃郁的稻香撲鼻而來。伴隨著“轟隆隆”的機鳴聲,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開足馬力快速作業,一畝地便收割齊整。收割完成的稻谷被晾曬在袁隆平親筆題詞的“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牌樓前,稻香彌漫整個校園。
安江農校紀念園管理中心主任謝軍說:“我們看到的往東第三塊(試驗)田,是我們袁院士發現鶴立雞群的天然雜交稻的試驗田。這里是他夢想起航的地方,現在我們(湖南安江雜交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這里每年有2萬份的材料播種下去。”
這幾塊試驗田是當年袁隆平院士在1964年的時候發現天然不育株的試驗田,到目前一直在使用。63年前,袁老就是在這里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稻,從此開啟雜交水稻的漫漫求索路。
目前從安江農校試驗田里收割的水稻樣本后續將帶至海南進行南繁育種,不斷進行加代選育。等到明年5月,科研人員會將他們選育后的種子再次播撒在安江農校這片試驗田里,做不同的雜交水稻試驗,進而選育出更多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品種。安江農校也將從袁隆平“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目標朝著“讓天下人都有好飯吃”前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