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穩定目標有哪些—金融穩定目標有哪些方面
原標題:首席經濟學家:應如何看待經濟不確定性對可持續發展目標造成的影響?
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今年,距離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期限剛好過半。圖片來源:Avijit Ghosh/Climate Visuals
文 / Spencer Feingold 世界經濟論壇數字編輯
- 可持續發展目標原定于2030年全部實現,但全球危機減緩了這一進程。
-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強調了目前全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 我們咨詢了五位首席經濟學家,獲得了關于政府和企業應如何合作以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寶貴建議。
今年,距離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期限剛好過半。正如聯合國自己指出的那樣,由于復雜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問題,目標實現進展持續受到阻礙,世界離實現這些目標“還差得很遠”。
2023年9月18日至22日,世界經濟論壇于紐約舉行了本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會議。在會議召開前夕,論壇發布的最新《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對當前全球發展軌跡表達了略為悲觀的態度。
大多數接受調查的首席經濟學家表示,預計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未來進程,將很大程度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74%)和金融環境收緊(59%)的阻礙。
鑒于全球發展的黯淡前景,我們邀請了五位首席經濟學家分享他們對于金融環境趨緊將如何影響全球發展的看法,并對如何促進政府和企業的合作以應對發展挑戰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未來幾年,金融環境趨緊將會如何影響全球發展進程?
“盡管最近為了應對持續的通貨膨脹,出現了最集中的加息周期。美聯儲短期內多次大幅加息的做法尤為引人注目。然而,全球經濟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緊縮的金融環境抑制了增長的勢頭,也增加了波動性。幸運的是,整體經濟狀況或將繼續展現韌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疫情后服務業等領域需求的持續井噴,以及主流觀點越來越認可技術、創新、數字化、清潔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促進經濟復蘇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因此,重大的結構性轉變正在經濟領域廣泛展開,這將為投資和經濟增長打開新的局面。
“然而,我們也觀察到一些不太好的現象。比如,利率的持續上升或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高位,甚至兩者同時發生的話,勢必會給釋放這些新趨勢的潛能帶來挑戰。最近金融環境始終高壓,因此而發生的負面事件也提醒人們,金融環境的收緊可能會導致央行政策與金融穩定目標之間的緊張關系,并引發令人意外的負面后果。”
“金融環境收緊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將取決于它們與經濟增長前景和公共財政壓力的相互作用。鑒于目前公共債務處于歷史高位,如果利率也保持歷史高位,增長前景或將持續低迷,這將意味著更高的償債成本。此外,由于目前許多國家都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與老年人相關的養老金和醫療保健支出等支出預計會增加。盡管最近美國也有證據表明,近年來至少有一些醫療保健支出趨于平緩,但這項支出仍不可小覷。并且,鑒于持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國防支出需求勢必增加。加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投資也十分重要,這也將進一步給公共財政帶來壓力。
“這一困境將使全球發展面臨至少三個挑戰。首先,獲得足以支持可持續轉型的投資可能會更加困難。然而,這對奠定未來可持續增長的基礎至關重要。其次,金融環境收緊將減少能夠投資于人的財政空間,而這恰恰又是保持未來公平繁榮的另一個基礎。同時,這也是部分低收入經濟體特別關注的問題。因為在部分高收入經濟體加息的溢出效應下,這些經濟體的償債成本已經增加至與衛生和教育領域的支出相當了。第三,應對像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緊急情況的財政空間將會減少。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影響進一步惡化,我們對未知緊急情況沒有提前準備,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在全球發展中取得進展將變得更具挑戰性。較高的利率降低了未來利潤的現值,也同時降低了高風險創新項目對私人投資者的吸引力,因此公共部門可能需要更多地分擔風險。緊縮的金融環境也使得出臺可靠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加重要。因為宏觀經濟框架較弱的新興市場可能難以獲得進入金融市場的機會,并因此缺乏支持其綠色和包容性增長所需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外部援助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這還能夠同時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情況下。”
“全球緊縮對于各個經濟體的影響可能不太一致。例如在發達市場中,那些貸款期限更短、以浮動利率為基礎的經濟體同那些固定利率抵押貸款更為普遍的經濟體之間就存在很大的差異。前者往往面臨更快的貨幣政策緊縮傳導,其中一些已然因此陷入衰退。而后者則面臨更長的政策傳導滯后,因為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重置速度很慢。盡管后者可能具有更強的短期韌性,但最終結果的不確定性更大,過度緊縮的危險也難以消除。
“由于國際資本市場準入受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評級較低的主權國家受到了沉重打擊。全球緊縮意味著不可避免的融資壓力,各國往往因此需要削減財政開支。在極端情況下,加納和贊比亞等經濟體甚至被迫進行正式的債務重組。然而,即使困難重重,隨著主權國家采取措施提高整體信用,改革仍在持續進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尼日利亞表現得最為明顯。尼日利亞的新政府正在試圖解決急需的燃料和外匯補貼改革問題。誠然,尼日利亞仍需要進一步出臺明確鞏固改革成果的措施,但不可否認,他們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步驟。
“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也在推行著強有力的改革。肯尼亞便是一個例子。在那里,政府正在推行能夠長期實行的財政收入措施。在南非,越來越多私營發電項目拔地而起。這給南非人們帶來了希望。他們相信,電力部門發電量不足的問題或許在明年就能夠得到最終解決。”
“未來幾年,緊縮的金融環境可能會減緩全球發展的進程。隨著利率和融資成本都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可能難以為關鍵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投資提供資金。例如,拉丁美洲和國家的利息支出已經占全國財政收入的近12%,而對于較為發達的七國集團國家來說,這一比例僅為5.2%。毫無疑問,這種巨大的差距可能會阻礙減貧進展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顯然,金融環境緊縮的影響將因國而異。那些財政和外部狀況較好的國家將更有能力維持支出。多邊機構的支持對于緩解對最弱勢國家受到緊縮的影響至關重要。通過精心校準財政和貨幣政策,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這些國家可以平穩渡過難關。然而,如果金融環境收緊得過于突然,來之不易的成果便極有可能化為烏有。”
政府和企業應如何合作,在應對發展挑戰方面取得進展?
“自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快速結構性轉變所帶來的變化之多,達到了近幾十年來的頂峰。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在應對重塑中的貿易和投資流動、產業結構、經濟伙伴關系及政治關系的全球力量格局時,需要采取更有戰略眼光的合作方法。
“關鍵是建立聯合的參照標準,以共同評估和管理許多系統性大趨勢的影響。這樣,就能夠讓全世界通過共同努力來克服巨大挑戰,并從機遇中受益。例如,應對氣候變化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需要使社會所有領域都發生巨大轉型。要實現雄心勃勃的脫碳目標,就需要社會各界都采取自信勇敢的方法,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克服困難,以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現在棘手的事情并不是我們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我們并不知道如何去做。例如,我們知道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將使財政負擔減弱,能夠進一步激勵勞動密集型投資和遠離化石燃料密集型生產,并有助于減緩氣候變化和減少污染。但是,因為這種補貼是遞減的,諸如此類的社會理想成果并不是平等分享的。因此,很難說服從現狀中受益的企業和政府,這些措施的實際推行自然阻力重重。
“此外,許多國家的政治兩極分化程度很高,而且往往還因為需要維持利益分配現狀,導致分化程度持續加劇。這使得制定和實施有可能應對全球發展挑戰的政策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政府和企業的首要任務是創造能夠緩解這種兩極分化的環境。”
“更嚴格的融資條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確保經濟快速增長和環境友好型所需的政策組合。在短期內,這一組合包括與支持綠色產業和具有明顯環境效益的勞動密集型項目相關的政策,如改造建筑或回收塑料等。從中期來看,對能源和污染進行適當定價,對于支持私營部門以綠色增長的方式配置資本和勞動力至關重要。從長期來看,政府需要加強創新激勵,充分釋放私營部門的巨大創造性潛力。”
“進一步應對全球發展挑戰,需要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協調行動。這對拉丁美洲和國家尤為重要。因為該地區長期存在的社會、財政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挑戰已經加劇,這對政府的紀律和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以有利于短期和長期未來的方式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私營部門必須在應對所有關鍵發展挑戰的過程中都發揮關鍵作用。各國政府應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維護好社會和環境標準,并鼓勵私營部門積極尋求相應的解決措施。在大規模提供商品和服務方面,企業可以帶來資金、創新和專業知識。而公私合作通過將政府優先事項與商業激勵措施相結合,可以加速醫療、教育、普惠金融和氣候適應等領域的進展。成功的公私合作伙伴關系需要雙方建立互信,就目標設定和責任分配達成一致,共同設計干預措施并監測后續影響。當政府和企業的領袖對未來有一個清晰和前瞻性的愿景,并在強有力的原則指導下,他們合作的方式便有可能產生雙贏的結果:既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實現更大的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