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發放臨時牌照-5g牌照近期發放
文|笨手蛇
近日,網上盛傳中國廣電即將開展5G業務商用的圖片。圖片顯示,可能進行5G放號服務的地區在湖北省荊州市,時間表為6月底。另有消息,個別地區的5G套餐和預約也即將開始。
6月2日,陜西廣電網絡5G與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舉行了互聯互通簽約儀式。從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因此,從關鍵時間節點來看,發放5G牌照的第三年,即2022年6月6日,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從中國廣電在一些地方的動作來看,這一天,中國廣電集團層面更會有一些動作才是。
5G牌照發放歷時三年,中國廣電才正式走向了5G商用階段,可謂大事多磨,急不來。說快不快,說慢也不慢。對于中國廣電而言,畢竟是頭一遭,相當不容易。畢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多,除了網絡建設難題之外,組織架構和有經驗的團隊,都是需要重點花時間進行準備的基礎工作。
隨著中國廣電5G正式商用的臨近,移動網絡服務也即將從“三國殺”進入四方角逐的新階段。有人形容用從“”轉為“打麻將”來形容。但是,從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網絡共建共享和中國廣電、中國移動700MHz 5G網絡共建共享的關系來看,又似乎更像是打雙升(拖拉機)。未來移動網絡服務市場到底會是什么競合關系,還要看市場用戶數據變化,才能更準確。
2008年發放3G牌照的時候,工信部向中國電信發了一張3G牌照,中國電信自此進入了全業務經營的時代,憑借在小靈通業務方面積累的移動業務經營,加上中國電信在寬帶業務上的經營優勢,中國電信在移動網絡服務上開始了大踏步的發展。而在4G牌照發放后,中國移動在4G時期出現過一段波折,這也進一步給中國電信在移動網絡市場中進一步發展用戶提供了一定機會。經過這兩個時期的發展,移動網絡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調整,中國電信成功拿下了行業第二的市場地位。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2008-2022年移動用戶數(億戶)
注:數據來自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財報,中國聯通2022年4月份數據因其數據口徑差異為列入。
從2008年到2022年四月份的移動用戶數據來看,中國電信2008年四季度從中國聯通手上接盤C網到當年底,移動網絡用戶規模不到3000萬(約2800萬),可謂底子薄。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拿下了第一個用戶規模億級臺階(2011年底用戶數為1.265億)。經過五年時間的努力,拿下了第二個用戶規模臺階(2016年底用戶規模達2.15億),又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拿下了第三個用戶規模臺階(2018年用戶規模達3.03億)。而這期間,中國移動在2018年出現了用戶規模負增長。2008年到2013年為3G牌照時間,總體上看中國移動的用戶規模數增長落后平均水平,行業總體上保持雙位數增長增幅主要由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貢獻。而進入4G網絡時代,行業整體用戶規模保持較低幅度的增長。目前5G網絡時代,行業平均增幅更低。目前更多是3G、4G網絡用戶向5G網絡用戶遷移狀態。
從移動用戶數總體規模來看,行業目前主要處于存量用戶爭奪狀態,增量用戶的獲取更難,除非開辟了新的場景。因此,對于中國廣電而言,移動業務一開展便是殘酷的存量用戶競爭。這就注定了中國廣電要從其他三家電信運營商存量市場中爭奪用戶。這種情況下,如果拿下第一個用戶規模臺階(用戶規模過億),這將是個極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對于中國廣電而言,面對存量用戶的市場之爭,不管怎么具有挑戰性。2019年5G牌照發放時專門給了一張給廣電,而且給的還是號稱黃金波段的。對于廣電對于改變移動網絡市場競爭格局也還是抱有期待的。三年之后,隨著中國廣電5G業務的上線,市場競爭格局再次改變的帷幕將拉起。這也被一些業內人士稱之為廣電將發揮“鯰魚效應”。
那么,中國廣電采取哪些經營措施,才能更好發揮鯰魚效應,從而達到盡可能快的時間內贏得足夠規模用戶的預期。
在蛇叔看來,以下幾個措施可能更有利于中國廣電達成5G業務發展目標。
首先,既然主要是存量市場用戶之爭,就要使用好2019年底開始全面推行的“攜號轉網”政策,畢竟對于不少用戶而言,換新號碼還是不太樂意的。2022年4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全國攜號轉網用戶數已經超過5700萬。三年不到的時間,這個轉網規模還是不低的。相關參考數據表明,轉出的用戶中,又以中國移動占比最大。而中國廣電和中國移動因為網絡共建有著直接的網絡優勢。因此,通過促進攜號轉網的營銷手段,更有利于從中國移動獲取更多的存量用戶。目前中國移動用戶數約為9.7億,對于中國廣電獲得第一個億級用戶規模,可謂至關重要。因此,第一時間打通攜號轉網的業務流程和技術實現,就顯得極為重要。
其次,從已經流出的中國廣電5G套餐來看,各檔基礎套餐資費標準和套餐外資費看起來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套餐差異不大。但是,如果具體到某個套餐,其吸引力還是比較強的。比如,蛇叔目前在用的269套餐,國內流量只有60G,而廣電229套餐就有90G,289套餐更是高達120G。按折扣后的價格233元檔來看,流量達180G。副卡更是達6張,這和一些運營商一個身份證下主卡和副卡嚴格限制在5張又有所突破。這相當于是另一種方式的價格戰。對于用戶而言,這樣的價格戰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廣電5G套餐的力度和營銷效果,決定了廣電5G服務是否能夠一炮而紅。畢竟,時間上看,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經用了三年時間教育用戶和試水市場效果。尤其是三大電信運營商主要還在努力將3G和4G用戶努力轉化為5G用戶的階段。此時廣電加入,用較有力度的資費套餐切入,預計能夠起到攪局分用戶的效果。
第三,對于廣電而言,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相比,最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之一是內容。如何打好內容融合運營的牌,也是獲取用戶的重要手段。比如,中國移動有咪咕視頻,雖然咪咕視頻在內容方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體育賽事方面不惜重金,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期間以10億重金從央視獲得轉播權,而同期電信IPTV因為轉播問題被廣電起訴而不得不臨時緊密改變轉播策略。在內容方面,廣電結合放號需要,還有更多文章可做,預計這也是攪動市場獲得用戶的關鍵點。
最后,利用獨特的競爭地位獲取用戶。這個點,僅舉某運營商在智慧社區中的案例。隨著數字化應用的普及,加上安防、疫情防控應用的剛性需求,有采用某家運營商數字化建設方案的小區,在進行身份識別的時候,不是該運營商的手機號碼,會被提醒盡快去該運營商最近網點辦理新的手機卡。這種做法,雖然可能會被個別用戶投訴。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會被迫就范。這其實就是局部壟斷力的效果。這種做法,對于廣電而言,還是有值得借鑒之處的。即充分發揮廣電網絡在有線電視網側的傳統優勢,結合融合套餐手段,獲得局部開拓新用戶的機會。
端午節過后首個工作日便是6月6日,也就是5G牌照發放三周年的日子。這個日子,三大電信運營商會做些什么5G業務優惠活動紀念,目前看到的不多。但對于中國廣電,或許將會是一個大動作的日子。
引入中國廣電加入移動網絡市場競爭,不管對于其他三家電信運營商會產生何種效應,但對于用戶而言,將會帶來更多更大市場競爭的實惠。新的市場競爭格局,即將到來。面對廣電192號段5G業務套餐,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