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臺風記錄_2018深圳臺風記錄
導語:深圳歷史最大臺風?
每年深圳都會受到臺風的影響,也有直接登陸的,而在歷史記錄中,高強度襲擊深圳的臺風也不少,其中近些年就有妮妲、天鴿等。
具體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的深圳史上最強臺風排名盤點。
臺風杜鵑是號稱24年來對珠三角影響最大的臺風。
臺風杜鵑在2003年9月初靠近廣東東部海岸時出現雙重眼壁的結構。
內眼及外眼的直徑分別約為20公里及100公里。
在西太平洋,雙重眼壁結構的熱帶氣旋并不少見,2003年的臺風鯨魚、2000年的臺風鴻雁及臺風啟德都曾出現此現象。
這種跟強臺風有關聯的雙重眼壁結構,以往也曾被香港天文臺的天氣雷達捕捉到,這包括1975年的臺風愛茜及1979年的臺風荷貝。
臺風杜鵑于9月1日穿越巴斯海峽及臺灣以南海域,轉向西移動直趨華南沿岸地區,在南海北部時,杜鵑曾出現雙重眼壁結構,內眼及外眼的直徑分別約為20公里及100公里。
香港天文臺科學主任表示一般都是較強的臺風才會有雙重眼壁結構,暗示著臺風登陸香港或附近時,香港各區的風力會異常猛烈。
其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75公里,香港天文臺一度估計臺風杜鵑極可能會登陸香港,加上移速極快,基于危險半圓效應下,天文臺特別關注此臺風的走勢,罕見在發出1號風球時提醒市民注意防風措施臺風。
臺風杜鵑在9月2日清晨時分受強勁副熱帶高氣壓的引導下,以時速高達30km/h的移速,快速逼近香港,香港天文臺在早上10時許便發出3號強風信號,如此同時,教育統籌局因應臺風杜鵑的中心風力猛烈,于是在3號風球便要求各中小學停課。
臺風杜鵑在9月2日下午時分急劇移近香港,最后在黃昏時間在廣東省惠東縣登陸,臺風杜鵑登陸后風眼快速被填塞,掠過香港以北時,正面吹襲深圳,但中心風力持續性下降,當進入珠江口時其中心風力已由登陸前的175km/h的臺風減弱成約120km/h的臺風。
臺風正面襲擊了深圳市,共造成20人死亡,20人重傷,78人輕傷,2人失蹤。
2日22時左右,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西田村一建筑工地因暴雨發生坍塌,近40名工人被埋在地下,已有16人死亡,20人受傷。
臺風在深圳登陸時,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同樂村一工廠圍墻被狂風刮倒,一外來工被壓死;橫崗鎮一外來工被臺風刮來的玻璃嚴重劃傷,重傷不治死亡。
此外,龍崗區還有兩人在臺風中喪生,兩名漁民失蹤,數十人受傷。
臺風還造成深圳市六區大面積停電,嚴重影響了當地企業生產和市民生活。
臺風妮妲路徑
2016年7月30日17時,中央氣象臺宣布該系統生成為2016年第4號臺風(熱帶風暴級);當日18時1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并命名為“妮妲”,給予國際編號1604。
7月31日8時20分,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23時15分升格為臺風。
8月2日2時15分,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臺風;當日3時35分,“妮妲”在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以強臺風級別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5時減弱為臺風級,7時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
8月3日8時,中央氣象臺對“妮妲”停止編號。
“妮妲”登陸后繼續西行并深入內陸,對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大部,貴州、福建、江西、湖南南部造成較大影響。
部分地區前期受臺風及降雨影響,洪澇災害嚴重,水毀工程尚未完全修復,物資材料消耗大,臺風接連登陸、強降雨過程頻繁,增加了防御的難度。
特別是廣西梧州蒼梧縣及相鄰地區,與臺風影響區重疊,剛剛發生5.4級地震,地質條件脆弱。
臺風“山竹”于9月16日17時前后在廣東江門市沿海登陸
臺風山竹路徑
2018年9月7日20時,臺風“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5日,臺風”山竹”從菲律賓北部登陸;15日18時,廣東省防總決定將防風級應急響應提升至|級;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17日晚20時,因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停止對其編號。
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時,臺風“山竹”已造成廣東、廣西、海南、湖南、貴州5?。▍^)近300萬人受災,5人死亡,1人失蹤,160.1萬人緊急避險轉移和安置;據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臺風“山竹”還造成5?。▍^)的1200余間房屋倒塌,800余間嚴重損壞,近3500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74.4千公頃,其中絕收3.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