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海水水稻,袁隆平研發的海水稻
你吃過海水稻米嗎?據說這種稻米做出的飯口感很差,我國為什么要大力推廣?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經去世1年零8個月了,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時間里,袁老把心血都傾注在了海水稻之上,國家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培育海水稻。不過,據吃過海水稻米的朋友說,這種稻米煮出來的飯口感并不好,既然不好吃,我國為什么還要大力推廣海水稻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海水稻的研發過程,1986年,廣東海洋大學一位名叫陳日勝的研究員在湛江海邊散步時,偶然發現了一株野生水稻,這棵水稻很奇特,它長在富含鹽堿的海灘上。陳日勝帶著這株奇特的水稻向農業部申請了新品種專利,并將它命名為海稻86,袁隆平看到這個發現后,盛贊道:“這是繼雜交水稻之后水稻行業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6年,袁隆平領導的科研團隊與陳日勝合作生產海水稻,第二年十月開始收獲,畝產能達到300公斤以上。到了2020年,海水稻已經在新疆、寧夏、黑龍江、青島等地試生產,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這個產量是在研究人員精心照料下取得的結果,推廣到種植戶手上的海水稻,畝產量一般在450公斤左右。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海水稻在售賣,這種米呈現出暗紅色,米粒細長看起來非常漂亮。不過在下鍋之前,海水稻還需要在水里泡上4個小時,否則它的口感會很差。
海水稻的植株高度要比普通水稻高一些,普通的水稻植株高度在1.2米左右,而海水稻的植株高度可以達到1.8米,這比很多成年人都高。
海水稻雖然名字中帶有“海水”兩個字,其實它不是在海上種出來的。海水稻的種植環境大多是鹽堿地,這些土地中富含鹽堿,普通的農作物是沒有辦法存活的。我國鹽堿地數量達到了15億畝,如果這些土地都能夠利用起來,那么中國還能多養活5億人口,因此海水稻的意義是巨大的。
最關鍵的是,海水稻可以改善我國的耕地土壤,有專家進行過測算,一塊鹽堿地如果連續種植15年海水稻,那么它的鹽堿濃度能降到0.3%以下,這個鹽堿濃度已經和普通稻田沒什么兩樣了。
鹽堿地一直是我國的一個重大難題,焦裕祿所在的蘭考縣就是因為黃河泛濫之后,在土里留下了大量的鹽堿,之后土地上寸草不生,莊稼沒法種植人口大量流失。焦裕祿為蘭考縣做的最大貢獻就是引入了泡桐樹,這種樹可以改善土壤的鹽堿濃度,海水稻的作用就和泡桐樹一樣,不過它的優勢更加明顯。
泡桐樹的生長速度沒有海水稻快,對土壤鹽堿濃度的調節能力相對較弱。2022年4月份,我國已經有18個海水稻品種走向海外,它們通過了其它國家農業部的測試,就連阿富汗的戈壁中都種上了中國海水稻。
雖然海水稻的口感很差,但是它富含營養,最常見的海水稻是暗紅色的,這些稻米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高蛋白和鈣離子。不僅如此,海水稻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非常高,特別是硒元素含量要比普通稻米高十幾倍。經常吃海水稻米可以抑制致癌物質、預防結腸癌、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補血及預防貧血、抗應激反應、調節免疫系統。這么多的好處讓海水稻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因此海水稻售價要比普通稻米貴一些。
國家大力推廣海水稻,并不是因為它富含微量元素,而是因為它能夠緩解糧食危機。雖然我國現在并不缺糧食,但是18億畝的土地也只能勉強養活14億人口,中國人想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還必須從美洲進口大量的玉米和大豆。一旦發生戰爭或者被經濟封鎖,那么海外的糧食貿易就會被掐斷,這個時候海水稻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海水稻可以在海邊灘涂上種植,可以在西部戈壁上種植,還可以在廢棄的露天礦場上種植,這些土地都可以被海水稻利用起來。我國的鹽堿地面積有15億畝,這么多的鹽堿地如果利用起來,我國的糧食產量能翻一倍,到時候我們就不怕被外國糧商卡脖子了。
不僅是我國,印度、朝鮮、韓國、美國等國都有大面積的鹽堿地,如果這些國家進口中國的海水稻,那么世界的糧食產量還會大幅度提高。海水稻的種植成功,給我國的農業科學指明了一條新路,未來我國可能還會出現鹽堿玉米、鹽堿小麥、鹽堿大豆。這些農作物將會改善我國的耕地環境,一勞永逸的解決土地鹽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