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工資高的廠有哪些-威海什么工廠比較好
山東榮成虎山鎮有著“海參小鎮”的稱譽,作為當地的重點產業,海參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還催生了一份高薪職業——“海猛子”(打撈海參的人)。
說起高薪,這并非虛言,“一位‘海猛子’每天可以捕撈兩千斤左右,一斤差不多可以賺1.5元,一個月下來能有十分可觀的收入。”一知情人士說道。
當然,“海猛子”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需要進行海下作業,換句話來說,“海猛子”的收入還不能按照一整月來計算,“每年也只有集中的一段時間需要這些人。”
據當地企業市場監督部經理卞先生介紹,海參捕撈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和10月份,正好是收獲的季節。
所謂“海猛子”,是威海沿海漁民對海參采捕者的俗稱,傳統捕撈海參稱之為“扎海參”,就是一頭扎進海里尋找海參,“扎海參”的人稱之為“猛子”,也稱“海猛子”“水鬼”。
資料圖
這些“海猛子”需要負重才能沉入深達3米的水域,他們穿著厚重的棉衣棉褲,再穿上橡膠連體下水衣,套上橡膠質的潛水衣帽,背上氧氣瓶和系上30公斤重的腰鉛,胸前掛好裝海參用的網兜,全副武裝,潛入海中撈參。
為了能捕到最正宗、最新鮮的海參,“海猛子”們一大早就要上船做好準備,當地人說,這大概需要早上六點鐘左右。
而這些“海猛子”基本上沒有本地人,他們主要來自河南、東北這些地方,年齡大約50歲。“這個群體都是出來打工的人,海參捕撈的時候他們會集中作業,掙點錢,平常會正常打工。”
不過,這些“海猛子”并不屬于企業的正式員工,有點臨時工的感覺,但企業也會為他們買保險,平時就住在臨時宿舍里。
畢竟,海下作業有著無法預料的風險——暗礁、暗流、氧氣管出現差池等,當地人說,出意外也是正常的。
還有,“海猛子”自身的身體狀況可能也是造成意外的因素,“他們都是社會上的人,沒辦法進行系統體檢。”卞先生說。
據了解,“海猛子”每次水下作業30-50分鐘,和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這種高壓的狀態下,有些“海猛子”上岸以后臉色都會發紫。
由于“海猛子”的時間比較寶貴,記者多次表達采訪意向時,都被婉言拒絕。而威海當地曾經做過“海猛子”的人,也已經是耄耋之年。“他們的后代都不會再選擇這份職業了。”
盡管如此,據卞先生介紹,每年海參的捕撈季節,仍會有很多“海猛子”積極報名,原因收入不菲的緣由。
未來,“海猛子”也許會被智能化捕撈所代替,但現在還無法做到,雖然當地也試圖做了很多探索。
10點多的陽光照在海面上,不時會有“海猛子”滿載而歸,當他們把海參放到碼頭后,又匆匆忙忙下水進行新一輪的捕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吳浩 張玉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