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哪個國家發(fā)明的—水稻發(fā)源于哪個國家
水稻,性喜高溫多濕,本是短日照的水鄉(xiāng)作物,主產(chǎn)區(qū)在南方,現(xiàn)在,北方沿河地區(qū)也種植水稻,最北限在黑龍江省呼瑪縣。
水稻,稻屬谷類作物,原產(chǎn)于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傳說其種植技術是神農(nóng)氏發(fā)明的。
一
水稻,一年生禾本,稈直立,高四五尺,隨品種而異。稻子的根,呈胡須狀,細短而多,愈長愈多,稻株旁還會不斷長出小枝來。
二
葉鞘松弛,無毛;葉舌兩側基部下延長成葉鞘邊緣,有兩枚鐮形抱莖的葉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一尺左右,無毛,粗糙。
稻子幼葉,跟雜草一樣長扁型,葉耳是稻葉葉環(huán)兩端長出的耳狀物,葉舌則是稻葉葉環(huán)內(nèi)長出的薄膜,葉脈平行,中脈明顯,綠色,中肋、邊緣或尖端有時會有紫素。
三
圓錐花序,大型疏展,長近尺,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彎垂;小穗含一個成熟花,兩側甚壓扁,長圓狀卵形;穎極小,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兩枚,錐刺狀;兩側孕性花外稃質(zhì)厚,有五脈,中脈成脊,表面有方格狀小乳狀突起,厚紙質(zhì),細毛端毛較密,有芒或無芒;內(nèi)稃與外稃同質(zhì),有三脈,先端尖而無喙;雄蕊六枚,花藥短促。
稻子出穗后,一株稻穗大約開二、三百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稻花由內(nèi)外穎保護著;稻子自體授粉,雄蕊上的花藥會破裂,花粉細小,隨風飄動,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fā)育形成胚芽,在胚芽附近,漿狀胚乳會不斷增加,子房日漸肥大;稻谷上有細毛,綠色,稱為稻芒。
稻子,由外而內(nèi)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構成。其生長很快,最慢一年,最快則三、四個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從發(fā)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在氣候溫和的地區(qū),一年可種三期稻。
四
水稻,按植物學分類分為秈稻和粳稻;按生育期長短分為早稻,中稻,晚稻;按淀粉含量分為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種方式分為常規(guī)水稻和雜交水稻;按栽培方式分為水稻和陸稻。
秈[xiān]稻,中黏性,起源于亞熱帶,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生長期短,一年兩三次成熟。秈米外觀細長,透明度低,煮熟的米飯較干、松,通常做蘿卜糕、米粉、炒飯。
粳[jīng]稻,種植在溫帶和寒帶地區(qū),生長期長,一年只能成熟一次。粳米外觀圓短、透明。煮食特性介于糯米與秈米之間,一般做米飯。
糯[nuò]稻,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秈糯。粳糯外觀圓短,秈糯外觀細長,顏色都是白色不透明,米飯比較軟黏。粳糯用于釀酒、做米糕,秈糯用于八寶粥、包粽子。
非糯米,粘性弱,做主食。
五
水稻所結子實叫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叫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就是精米或白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米飯可配各種湯、菜、茶來食用,料理方法五花八門,此處不再贅述。
碾米會有副產(chǎn)品,米糠、磨得很細的米糠粉以及從米糠中提取的淀粉,都能用作飼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為食品,也可以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碎米用于釀酒、提取酒精或制造淀粉、米粉。
水稻渾身都是寶。稻殼可以做燃料、填料和拋光劑,可以用來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可用作飼料、牲畜墊草、覆蓋屋頂材料和包裝材料,還可以制作席墊、服裝和掃帚,一點都不會浪費的。
古人所說的五谷,原本指麻、黍、稷、麥、菽;后來指稻、黍、稷、麥、菽,大概因為當時的北方無稻的緣故吧?,F(xiàn)在,水稻是中國人的主糧,成了五谷之首,高產(chǎn)的雜交水稻成為中國糧倉的壓艙石了。
凡此種種,都是學習所得,我的家鄉(xiāng)是個小山村,不種稻子,我也沒有實地考察過水稻,看著它的外形和功用,就覺得像極了家鄉(xiāng)的糜子,尤其稻谷穗子是疏散的,都能蒸米飯能做糕,但是確實是大米好吃,現(xiàn)在跟白面成了我們的三餐主角,黃米飯只能是嘗個鮮,軟米糕軟米粽子很難見到了。
網(wǎng)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