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二季度GDP對比,中國美國第二季度gdp
自從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之后,很多人都預測美國的經濟要完蛋了,美國甚至有可能進入衰退當中,從此萬劫不復。
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美聯儲一直在不斷的加息,但美國的經濟并沒有陷入崩潰的邊緣,而且隨著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美國的經濟又開始有回升的跡象了。
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實際GDP按年增長2.4%,增幅超越一季度的2%,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的1.8%。
這意味著2023年上半年美國的GDP總量高達132447億美元,繼續穩居全球經濟霸主地位,而且美國GDP跟中國GDP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按照2023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計算,美國這個GDP總量折算成人民幣大約是91.72億人民幣。
而根據我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的GDP總量達到593034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2023年上半年我國GDP跟美國的差距達到32.42萬億元人民幣,中美兩國的GDP差距又進一步拉大。
在2022年上半年,當時美國的GDP總量在12.36萬億美元,按照平均匯率計算,大約是80萬億人民幣;而2022年上半年我國的GDP總量是56.26萬億人民幣,當時兩國的GDP差距還只有23.74萬億人民幣。
相當于過去一年時間,以人民幣計算的,中美兩國GDP非但沒有縮小,半年GDP反而進一步拉大了8.68萬億元左右。
看到這很多網友都挺納悶的,無論是2022年還是2023年上半年,我國的GDP增速都比美國快,比如2023年上半年我國的GDP增速是5.5%,而美國的平均增速只有2.2%左右;2023年第二季度,我國的GDP增速高達6.3%,而美國的GDP中只有2.4%。
既然我國的GDP增速比美國更快,為何兩國的GDP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拉大了呢?未來中國GDP還能縮小跟美國的差距嗎?
其實按不變價格來計算,中國跟美國GDP的差距一直在不斷縮小,只是因為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所以才導致中國的GDP增速比美國快,但考慮到匯率因素之后,中國的增量反而比美國少。
最近一年多時間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貶值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在2022年1月份的時候,當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維持在6.34:1左右。不過從2022年3月份開始,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元指數持續走強,很多資金都開始回流美國,所以導致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國際貨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從2022年9月份到2023年6月份,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一直維持在6.8以上,正因為如此,所以導致不論是我國的GDP以美元計算,還是美國的GDP以人民幣計算,兩國的GDP總量差距都進一步拉大。
但這種通過匯率換算之后的GDP并不能真實反映兩國GDP的實際差距,如果不考慮匯率波動因素,參考2021年的平均匯率6.45來計算,那2022年上半年兩國的GDP差距應該是23.46萬億人民幣,2023年上半年兩國的GDP差距應該是26.1萬億人民幣左右,兩國的GDP差距并沒有明顯拉開。
除此之外,最近兩年時間美國的通脹水平一直比較高,有很多月份CPI都達到8%以上,所以美國的GDP水分是比較大的,如果不考慮通脹水平,其實目前美國的GDP并沒有這么高。
按照不變價格計算,2021年到2022年,美國的GDP增速分別為5.9%, 2.1%,以2020年GDP21萬億美元為基數,到2022年美國的GDP應該只有22.7萬億元美元左右,但實際上2022年美國的GDP數值高達25.46萬億美元,這里面有2.76萬億美元就是有通脹貢獻的,說白了就是水分。
由此可見,目前美國的GDP雖然總量很大,但水分也很大,如果按不變價格計算,實際上中美兩國的GDP一直在不斷縮小,這點也可以從兩國的購買力平價GDP看出來。
比如在2017年的時候,中國購買力平價GDP是19.89萬億國際元,美國是19.48萬億國際元,兩國的購買力平價GDP差不多;但到了2021年,中國購買力平價GDP已經達到27.31萬億國際元,而美國的購買力平價GDP只有23萬億國際元,兩國購買力平價GDP擴大到了4.31萬億國際元,2022年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擴大。
事實證明,按照不變價格計算,中國GDP一直縮小跟美國的差距,而且未來這種差距會進一步縮小,按照目前中美兩國的GDP增速來看,中國GDP在未來十幾二十年遲早會超過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