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速地圖高清版大圖-河南高速地圖高清版大圖最新
地圖制印一般分為地圖制版和地圖印刷兩個過程。河南省地圖制印主要有拓印、雕印、石印和膠印4種技術方法。其中拓印、雕印法較為古老,主要是古代采用的方法;石印法優于拓印、雕印,近代多用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一般采用膠印,拓印、雕印和石印已很少見。
一、拓印
早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就有魯班將《禹九州圖》刻于洛陽城寶石山東北巖石上的記載(梁、任昉:《述異記》)。明萬歷癸己年(1593年),河南省登封知縣陳國章刻立《登封縣圖》碑。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河南巡撫胡寶瑔在永城縣西巴河南岸三里道口村刻立《開歸陳汝治河圖》碑。從這些永久保存的刻石上拓下來的地圖,用的即為拓印法。
二、雕版印刷
清同治九年(1870年)河南省巡撫李鶴年令劉恂繪制的《河南全圖》是用雕版印刷出版的,幅面36厘米×26.5厘米,全圖分為28頁,裝訂成冊,是河南省現存最早的分頁合訂雕版印刷圖冊。光緒三年(1877年)河南巡撫李慶翱請陸綱繪制《河南省輿圖》一幅,并由陸綱刻鐫,制成60厘米×60厘米正方形木雕圖,刻藝精湛。
1870年 河南全圖
三、石印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河南陸軍參謀處石印所印制1:5000《河南省城地輿圖》。河南陸軍測量局制圖科1913~1933年以石印法共制印了河南省的1∶2.5萬、1∶5萬、1∶10萬單色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和少量多色輿地圖。制圖科的主要石印設備有速刷石印機1部,一號手搖石印機1架,二號手搖石印機3架,一號石版4塊,二號石版34塊,三號石版4塊,裁紙機和練墨機各1架。當時,河南地方官辦和私辦的石印所、石印館也較多。1930年后,河南省地方政府編制的省、市、縣、鄉、區、鎮圖都普遍采用石印的方法制印出版。
四、膠印
(一)膠印制版工藝
地圖制版工藝流程通常有地圖的復照、翻版分涂、制版打樣、印刷等作業步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感光材料的發明和運用,河南省地圖制印工藝也隨之不斷改進,逐步引進全國的先進制印設備和技術。地圖復照已由20世紀60年代的濕版照相發展為干版照相,到80年代已采用軟片照相。地圖的翻版分涂,已由60年代的多次照相分涂,改為鉻膠翻版分涂,到70年代初軟片翻版的撕膜分涂法得到廣泛應用。地圖的制版打樣由60年代的蛋白制版發展到樹脂制版法,70年代起聚乙烯醇(PVA版)在地圖制版中得到大量應用,80年代已有制版方法簡單、又能提高耐印率和印刷成品質量的預制感光版(PS版),逐步代替舊的制版法。地圖印刷由60年代的低速手搖單色膠印機發展為自動輸紙機,70年代后已有了雙色高速自動膠印機。
(二)地圖印刷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河南省地圖制印工作發展較為緩慢,沒有專門的地圖制印工藝技術,只能進行少量簡單的地圖印刷工作。1953年,河南省營第四印刷廠制印了張漢潔編制的1∶90萬《河南省新分縣詳圖》,幅面為66.6厘米×89.8厘米。1961年新鄉印刷廠制印了《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地圖集》,幅面為29厘米×36.5厘米。
1964~1969年,根據國家測繪總局制定的有關省(區)、縣、市地圖編制技術要求和地圖出版管理的有關規定,河南省地理研究所和省、地、市、縣有關單位合作編制的部分地、市、縣區域性普通地圖,因省內沒有專門地圖制印機構,多送往上海、北京、天津和西安等地的印刷廠進行制印。1970年,河南省新華一廠和新華二廠開始承印地圖,制印了省地理研究所編制的《河南省兵要地志》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