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耐藥是終身的嗎(阿奇霉素 耐藥)
作者:夢秋藥師
有一項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多萬住院患者中有萬人是由于不安全用藥引 起,我國家庭中不合理用藥超過 30% ,每年引起死亡的有 20萬人之多。
有一些用藥錯誤和用藥誤區,是我們想都想不到的。
昨天一個孩子的奶奶和媽媽帶孩子來看病。
等著孩子媽媽結賬的間隙問我們藥房的藥師,說,她在家里給5歲的孩子吃半包阿奇霉素,抱怨之前這藥挺好使的,這次效果不好。不知道是不是買到了假藥。
她說的阿奇霉素是那種0.1g的規格的,半包,也就50mg。按照孩子的公斤體重,這個量肯定是不夠的。
吃了藥不管用,孩子燒的高了,奶奶也急了,在孩子媽媽的強烈要求下,帶過來看病。
檢查結果出來,是甲型流感。
媽媽說,您跟老太太說說這個藥的事兒把。
奶奶說:以前,兒童醫院的大夫就開的這個量。
再問多久以前,已經是3年前。
再追問下去,原來孩子的父母都忙工作,一直都是奶奶在照顧孩子。
孩子在這幾年期間,只要感冒咳嗽都是吃的阿奇霉素。每次吃半包。
奶奶說,一盒病就好了。
我只能啞然失笑,您就不給孩子吃阿奇霉素,6天,普通感冒在沒有并發癥的情況下,他也好了。
當然我沒這么說。
給奶奶拉到講藥臺,說,阿姨,這藥都有量。大小孩得吃2包,小小孩兒才吃半包。你這用量不夠,不僅殺不死病菌,還給他們養的更厲害了。
藥還能養病菌?
那可不是嘛。病菌繁殖可快了。有的幾天一代,有的一天都四世同堂了。藥量不夠,就只能殺死老弱病殘,剩下的都是厲害的病菌了。你說你這不是在養他們嘛?可不能這么用!
媽媽交了費,看著我在跟奶奶說話,欲言又止。
我示意她別說話,接著講:
您得相信醫生。不論是哪里的醫生,對待孩子的疾病,都是慎之又慎的。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啊。所以,我們用藥,不能多用,更不能少用,得保證用的恰到好處,孩子才能好的快。而且,用藥前,還得讓醫生診斷這是啥病,就跟您走路一樣,方向錯了,咋能走得到目的地?你瞧,今天寶寶得是流感,阿奇霉素真的沒有用。得用抗病毒的藥。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要是誰都能看病,那不是誰都能當大夫了?!而且,想要當個好的兒科大夫,可得好些年培養呢!我們天天在醫院里,都不敢說自己能看病。以后,您可別隨便給孩子吃藥了。
奶奶說,哎呀,老糊涂了。想著就是感冒。吃點藥就好了。再說,人家都說是藥三分毒,我也是不想讓孩子吃那么多藥。你看,這不是看病還得麻煩他媽媽送我們嘛!我自己又沒辦法過來。
我相信奶奶是疼孩子的。
媽媽也是個很有教養的知識分子。
面對這樣的事情,自己不說,出面讓專業的藥師來解決。
之所以奶奶這么做,純粹是她對疾病和藥物的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合理用藥知識。
這位奶奶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就有一個很常見的誤區:
小劑量使用抗菌藥物
我在工作中,經常給患者交代,抗菌藥物的使用,一定要遵醫囑,足量、足療程使用。
在抗菌藥物的錯誤使用上,基本上是分兩大派:剛的太剛,慫的太慫。
有些人很剛,濫用抗菌藥物:視菌感染如洪水,下猛藥,下大藥,蚊子也恨不得用大炮。
有些人很慫,是藥三分毒,飯能多吃,藥不能亂用:上天有好生之德---細菌也有爹媽,細菌也有好壞。相信免疫力。相信正義。能不用就不用,非要我用,我就少用。
這兩種做法,哪種都不對。
抗菌藥物需要處方不得私自購買的“限購令”就是因為抗菌藥物的使用不當,容易發生耐藥,對個體對社會都可能 產生嚴重后果,也許會導致以后“無藥可用”。
除了這些,還有哪些常見的用藥誤區呢?
1、誤區一:有病拖著不吃藥
經常有這樣的人,小病不以為然,拖成大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
堅信藥不能停,干脆不開始。
很多種類的慢性病都需要終身服藥,藥不能停是真的,但是,干脆不吃藥,這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像是一種聽天由命的賭氣,而且是拿自己生命健康賭氣。
2、誤區二:擅自加量下猛藥
藥品的劑量是有規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體重,不同的病情,所用的劑量都不一樣。
擅自加量,不是家里下面條,多煮點多吃點就能多擋一會兒餓。
藥品的劑量更像是一個化學反應,量多了,有時候不僅沒治好病,反而會治出來病。
藥物的作用有一個瓶頸,到了這個臨界點,你吃再多的量,也就只起這么大的作用。
藥品進入人體是要經過代謝的,肝臟、腎臟是2種主要的代謝途徑。擅自加量,很有可能會傷肝傷腎。
3、誤區三:保健品既能治病又安全
保健品之所以是保健品不是藥品就是因為它添加具有一定作用的成分,但是治療效果不明確,才成為保健品。
治療效果不明確需要劃重點。
而不是因為它有治療效果,還安全才成為保健品。
存在相同誤區的,還有中藥和中成藥。
很多人認為中藥和中成藥副作用小,事實上,長期大量使用,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4、誤區四:擅自減藥或停藥
很多患者當覺得病情有所減輕就擅自減藥、停藥,結果病情再次復發更加嚴重。
而且很多疾病受氣候、季節變化的影響,如精神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一般在春、秋換季的時候容易復發,這個時候應適當咨詢醫師加減藥量。
而且藥物的減、停應分階段進行。
我是夢秋,感謝您的關注和訂閱。
您還知道哪些用藥誤區?
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告訴我。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