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援疆干部名單;張家港支援揚州

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張家港市援疆干部名單;張家港支援揚州

一條條平坦的柏油路覆蓋泥路沙道,一幢幢舒適的安居房替代紅柳芭子房,一座座現代化學校讓農牧民的孩子坐進明亮教室……行走天山南北,一幅幅發展蓬勃向上、生態保護良好、群眾安居樂業、民族親如一家的美好畫面不斷映入眼簾,祖國西北邊陲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令人驚嘆。

這些造福邊疆同胞的功績背后,隱含著無數援疆干部人才的付出與奉獻,其中就有來自蘇州的身影。根據中央部署,蘇州從2011年起開展援疆工作,一批又一批援派干部人才“西出陽關”,帶著使命、帶著囑托,奔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霍爾果斯市以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改善、基層治理完善等方面提供援助支撐。他們從蘇州“三大法寶”——“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團結拼搏、唯實唯干、融通創新,以一域之光,為援疆工作全局添彩,在天山南北唱響飽含豪情的嘹亮吳歌。

傾力:把富民產業“扶”起來

阿圖什市素有“中國無花果之鄉”的美譽,當地出產的無花果,含糖量在14.6%—16.7%之間,有的甚至高達19.3%,能與荔枝相媲美,并且因外形酷似包子,本地人形象地稱其為“糖包子”。

張家港市援疆干部名單;張家港支援揚州

距離阿圖什市中心約1公里的松他克鎮阿孜汗村,擁有1100多畝無花果種植面積,占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果樹樹齡在450年以上的近百棵、百年以上的700多棵。雖然盛產美味的“糖包子”,但阿孜汗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卻都戴著“貧困帽”。松他克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朱志棟道出了其中緣由:“無花果大量上市時,一個只能賣幾毛錢,而且成熟的果實保質期很短,從樹上摘下來超過4個小時,口感就會變差。村民純粹靠路邊擺攤賣無花果很難致富,不少人寧愿去市區打工,或者到沿海地區做生意來謀生。”

該如何利用好獨特的無花果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打造強村富民的“新引擎”?了解到阿孜汗村的窘境后,對口支援阿圖什市的昆山援疆工作組動起了腦筋。2020年,阿孜汗村鄉村振興工程啟動,昆山援疆干部引入“駐村設計師”工作模式,從烏魯木齊請來專業規劃設計團隊進行總體規劃,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三年時間,當地不僅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還建起了無花果民俗風情街、無花果文化廣場、馕文化巷等文化地標,成為克州唯一的4A級人文景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去年接待游客數達20萬人次。

眼看村子人氣猛增,阿孜汗村村民也“各顯神通”,開發出無花果烤肉、無花果大盤雞、無花果烤包子、無花果刨冰等各類特色美食,果園農家樂和民族風情特色店鋪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夜晚涼風習習,無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木棧道旁,買買提江·依明的烤肉店生意火爆,一份接一份的羊肉串、無花果、酸奶刨冰被端到游客面前。買買提江·依明感慨地說,“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創業致富,不用再外出打工,亞克西!”

在“有風景的地方”嵌入“新經濟”,把“好風光”變成“金飯碗”,這是蘇州援疆干部一以貫之的富民思路。夜幕降臨,隨著動感音樂的響起,鞏留縣蝶湖景區被璀璨燈光照亮,沉浸式夜游水景燈光秀《蝶舞天山》正在此上演。今年,對口支援鞏留縣的張家港援疆工作組投資打造了“蝶湖夜經濟建設項目”,通過美化、亮化蝶湖景區,開發景區夜游市場,提升游客消費體驗。“在社交平臺上,這里已經是‘網紅打卡點’之一了,人氣很旺。”在蝶湖夜市擺攤賣燒烤的姬惠建高興地說,得益于此,攤位生意特別好,一晚的營業額有時能突破6000元。

蘇州援疆干部還廣泛鏈接社會資源,把富民產業“扶”起來。在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蘇州援疆工作組引入江蘇專業社會力量,建立蘇州援疆農產品標準化共建示范基地,大力推動農林產業種植、采摘、分揀、包裝、營銷等環節的標準化、體系化、市場化建設,打造出了蘇州援疆農產品品牌“蘇伊優果”。去年,基地以消費幫扶的形式,完成農產品銷售230萬元,助力受援地農民持續增收。

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跑,蘇州援疆干部人才用實干和巧思,接續幫助對口支援地區打造、升級富民產業,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盼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傾情:滋養共有的精神家園

實現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蘇州援疆干部人才堅持推進文化潤疆,以一系列務實舉措,豐富對口支援地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文明新風尚,為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刷臉”入場、“刷臉”借書、“刷臉”還書……這個暑假,即將上初中的回族少年王碩在鞏留縣蝶湖公園24小時自助圖書館——“石榴籽書屋”頻頻“刷臉”,書屋開張以來,他陸陸續續在這里讀完了10本書。“石榴籽”造型的書屋里,幾十排書柜上分門別類擺放著各種圖書,不僅設置有休閑閱讀區、沙龍活動區、兒童閱讀區、免費聽書區、愛心服務區等功能區,還配備聽書機、電子借閱機等,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不花一分錢,就能在這么好的環境里看書,太幸福了。”王碩說。

得益于張家港援疆工作組的持續推動,如今,鞏留全縣已建成102座“石榴籽書屋”,實現村(社區)全覆蓋、圖書館建到“家門口”、24小時不打烊,并且每座書屋都納入了一體化網絡管理平臺,群眾借書、還書不受地域限制,讓“隨時隨地”“想讀就讀”成為可能。前不久,東買里鎮克孜勒布拉克村的養殖戶夏瑞東通過村里的“石榴籽書屋”找到了關于科學養殖的書籍,治好了牛拉肚子的毛病,他頗為感激地說,“去書屋學習專業養殖知識,能少走很多彎路,書屋是幫助我們致富的‘黃金屋’!”

推進文化潤疆,蘇州援疆干部人才不僅在造場館、建陣地上下功夫,更從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加強文化融合和跨文化交流,讓各類優秀文化在對口支援地區深深“扎根”。在阿圖什市,昆山援疆教師們在各校開設了10個援疆示范班,深入打造“雪蓮文化”“石榴英才”“紅色文化”等特色校園文化。該市的昆山育才學校還與中國昆曲博物館(蘇州)等合作共建,建成昆曲藝術展示館,開展“昆曲進校園”社團活動,讓昆曲藝術在帕米爾高原落地開花,增進各民族學生的“五個認同”。該校學生古麗妮尕爾以前從未接觸過曲藝,自從參加學校組織的昆曲體驗課程后,在畫臉譜、做發簪、練身段、學唱腔的過程中,深深愛上了這門古老而瑰麗的藝術,“每當我唱昆曲時,仿佛置身江南水鄉,能夠切身體會到它的溫婉、清麗。”

文化產業是文化潤疆的重要支撐,蘇州援疆干部人才積極用好蘇州資源、蘇州經驗,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催生文旅融合新業態。在霍爾果斯,蘇州援疆工作組主動對接各類文旅資源,多渠道搭建蘇霍兩地文化交流平臺,連續兩年在蘇州舉辦新疆霍爾果斯旅游推介會,與蘇州15家文旅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尋訪紅色記憶·行走美麗邊疆”蘇州人游霍爾果斯主題活動,3年累計引客超1萬人次;協調蘇州市文旅單位開發設計三個系列30余種霍爾果斯特色文創產品;組織霍爾果斯文旅單位參加蘇州國際旅展、蘇州創博會等各類活動,增進兩地往來共融,為霍爾果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蘇州援疆干部人才牢記文化潤疆使命,加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度”和“滋養度”,讓各族群眾“看得見”“聽得到”“參與得了”,助力構建起促進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文明共同體”。

傾智:留一支“撤不走的援建隊”

“我已經好幾年沒有看清楚我家的羊娃子了,回家一定好好數一數……”不久前,鞏留縣人民醫院眼科病房里,患有白內障的74歲老人德·布魯尕拆掉了蒙在眼睛上的紗布,重見光明的她難掩激動心情,緊緊握著主治醫生浦利軍的手連連道謝。浦利軍是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作為柔性援疆人才,他來到鞏留縣人民醫院進行為期1個月的對口幫扶,幫助當地一大批群眾治好了眼疾。

1個月時間,可以為這里做些什么?在浦利軍看來,此行不光要治病救人,更要“傾囊相授”。平時,除了參與臨床一線工作,他還積極指導當地青年醫生,詳細示范講解手術操作要點,比如器械握持方法、支點、角度、眼內動作規范等,“把技術傳授給鞏留本地的醫生,這樣才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蘇州援疆干部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輸血”幫扶的同時,也要把專業技術、把發展理念、把經驗模式留下來,增強對口支援地區自我“造血”能力。

最近,一家來自江蘇的企業打算在霍爾果斯投資興辦國際貿易公司,投資者帶著材料走進霍爾果斯市政務服務中心,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登記注冊的所有手續。“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事。”霍爾果斯市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涂雪珂介紹,過去當地由于缺乏集成式政府服務模式,投資者開辦企業需要跑多個部門,不熟悉流程的情況下,耗時十數日也有可能。

轉變發生在2014年,蘇州市援疆干部將蘇州工業園區的一站式服務模式引入霍爾果斯,投資8000萬元建設霍爾果斯市政務服務中心,逐步把分散在各相關部門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集裝”起來,極大提升了辦事效率。目前,該中心已入駐33個職能部門及市政公用服務單位853項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綜合窗口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最多送一次”等便捷服務模式落地見效,今年還獲評成為自治區首批“政務服務標桿大廳”。

蘇州援疆干部人才亦深知,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對口支援地區能否承接住、鞏固好幫扶成果,關鍵要看本土人才的“厚度”。而加強培養本土人才,高等教育資源不可或缺。

昆山援疆工作組曾對阿圖什市教育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發現阿圖什市工業園區產業布局及鄉鎮人才緊缺,特別是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社區公共事務管理、畜禽生產技術、會計實務等專業人才尤為緊缺,為當地現代產業培養技術人才迫在眉睫。在昆山援疆工作組的多方協調推動下,去年7月,經過兩年多建設的阿圖什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正式揭牌啟用,學校由專業設計團隊總體設計,投入援疆資金近8000萬元,總占地面積116畝,總建筑面積3.75萬平方米,是當地第一所全日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填補了阿圖什市中等職業教育空白。

“蘇州的‘三大法寶’——‘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已經在新疆落地生根,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長期促進當地發展的‘造血干細胞’,是‘撤不走的援建隊伍’。”蘇州援疆工作組組長孫曉江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成瑜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m.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国产在线91精品天天更新|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龙口护士门在线观看|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免费精品人在线二线三线区别|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