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小麥引進中國前吃什么

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小麥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小麥引進中國前吃什么

在中國,小麥的地位一直很特殊。

《詩經》里有一句描述各種糧食排名的詩:“黍稷重穋,禾麻菽麥”。黍是黃米、稷是高粱、重是晚熟稻、穋是早熟稻、禾是粟米、麻是或者亞麻籽、菽是大豆,而排在最后的麥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小麥啦。

在先秦時代,為何小麥的地位會排在所有糧食之后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小麥。

小麥

小麥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小麥引進中國前吃什么

小麥起源于公元前9600年的西亞新月沃土等地區。起初它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直到5000年前,才被人類馴化為栽培作物,傳入歐洲和非洲,并逐漸引種到世界各地。小麥種植的開始,是人類采集、食用和儲存谷物的開端。

直到4000多年前,小麥才傳入中國。小麥或許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引進作物中最為成功的一個,它對我們的飲食習慣以及農業種植結構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周子有兄而無慧,

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不辨菽麥”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表明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北方就已經開始廣泛種植小麥了,以至于分不清大豆和小麥的人會被認為是“無慧”的。漢唐時期,人們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種植小麥,“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的豐收盛景便是例證。到宋朝,小麥更是一舉“登頂”,取代了谷子這個中國傳統作物的主糧地位。

先秦時排行“最末”的小麥,

究竟為什么可以在宋朝“登頂”呢?

逆襲

小麥起源于西亞,該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以及人類的馴化過程中,小麥也適應了這種氣候特征。然而,中國北方受東亞季風的影響,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尤其是在小麥快速拔節生長的春季,氣候較為干燥,氣溫變化起伏異常。所以在農業還不那么發達的古時,小麥的種植更加依靠氣候,且收成無法保證。

而谷子等作物生長期比小麥相對較短,且需水量比小麥小,產量和穩定性上更具有優勢。所以,農民更加傾向于種植收成穩定的谷子等作物,其次才是小麥。

小麥作為舶來品,直接蒸煮食用,味道和口感都不易被人們接受,很長時間里被看作是口味不佳的“雜糧”。《世說新語》 (劉注引嵇康《高士傳》) 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侯設麥飯、蔥菜,以觀其意,丹推卻曰:‘以君侯能供美膳,故來相過,何謂如此!’乃出盛饌。”麥飯是以麥子為主料蒸煮的飯,顯然,麥飯不屬于“美膳”,被人嫌棄了。麥飯蔥菜也成為生活簡樸的代稱。

小麥逐漸被大眾所接受,離不開石磨技術的普及。隨著石磨技術的逐步改進,人們發現將麥子磨成面粉后制成面食,十分美味。

據《續漢書》記載:“靈帝好胡餅,京師貴戚皆競食胡餅。”白居易亦有詩云:“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輔興是當時長安有名的餅鋪,顯然這種美食在當時大受歡迎。

南北朝時期面粉發酵技術的出現,更讓面食變得多樣和美味。這一變化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是麥子“江湖地位”的變化,一躍成為中國糧食中的顯貴。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以及灌溉保水技術的廣泛推廣,小麥的產量和穩定性得到了顯著增長。

據2022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糧食生產數據顯示,小麥播種面積為3.53億畝,產量達2754.5億斤,單產為每畝390.4公斤。

播種面積比2021年減少72.9萬畝,小麥畝產比2021年增加3公斤,總產量比2021年增加15.6億斤,增長0.6%。

這樣喜人的數據不僅得益于農民辛勤的勞作、專家深入田間的生產指導,更離不開優質小麥品種的播種。今天小農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款小麥品種,無異于小麥界的一匹“黑馬”——“中麥578”。

“中麥578”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歷時20年選育而成的,于2019年通過國家審定。根據多年多點試驗和大面積展示示范,該品種表現高產早熟抗倒伏、抗病抗逆適應性廣、優質強筋且品質穩定等突出特點。區域試驗中比對照平均增產3%左右,大面積示范與“周麥18”和“濟麥22”產量持平;比對照平均早熟2天,為玉米早播奠定基礎,有利于全年豐收;抗倒伏,籽粒常年千粒重50克以上,外觀商品性好;兼抗條銹、葉銹和白粉病,赤霉病中等偏輕,較耐穗發芽,灌漿速率快,耐高溫,抗冬季凍害和春季低溫;平均蛋白質含量14.7%,吸水率60%,穩定時間18分鐘,延展性163毫米;面包體積1000毫升、評分90分,面包品質達到進口優質加麥水平。

2022年,“中麥578”在黃淮麥區去年大面積晚播情況下仍然表現突出,各地喜獲豐收。河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專家,對種植合作社萬畝片“中麥578”進行實打驗收,平均畝產740公斤,較2021年的676公斤增產9.4%,還超過了大豐收之年2020年的737公斤,創造了優質強筋麥大面積高產紀錄。

小農希望“中麥578”,

普及得更廣,

為我國糧食安全方面

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 ◆

關注小農,和小農邊吃邊追溯果蔬的人文歷史,探尋植物文化,從自然界中尋求啟迪。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m.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久久99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香蕉久久丫精品忘忧草产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www.国产精品.com|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国精品产区WNW2544| 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成人99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色妞www精品视频|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1717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视频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