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什么放在首位-低碳經濟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視頻加載中...
(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這段話出自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不滿意、生活方不方便,是重要評判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市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以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為例,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加快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城市綠道等建設,不斷拓展城市綠色空間。目前,全國已累計建設口袋公園2萬余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約15平方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民生“微幸?!?。同時,我們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十年來,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4.8萬億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萬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1.8億左右的農村人口進城成為城鎮常住人口,享受更高質量的城市生活;各地持續加快落實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去年開工項目達1.69萬個,新建和改造城市污水管網2.2萬公里,筑牢百姓“安居夢”。此外,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我國智慧型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智慧交通、電子政務、數字物流、智慧醫療……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現互聯互通,人們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高效、精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建設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的重要指示,緊緊圍繞“讓人民宜居安居”這個基本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持續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智慧城市,努力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空間。
本期特約專家: 李強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