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旅游選擇牛去甘肅,西北甘肅旅游買什么特產
熱熱熱,避開滾滾熱浪,縱享清涼時光在哪里?地處大西北的甘肅,正是一片避暑的好所在,晝夜溫差大,大多數地方都涼爽宜人。這個夏天,邀你來甘肅清涼避暑,在盛夏赴一場吃伏羊的美食狂歡。
在甘肅無論是手抓羊肉、黃燜羊羔肉還是烤羊肉,羊肉香味四溢、肥而不膩,讓人胃口大開。從隴南一路向西北進發,直至敦煌,四處都是羊肉的香味,從清燉、黃燜、燒烤三件套,到羊頭肉與雜碎齊飛、燜餅配饃、面條隨便造,在這個盛夏三伏讓你全方位體驗羊肉的美妙。
清水燉煮,保留本味
“九尾羊,白水煮,香天下”,這便是武威民勤鹽堿地養出的九尾羊。將九尾羊切成一片片,加入姜汁、八角、蒜頭、大蔥等調味的清湯,冷鍋文火煮熟,連肉帶湯裝盤,就是民勤大水羊肉,是三伏發汗的最佳飲食。
最好的食材,簡單烹調即可。想要吃到大水羊肉,非甘南高原的甘加羊莫屬,甘南環境優美、無污染無公害,羊兒們從青草到水源都是純天然的,養得又肥又嫩,一點都不膻。這是當地人的最愛,羊肉白水煮熟,鍋中不加任何佐料,只需出鍋后蘸上辣椒和鹽巴吃。
少用調料,這也是甘肅羊肉的自信與倔強。在慶陽,不管是以隴東黑山羊熬制的清湯羊肉,還是以環縣羊羔肉蒸熟的蒸大件,都不需要太多佐料,都能讓食客充分享受肉和湯的香醇!
當然,也有更具心思的“調料派”,臨夏的東鄉開鍋羊肉,用砂鍋精心熬制,湯料則是加了黨參、枸杞、草果等多種藥材,湯本身清香腴潤,味道鮮美,再配上一些蔥花和蒜苗,讓人心情舒暢。
手抓羊肉,吃的是肉鮮
在甘肅,有這樣一種說法:“提到手抓子,就想起臨夏。”
東鄉小尾寒羊脂肥肉嫩,肌纖維細,肉質鮮嫩,最神奇的是它絲毫沒有膻味,最好的做法自然是清水煮。?
帶骨羊肉,在清水中簡單煮熟,出鍋后肉色清淡,再將其切成條或塊,便可成為一道極品的東鄉手抓飯。
手抓羊肉,自然是要用手抓著吃。大快朵頤,豈不美哉。夾起一塊熱氣騰騰的羊羔肉,放在嘴里咀嚼起來,肉質鮮美且嫩,肥瘦比例恰到好處,回味甘甜,恨不得再吃一口,才能不讓羊羔肉的味道消散。
到蘭州,一定要吃蘭州的“冰抓”,又稱“冷吃手抓羊”。就是將煮好的手抓羊肉,放進冰柜里存放一段時間,有時擺盤還會特意配上冰塊,然后就著蒜瓣一起吃。冰抓羊肉的口感,更加鮮嫩順滑,而這種自帶原始氣息的吃法,更能充分感受羊肉的香氣。?
黃燜羊肉,吃的是肉嫩
白條的手抓就著椒鹽、蒜汁味道更好,口味濃香的黃燜羊肉,就是用手抓加上定西粉條和土豆,再配上洋蔥、大蒜和紅綠辣椒燜制而成。
黃燜羊肉中最好的搭配自然是“靖遠羊羔肉”了,這道美食起源于靖遠,卻在蘭州發揚光大,更是名聲大噪。
羊羔肉的主料一定選40多天的靖遠灘羊奶羔,這種羊羔出自靖遠的屈吳山哈思山一帶,是以草藥、山泉、露水為食的,環境好自然肉好,肉質也比通常所說的黃燜羊肉更細致鮮嫩。
羊羔肉肥嫩鮮香,濃郁的醬汁包裹著豐腴多汁的羊肉,混合出一種鮮甜蕩漾在味蕾中。黃燜羊肉的做法在味覺上是單調的,最好的搭配是手搟粉,嚼勁十足,吸足黃燜羊肉的醬汁,口味爽極。
金風玉露,羊肉配面
在甘肅人的心目中,羊肉頂級的吃法莫過于與面食相互搭配。?
平涼羊肉泡饃,又叫“羊肉泡”。先將牛羊肉混合煮成一鍋濃湯,加上黃花、黑木耳、干豆腐、粉條等佐料,再加適量的羊肉片,湯香而不膩,配上餅子和糖蒜,別有一番風味,那叫一個地道。隴南羊肉泡饃,則要加花椒面,麻香味濃,常配生蒜食之。
羊肉墊卷子·胡羊燜餅
豪放中綻放面食的精美
河西走廊,也是美食的走廊。天南海北的人們帶著獨特的文化習俗,在此交會、融合,積年累月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在這里品嘗燜制美食,一定要吃一頓墊卷子。
墊卷子有羊肉、雞肉兩種做法。從武威、金昌到張掖,不管是羊肉墊卷子,還是雞肉墊卷子,都是當地人主推的地域美食。
河西走廊水草豐美,這兒出產的羊肉不膩不膻,豐盈鮮美,是難得的美味。與暖鍋兼收并蓄所不同的是墊卷子更像是赴一場約會,它既有手抓羊肉的豪放,又有河西面食的精美,相得益彰。
在敦煌能吃到的胡羊燜餅,在豪放之上又疊加了一種婉約,那種像花卷的卷子不見了,在這道菜中,搟得薄薄的面餅,更像是搟成薄寬的拉條子,和大塊的羊肉相伴相生,在面餅的柔和溫婉中,凸顯著羊肉的霸道鮮香。
鮮美的羊肉,配上扎實的面食,實在是相得益彰。
羊雜湯
羊雜湯用煮羊肉的湯為原汁,放入切成細片的羊頭肉、羊肚、羊百葉,鮮湯加鹽、蔥白、香菜即可。西北的大蔥多用莖斜削,放于碗底,開水燙后香味溢出。
西北人喝湯習慣加油潑辣子,紅紅的一大片,微辣不燥。先吃羊頭肉、羊肚、羊百葉,后喝湯,小口小口感受湯的鮮味。加了油潑辣子的羊雜湯,越喝越有味,越喝越熱,讓你酣暢淋漓。
愛吃羊,會吃羊
羊肉早已融入甘肅人的日常
在最熱的三伏天
一年中最該養生的關鍵時刻
邀你來甘肅美美地吃一頓羊肉
“以熱制熱”給身體充電
無論是煮、燜、炒、烤的大放異彩
或是搭配面、饃的相得益彰
都會成為你舌尖味蕾的美好回憶
……
(文/王裕霞)
(來源:新甘肅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