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號是用來干嘛的—虛擬運營商號是什么意思
近日,央視“今日說法”欄目一期關于“電信詐騙”的報道,揭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警方破獲的電信詐騙大案中,“犯罪團伙批量注冊販賣微信號成為產業鏈,警方追查其號碼來源,追蹤之下,安徽合肥的一家科技公司進入了警方的視野,在充分調查掌握證據之后,安徽合肥這家科技公司的兩位負責人被警方帶走調查,也正是這家公司才讓電信詐騙整個產業慢慢浮出水面。這家科技公司跟各個省級電信運行商都有合作關系,他們利用合作關系拉攏、賄賂電信運行商的內部人員,內部人員幫他們在電信運行商內搞到一批能夠正常使用的虛擬號碼。
通過警方的解釋才明白,虛擬號碼能不能用完全看省級運營商的意愿,因為決定一個號碼能不能發送信息、撥打電話只有省級運營商才能決定。在運營商內部有一個號碼池,所有未出的電話號碼都在這里,如果有人辦理了新的號碼,從號碼池里抽取一個號碼,然后激活就能使用。電信內鬼搞的虛擬號碼則是在運營商內部架設一個運營平臺,通過他們手里放出去的虛擬號碼也能正常使用。
合肥這家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也交代了他們買通關系的電信運營商主要有江蘇、福建、河南跟吉林的省級電信運營商,其中河南跟吉林更是重點維護對象,警方抓獲不同崗位的23名運營商內鬼,每人獲利從幾十萬、上百萬至上千萬不等,
警方的調查結果非常驚人,在內鬼的配合之下,該犯罪團伙從運營商內部拿到了8000多萬個虛擬手機號碼,用來注冊微信號,來實施犯罪活動。
這其中有兩個重點,尤其讓人震驚。第一個,是該犯罪團伙在省級運營商的短信網關系統內,安插有內鬼。這個內鬼是江蘇某運營商省級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利用運營商內部的管理漏洞,給批量注冊微信號的犯罪團伙搭建了一個非法通道。
第二個是內鬼里有一個特殊的內鬼,是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的一個教授。因為在吉林省的運營商中有不少他的學生,于是這些學生都被這個教授變成了內鬼。這個教授在該犯罪團伙中獲利最大,拿到了六七百萬元犯罪所得。而該犯罪團伙那么多人總犯罪所得是1000多萬。
所以說,國家反詐這么多年,下了這么大的功夫,可是我們的運營商內部居然就有電信詐騙犯罪分子。也就是說,運營商內鬼提供了8000萬個手機號碼給犯罪嫌疑人,成為電詐、網賭的幫兇。沒有內鬼怎么會有外賊,必須嚴懲不貸!
電信詐騙,首先要從源頭上斬斷它們的生命線,沒有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他們怎么能肆無忌憚地行騙呢?電信運營商中出現了有這么多敢于“大手筆運作”的內鬼,能做出這樣的“人不如鬼”之事,難道電信運營商們不應該負擔最大的責任嗎?
如果不是電信運營商的管理和監督形同虛設,這8000多萬個手機詐騙號碼,又如何能這么多年來一直能運作下去呢?
顯然,真要從根本上打擊現在中國最為猖狂的電信詐騙,不能只將矛頭指向電信詐騙的團伙,更要針對成為詐騙者之“幫兇”的電信運營商,從源頭釜底抽薪才能事半功倍!
這其實并不太難,在行動上,只要稍稍進行一下技術提升,就能阻擋絕大部分詐騙電話;同時,在體制上樹立良性的監管體系,則電信內鬼就難有生存的土壤。否則,電信運營商就等于是跟詐騙團伙坑瀣一氣,成了名副其實的“電信詐騙’”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