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5G發展戰略最新政策-5g國家發展戰略及規劃
5G商用四周年之際,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日前舉行的2023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最新回顧了5G商用的發展成果,并展望了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5G)的未來,他表示:5G在消費和行業領域已實現跨越式發展,5G持續兌現商業價值,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持續演進,大語言模型、ChatGPT、自動駕駛的需求都在持續增長,網絡也需要持續演進,為此,華為和很多運營商正在努力將5.5G帶進現實,產業界需要為未來做好準備。
圖片來源:華為
5G消費和行業市場齊頭并進
2019年,全球5G正式進入商用時代,經過四年的發展,全球5G在網絡部署及用戶發展、消費者業務和行業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胡厚崑在會上表示,截至目前,全球已部署了超過260張5G網絡,全球5G用戶數接近15億,全球5G行業應用已經達到5萬多個,行業聯接數已超千萬。
據了解,消費者業務(to C)一直是運營商的基本盤,也是5G的出發點,胡厚崑介紹,目前,5G面向消費者的業務仍然是運營商收入增長的引擎。
“5G的應用速度比4G要快得多,因為它的速率高,個人用戶非常喜歡5G,消費者、個人用戶能夠應用更多的新的應用,尤其是基于視頻的應用,目前以視頻應用為代表的全新消費行為已經形成,5G成為移動網絡流量的主力承載,流量經營已經形成商業循環。相比于4G,5G網絡流量全球平均增長了3-5倍,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也提高了10%-25%。很顯然,5G已經成為了移動運營商增長的新動力。”胡厚崑如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5G相比于4G,最大的變化之一是幫助移動通信網絡擴展到了行業的市場,如今,行業應用(to B)也成為運營商的戰略拓展方向,是5G的價值承載。
胡厚崑介紹,目前,全球5G行業應用已達5萬多個,行業聯接數已超千萬。基于豐富的實踐,產業界識別了5G在行業中的典型應用,如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設備定位,這些應用滿足了行業共性的剛需,目前已經在礦山、港口、制造等領域得到了規模化的應用。
“在5Gto B領域,我們處于一個全新階段,即從試點到商用,隨著更多的網絡、更多的個人用戶和更多的to B試點,我們會更了解個人用戶和行業的需求,從而能夠進一步升級技術,包括多天線、超寬等,我們應該對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充滿信心,5G會改變世界,這將成為現實。”胡厚崑說。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總干事葛瑞德也在會上表示,與3G相比,5G的發展速度更快,消費者非常愿意為5G付出更多的費用,這對運營商來說是好消息,預計到2030年,全球5G用戶將達到52億,同時,5G正在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巨大商業機遇,到2030年,5G技術將為全球經濟增加近1萬億美元價值,惠及所有行業,未來5G前景非常樂觀。
如何最大化兌現5G商用價值?
在胡厚崑看來,消費者非常喜愛5G,行業也非常需要5G,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時機,產業各界要更加地努力,去推動5G最大化5G的能力。
“面向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提升我們的能力、演進技術、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并且實現大規模的應用,最大化我們的投資在5G產生的價值。”胡厚崑說。
胡厚崑認為,面向消費者領域,產業界要持續提升客戶5G體驗且拉動數據的消費,這就需要持續完善5G網絡覆蓋、持續提升5G速率、打造更多如云手機、XR、裸眼3D等等新的應用,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激活生態系統,特別是應用的開發者系統,讓開發者充分地應用5G網絡的能力,此外,運營商也可以考慮更加靈活的定價策略。
“對5G而言,最大的優勢并不是可以提供數據的容量,而是提供數據的速率,所以運營商可以用數據的速率來作為一個差異化因素,來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消費者也會愿意為更高的速率而付費。”胡厚崑說。
面向行業市場,胡厚崑認為,規模運用和能力最為重要,產業界需要擴大整個產業的空間,聚焦于關鍵的應用和關鍵的行業,尤其要和生態系統、伙伴、垂直行業進行良好的合作,運營商需要思考如何構建和提升云的能力、PaaS的能力、AI的能力、系統集成的能力,抓住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機遇。
據了解,中國移動聯合華為打造的中國荊州美的項目首創多個國內第一,支撐荊州洗衣機工廠通過5G貫通各流程環節,實現了每15秒下線一臺洗衣機的能力,下線直發率提升1倍,庫存降低50%,單臺人工成本下降30%。其中,雙方基于5G分布式Massive MIMO技術持續創新,實現每千平方米1Gbps以上確定性大上行,支撐AI質檢等應用,壞件檢出率提升10%;另外,雙方推動在荊州美的應用了全球首款內置可調波束的室分小基站,上行容量提升10%。
為了推進跨行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GSMA提出了Open Gateway倡議,幫助移動行業開發者和云服務商合作開發通用網絡API,改進和構建新的數字服務,目前,該倡議已經得到240家移動運營商支持,占全球移動連接的62%,為跨行業的創新建立了一個深度生態系統。胡厚崑認為,該倡議有助于擴大整個產業的空間,激活應用開發者生態,幫助5G在消費者、行業數字化市場取得更好的發展。
產業界需為5.5G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移動通信技術一般代際生命周期為10年。由于代與代之間技術差距太大,在這十年的中間時間點,往往會出現技術過渡中的分水嶺,比如2.5G、3.5G和4.5G,而今年正值5G商用四周年,因此產業界普遍預計,2024年5.5G有望商用,華為也曾在今年6月202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上宣布將在2024年首次推出面向商用的端到端5.5G全套網絡設備。
在胡厚崑看來,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持續演進,大語言模型、ChatGPT、自動駕駛的需求都在持續增長,網絡也需要持續演進,作為一個產業,產業需要為未來做好準備,而5G的進階版5.5G便是為未來所作的準備。
“華為和很多運營商也正在努力將5.5G帶進現實,相信通過我們的通力合作,可以使得5G真正改變世界。”胡厚崑說。
5.5G也稱5G-A,是5G和6G之間過渡的一個概念。在今年MWC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在題為《擁抱5G變革》的主題演講中曾表示,全球5G商用四年來,正持續引領價值創造,而5.5G是5G網絡演進的必然之路。
華為倡導的5.5G時代,是包含5.5G、F5.5G、Net5.5G等全面演進升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5.5G時代一方面可以保護運營商的5G投資;另一方面將會帶來10倍的網絡性能提升。這不僅實現了下行萬兆、上行千兆的峰值能力,以滿足豐富多樣的業務需求,同時還引入無源物聯等全新技術以打開千億物聯新空間,開創新的產業愿景。
2023年9月11日,在IMT-2020(5G)推進組的組織下,華為率先完成5G-A全部功能測試用例,這次測試涵蓋了上下行超寬帶和寬帶實時交互5G-A關鍵技術,充分展示了華為在5G-A技術上的領先性。
同時,華為率先完成上行2TxSwitching增強方案測試。測試中,華為在業界首次完成3頻段間的上行通道切換測試,該技術可有效支撐單用戶上行1Gbps的傳輸速率,一方面可以滿足AI訓練數據上云、云拍照、云會議等交互類沉浸式業務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工業生產中可以使能AI質檢、安全監控、遠程控制等大上行業務應用。
從終端進展來看,5.5G也已從模組驗證邁向商用終端基于行業場景的驗證。
2023年2月,高通發布了首款3Gpp R18 5G-A硬件Ready的終端芯片,作為業界首個5.5G-ready芯片,下行可達10Gbps;目前工業DTU、電力CPE、安防攝像頭等終端可規模發貨,預計今年底將達到50多款RedCap終端;Passive IoT(無源物聯)當前已有5款無源標簽,正加速發展;VR眼鏡如NReal AIR、Huawei Glass等10+終端廠家,已公布支持8K(超高清視頻技術)分辨率的眼鏡,以支持8K的MR類業務需求。
在剛剛閉幕的杭州亞運會上,5.5G也已大展身手,浙江移動作為中國移動5G-A“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創新的先行者,推動杭州從“5G第一城”走向“5G-A第一城”,在人聯、物聯、車聯的應用探索,聯合華為等產業伙伴打造標桿5G-A應用示范區,具體包括面向亞運會打造全系列3D體驗、使用彈性超密組網智慧保障亞運網絡、積極孵化驗證智慧交通相關應用、基于RedCap/P-IoT低成本、低功耗等優勢,打造物資管理、環境安全等數字化應用。
有券商研報指出,5.5G將為產業鏈上下游催生一系列變革,有望直接拉動上游天線、濾波器、射頻部件等市場,同時由于5.5G支持XR Pro、全息、3D視頻等消費級交互式應用,將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虛擬世界交互體驗,因此也將促進行業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責編:彭勃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