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各種病害識別與防治-水稻各種病害識別與防治方法
種植水稻怕什么?一怕播種育苗時種子不發芽不出苗,二怕水稻苗在移栽前后枯苗死棵,三怕水稻苗期不長根不分蘗,四怕水稻莖葉瘋長不抽穗孕粒、籽粒干癟不飽實。
你還別說,種植水稻還真有這么一種頑固性病害會導致水稻同時出現上述四種情況,這種水稻病害基本上只能靠前期預防、后期可以控制病情蔓延而無法治愈,而且幾乎所有的稻農遇到這種病害都很頭疼。
這種水稻病害,一些農民習慣把它叫做 “瘋稻子”病、“公稻子”病、“白稈病”、“徒長病”,也有些農民習慣把它叫做“公禾”病、“公稻”病、“公秧”病,但它的學名肯定大家都聽說過——水稻惡苗病(防治的重點在防不再治,一旦發病只能控制病情擴散、不能治療水稻恢復正常健康生長發育)。
近些年來,隨著水稻干種旱播和機器直播、機器插秧技術的大面積推廣,農民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惡苗病害情況總體呈現出發病更加頻繁、發病更加嚴重的趨勢,這主要是水稻播種時種子藥物處理不到位和水稻種植時稻種損傷、稻秧損傷等原因造成的,不知大家又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為了幫助大家減少和減輕水稻惡苗病的危害,指導大家更好的種植出健康高產的水稻,今天農技小背簍給大家說一說水稻惡苗病的綜合防治管理技術知識吧!
一、關于水稻惡苗病的發病規律與發病原因
(一)水稻惡苗病,屬于反復傳染性非常強的病害,屬于侵染性很強的真菌性病害,這種病害主要通過種子帶菌或者病菌通過稻秧上的傷口進行侵染傳播病害,并且水稻籽粒帶菌或者水稻秧苗帶菌后可以反復在農田里循環侵染發病。
(二)水稻惡苗病,屬于高溫的病害,一般土溫達到25度以上時水稻惡苗病的病菌就可以開始侵染發病,其中30-35度的土溫環境最有利于水稻惡苗病的快速侵染、快速傳播、快速發病且發病程度比較重(高溫環境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三)水稻惡苗病主要是稻種帶菌播種和稻種藥物浸拌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病菌可以寄生在種子上連年存活),其次是稻種品種抗病能力差(以及不抗病的稻種)、播種時稻種籽粒損傷、栽種時稻苗稻秧出現損傷以及稻苗長勢不健壯的水稻更容易被病菌侵染發病,其次水稻惡苗病的病菌可以通過刮風、下雨、澆水等途徑進行傳播擴散病害。
(四)水稻惡苗病有3個明顯的集中發病高峰期,一是水稻播種后2-3周,一個是水稻集中分蘗期,一個是水稻集中孕穗期。
(五)從水稻惡苗病發病率和發病程度上來說,一般水稻旱育苗發病多/發病重、水育苗發病少/發病輕,晚稻發病多/發病重、早稻發病少/發病輕,秈稻發病多/發病重、糯稻發病少/發病輕。
(六)水稻惡苗病的發病情況,一般干籽直播的地塊、旱地播種育苗的地塊、高溫催芽時間過長的地塊、育苗期溫度過高的地塊、稻田長期深水灌溉的地塊、水稻分蘗期/抽穗期持續高溫多雨的地塊上以及大量使用氮肥而磷鉀肥使用不足的地塊,水稻惡苗病的發病率非常高、水稻發病受害程度非常重。特別是水稻播種前不進行殺菌劑浸拌種或者殺菌劑浸拌種不到位、不全面的地塊,這樣的水稻發生惡苗病的情況最嚴重。
(七)防治水稻惡苗病的核心與關鍵是做好播種前的藥物浸拌種殺菌處理,但如果大家在水稻藥物處理種子時選擇的殺菌劑不當或者所使用的殺菌劑抗性大等,也會造成稻種藥物殺菌處理無效而誘發水稻噁霉病的發生。
二、關于水稻惡苗病的發病特征與發病危害
(一)水稻惡苗病在水稻苗期最容易發病,一般秧苗期發病率比較高、分蘗期抽穗期后發病率比較少。
(二)水稻籽粒染病后,稻種播種到地里不能正常發芽出苗。
(三)水稻秧苗期(到抽穗前)發病后,病秧病苗相比正常無病苗更加的細/瘦/弱/高,一般病苗要比健康苗高30%左右,葉鞘比健康苗更加細長(田間濕度大時葉鞘內部的莖稈上會有褐色病斑或白粉霉層)、葉片顏色比健康苗更加淡黃,同時病苗比健康苗的根系發育更差、分蘗數量更少、拔節更早更細長、生長期更容易發生倒伏,病苗基部莖節處經常會有倒著生長的須根或不定根(根尖在上),發病嚴重時發生惡苗病的水稻在定植前的秧苗期或移栽到大田后20-30天就會整棵枯死,部分會在水稻抽穗前逐步退綠黃枯而死。
(四)水稻抽穗孕粒期發病后,染病水稻苗株大多會提前抽穗,但形成的稻穗個頭小、稻粒個頭小或者稻穗快速枯白、籽粒干癟、稻粒變褐不實甚至是有穗無粒,在發病后期時稻穗籽粒的夾縫中(如稻穗上的穎殼上)會產生淡紅色或褐色的霉層。一般抽穗后發病的水稻,它們的稻穗籽粒上就已經帶病菌了,這樣的稻粒是不可以再作物稻種使用的。
三、關于水稻惡苗病的綜合防治方法
(一)防治水稻惡苗病的最關鍵且最有效的方法(播種前藥液殺菌凈種+發病后打藥控制病害)
(其他預防治理水稻惡苗病的方法接下來會給大家系統總結)。
假如水稻秧苗在生長過程中剛發生惡苗病時,再及時去噴打殺菌劑控制病情擴散蔓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預防水稻惡苗病的發生,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現水稻惡苗病的地塊大面積蔓延病害而造成大幅減產。
不過大家在選擇水稻播種前的浸種藥物時,一定要選對浸種有效的殺菌劑藥物,目前對防治水稻惡苗病效果還不錯的殺菌劑藥物主要有:咪鮮胺、惡霉靈、氰烯菌脂、乙蒜素、咯菌腈、三氯異氰尿酸(俗稱強氯精)、二硫氰基甲烷等,以及含有以上藥物有效成分的復配藥物或配方,比如說精甲?咯菌腈、甲霜?惡霉靈、咪鮮胺復配氰烯菌脂、咪鮮胺復配溴菌清等。
如果水稻秧苗在生長期發生了惡苗病,可以使用甲霜?惡霉靈+多效唑、精甲靈+惡霉靈、精甲霜靈+咯菌腈、咪鮮胺+多效唑、咪鮮胺+溴菌清、咪鮮胺+惡霉靈+磷酸二氫鉀、咪鮮胺+氰烯菌脂、乙蒜素+三唑酮等藥物配方進行葉面噴施,在葉面噴打殺菌劑控制水稻惡苗病時,盡量避免只使用單一藥劑、盡量選擇使用復配藥物或復配殺菌劑配方。
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農民反應藥液浸種后水稻還是發生了惡苗病就與下面這幾點有很大的關系):
①在使用上述藥物對稻種進行浸種處理時,一般要嚴格根據藥物使用說明的用量濃度(建議購買時咨詢清楚不同藥物配方中各種藥物的用量濃度,用量少了濃度低了殺菌防病效果不好,用量大了濃度高了容易造成稻種藥害)。
②水稻惡苗病情況特別嚴重的地塊可以先使用包衣劑進行拌種包衣再使用藥液進行浸種處理,凡是浸種后的稻種不可再用清水沖洗。
③一些地區過去長期單一使用某一種藥物的地區(如長期使用咪鮮胺浸種的水稻種植區已經出現了藥液浸種效果不佳、防病效果不好的問題),要注意從上述藥物及配方中選擇2-3種交替使用(建議盡量使用復配藥物或復配藥物配方),以防當地用藥后出現惡苗病菌因對藥物抗性過大而在浸種后或打藥后防治不住病害的情況。
④在對水稻藥液浸種時,一般要至少浸種4-6個小時以上、推薦浸種12-24個小時以上(藥液浸種時間不足也防治不住水稻惡苗病的發生)、一定要稻種全部均勻浸泡在藥液中(把種子袋一起放在藥液中容易浸種不均勻不到位而防治不住病害)。
⑤再次強調,水稻播種前藥液浸種是防治惡苗病的核心與關鍵,水稻秧苗出現病情后打藥只能控制病情、避免病害全田蔓延,而不能讓已經發病受害的水稻苗株重新恢復到正常生長發育狀態(如分蘗抽穗期以后發病的水稻基本上是不能再正常孕穗結實了)。
(二)其他防治水稻惡苗病的綜合管理措施
1、使用抗病性很強的水稻品種,并且要挑選飽滿充實且無病無傷的優良健壯籽粒做稻種,一定要選擇無病稻種、無病田地育苗。
2、種植水稻時,盡量避免造成種子發生損傷、避免造成稻苗發生損傷(避免播種傷種、避免起苗和移栽時傷根傷苗),盡量避免干籽直播、盡量采取藥液浸種后催芽播種,盡量避免旱育苗、盡量采取水育苗。
3、在水稻覆膜催芽育苗期間,要盡量避免出現30度以上的高溫(避免育苗期高溫),并且覆膜催芽的時間長度盡量控制在3-5天以內(避免催芽時間過長)。除此之外,避免直接使用稻草覆蓋催芽(很多稻草秸稈上都帶有惡苗病菌)。
4、對于經常發生惡苗病的地塊,建議與其他禾本科糧食作物進行輪茬種植,發病稻田收獲后應當及時把所有水稻秸稈集中移出田外進行銷毀或深埋。
5、對于水稻生長期內少數零星發病的地塊,大家應當及時把病株及時拔除掉(轉移出地外銷毀,千萬不可直接扔在田間或地頭上)。
6、在水稻生長期間,要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大量使用氮肥容易加重惡苗病的發生),并且盡可能的多增施一些磷鉀肥(磷鉀肥可以提高作水稻的健壯度和抗病害能力。)
對于水稻惡苗病的防治,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還有哪些比較好的藥物防治配方嗎?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