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回來后的待遇(援疆干部一般呆幾年)
體制內,與關系戶相比,普通人要想有一個好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很多。
舉個例子,甲同學的父親是單位領導,早年通過在辦公室寫材料一步步成長起來,如今兒子也進入體制,他還會讓孩子再去吃自己當年吃過的苦嗎?
當然不會,按照常規操作,甲同學一般會被安排到某位領導身邊當秘書,到點就提拔,用相對短的時間,早早走上處級領導崗位。而乙同學沒背景,沒關系,只能沒日沒夜的寫材料,爬格子,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來拼一個好前程。
大多數進入體制內的同學,誰也不想白走這么一遭,為了一個好前程,大家都很拼。但同樣是拼,有一條路雖然也很辛苦,但應算得上是一條捷徑。
我們國家很早就實行東部地區對西部地區對口幫扶的政策,除了經濟上的援助以外,很多省市每年都會派出援疆或援藏干部。
與其他省市相比,西藏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區生活條件艱苦,生產力水平低,發展相對落后,對于派去的干部,各地區都會有一定的補償機制。
前段時間,我們市要選拔兩名干部援藏,大家都知道條件艱苦,而且一去就是三年,所以報名者寥寥。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積極的參加,被選中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
對于援疆或者援藏的同志,除了經濟待遇上的補助以外,一般都會提拔。我的朋友被承諾去的第二年提拔實職正科,這對于一個剛剛提拔副科的普通干部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如果按照常規,在市里的單位或者縣里,普通人從副科到正科這一步還是挺難的,走援藏或者援疆這一步,能相對容易地解決正科,這樣不僅能快一些,還積累了基層工作經驗,這對于個人下一步的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
誠然,去西藏或者新疆工作,條件艱苦,拋家舍業,但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卻不失為一種“捷徑”。
如果是你,當這樣的機會來臨時,你會選擇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