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幕后老板、威馬汽車 老板
這是國內知識產權界訴訟金額最大的一起商業糾紛案,案件的訴訟標的金額高達21億人民幣。
一邊是2018年中國汽車品牌銷售冠軍,吉利;另一邊是2015年成立的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威馬。
▲ 威馬汽車 / 網絡
9月17日,吉利起訴威馬侵害商業秘密一案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該案件由于最終采用非公開審理,非相關人員無法旁聽,訴狀并未公示。因此在首日審理后,很多細節仍處于迷霧之中。
不過據央視新聞的報道稱,吉利此次起訴了威馬汽車旗下的四家公司,稱威馬復制了其車型,同時提出了相應的經濟賠償,并要求追回已被威馬方面申請的專利。
▲ 吉利汽車 / 網絡
出行一客記者聯系吉利方面,對方表示一切以審判結果為準,目前暫無消息對外發布。
而威馬汽車方面則對出行一客記者表示,不公開審理是吉利單方面向法院申請的,威馬未與其就此達成過共識。威馬沒有侵權行為,支持公開審理。
站在吉利的肩膀上雖然判決書并未公示,但在汽車媒體圈內,普遍都將矛盾的源頭指向了威馬在售的EX5車型。
與之相應的是吉利早已上市的GX7和遠景SUV車型,推測依據為兩款車型極為接近的參數細節。
▲ 威馬EX5 / 威馬汽車官網
愉觀車市引述知情人消息稱,雙方采用了同一整車平臺。甚至在威馬研究院試車時,使用了遠景SUV的白車身套在威馬EX5的底盤上。此外,威馬EX5的輪距和吉利GX7的輪距一摸一樣,而軸距相差僅為4.2厘米。
▲ 吉利GX7 / 網絡
▲ 吉利新遠景SUV / 吉利汽車官網
另據車壹條引述相關信源消息稱,吉利在向上海高院提交的起訴書中,狀告主體除了有威馬汽車四家法人主體公司之外,還有包括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侯海靖(原吉利集團副總裁、吉利成都基地總經理)等在內的100多名自然人,其中大多為吉利前員工。
被起訴的前員工中,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侯海靖成為風口浪尖上的焦點人物,因為他曾經主導吉利GX7和遠景SUV的研發。
從侯海靖履歷來看,1998年他進入上海通用汽車任職總裝生產經理,隨后進入福田汽車、華泰汽車、吉利汽車,曾一度擔任成都公司總經理,寶雞、貴陽項目總指揮,吉利集團副總裁。侯海靖負責了GX7車型的生產,擔任遠景SUV產品組組長,還負責遠景SUV開發。2016年,侯海靖作為聯合創始人加入威馬汽車。
▲ 侯海靖,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原吉利集團副總裁、吉利成都基地總經理 / 網絡
而另一位吉利前高管,現威馬CEO沈暉曾在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阿里巴巴有十八羅漢,我們這里五十八個羅漢?!?/p>
2016年的威馬汽車擁有核心員工200多名,都是沈暉曾經的同事。
▲ 沈暉,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 /
根據威馬官網顯示的數據,威馬核心團隊共有9人,其中四人曾經就職于吉利或沃爾沃,比例近二分之一。
這四人分別是沈暉、陸斌、張然、徐煥新。
威馬汽車成立前后,沈暉挖走了許多吉利員工,其中包括不少高管。這是一件需要雙面分析的事件,一方面可視作是前同事對其能力的信任,另一方面卻也涉嫌違背傳統汽車領域的商業規則,或稱違背競業條款。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沈暉就像當年的任正非和李一男,當出走的管理者拆散了當初成就自己的平臺,老板不會坐視不理,甚至會殺一儆百。”
這位不愿具名的接近人士向出行一客記者透露,沈暉出走吉利時,曾一度陷入風波。后面雖然借助離職,風波有所平息,并且留下了他作為吉利并購沃爾沃參與者之一的名聲。
但沈暉挖走了大量老東家高管,以及背后還有更多不便言說的事,正是觸發這次訴訟事件的重要原因。
?昔日師徒,今日敵手2009年12月,沈暉從菲亞特集團中國區董事和副總裁、菲亞特動力科技中國區CEO的崗位上跳出,加入了吉利對沃爾沃汽車收購的全明星隊。
據《看天下》報道,彼時,沈暉與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相識已四五年,曾有“若有合適項目即加盟”的口頭約定。當聽到李書福的邀約“有個大項目,你來不來?”時,他意識到時機已到,隨即加入。
▲ 李書福,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 網絡
吉利對沃爾沃并購成功后,沈暉作為沃爾沃汽車中國區董事長,肩負起了中國區團隊的組建任務。《新制造時代》一書中介紹,沈暉用三年時間,將中國區團隊從100人擴展至2000人,代價是日漸花白的頭發。
2014年底,沈暉離開沃爾沃,他認為自己留在沃爾沃的事業天花板已然可見:“我在自主品牌做到頂了,你知道,上面就是李書福了,他是董事長。我不可能做到比董事長更高的位置?!?/strong>
在吉利的任職經歷成為沈暉創業的底氣。
當時,他對Autolab(某汽車科技媒體)直言,自己能從無到有地建設靠譜團隊,且更善于調動國際資源。但同時,他也有過“傳統汽車制造商是造不出智能汽車的”、“自主品牌按照老路發展,是沒有希望”的、“我們(中國人)做原創不行”的言論,這讓沈暉曾一度深陷輿論旋渦。
近三年內,沈暉在接受出行一客記者多次采訪時,均表現出對李書福的欽佩和以之為師的恭敬。
“李書福對我還是不錯的,相當于我的師傅,在創業前,他教了我們很多接地氣兒的做法?!?/strong>
但另一邊的李書福,態度卻耐人尋味。
2018年1月,出行一客記者在上海和李書福聊起旗下公益事業,當提及昔日麾下大將沈暉,李書福卻臉色突變,擺手結束了談話。
彼時,威馬剛募得200億融資風頭正盛,儼然成為新造車勢力的頭部企業。
難以預計的未來侵害商業秘密案并不少見,比如百度與前高管王勁案,全球VR第一案“ZeniMax Media訴Oculus VR糾紛案”都是比較知名的涉及侵害商業秘密案件。
▲ 王勁,景馳科技創始人、百度前高級副總裁 / 網絡
“在國內看來,索賠21億元確實是創記錄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對出行一客記者表示,該案件的焦點在于,原吉利高管是否將在吉利獲取掌握的商業秘密,用于威馬申請專利或使用。
百度與前高管王勁案,最終以百度收購景馳為結局,或許吉利威馬案也會走向這個結局。
畢竟訴訟是手段,不是目的,問題解決了,和解也正常。
9月1日,沈暉在內部信中變相回應了此事。他說:“作為初創企業,我們更要強化研發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不懼寒冬,不懼舊勢力的挑戰,更加不懼怕推動變革的阻力”。
而威馬副總裁陸斌于9月17日開庭當日,更是在朋友圈上傳了一張銷量排行榜圖,圖中數據顯示,威馬EX5以月售2175輛高居8月新造車勢力銷量榜首。
▲ 9月17日開庭當天,威馬副總裁陸斌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一張8月新造車勢力銷量排行榜圖。其中,威馬EX
另一值得關注的點在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同時將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制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告上法庭。
如此看來,圍繞威馬申請專利,或許會成為新的膠著戰場。
李俊慧表示,對于威馬已獲授權專利,吉利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復審和無效審理部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如果是專利糾紛,可以申請訴中禁令,但商業秘密案件可能概率較小,因為商業秘密本身需要先舉證證明。在未被宣告無效前,均視為有效。
▲ 威馬汽車logo標識 / 網絡
雖然結局未卜,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威馬的日子并不好過。
在車市寒冬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整體下滑,補貼退坡,競爭加劇。新造車勢力普遍缺乏資本,正在尋求D輪融資。
目標融資10億美元的威馬能否順利從暴風眼中走出,尚不得而知。(責編/楊佩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