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生意這么難做—為什么現在做生意那么難做
文|李成東 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年年難過,年年過。中國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周前騰訊的一個朋友和我說了一個阿里的業務數據,還問我買了阿里股票沒有。這具體的數不方便透露,結論就是今年阿里真的很難。
七八年前我們聽得比較多的是線下生意好難,后來我們聽得比較多的是商家真難,前兩年是垂類中小電商好難,今年是大平臺也很難了。
中國居民收入不斷上漲,社會零售額不斷增長的數據,難道都是假的嗎?
我還是用上一篇文章《中國式消費升級》里有關汽車消費的數據,簡單的說中國中產群體規模和收入水平實際上是在大幅上漲的。
我是從去年做了專注新消費新國貨的“海豚社”,包括花生日記、微拍堂、每日優鮮很多創始人私下里交流,都談到了今年的生意很難做,感覺沒流量。三只松鼠、鐘薛高、好麥多、江小白、必要創始人也都在說今年增長壓力特別大。
既然中產群體在擴大,包括中產在內的所有群體的收入都在提升,那么為什么大家做生意越來越難了。
如果總的市場是在擴張的,那么生意還難做主要是在四個方面原因。
首先是商家總供給大幅增加,分蛋糕的更多了。十年前做電商的商家也就是百萬級,現在光一個天貓三十萬商家,一個阿里上千萬店鋪,活躍的還有幾百萬店鋪。雖然整個電商規模擴大了二十倍,但是商家增加數量遠超過了十倍。也就是說行業十年增長20倍,但平均到每一家店鋪的絕對銷售額十年增長一倍。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新入局的商家的實力也要強勁的多,傳統中小商家缺乏競爭力。阿里現在為什么難?除了要應付京東、唯品會的舊勢力,也還要對付美團、拼多多、抖音、快手新的平臺加入競爭。市場增量有限,而搶奪存量的對手多了很多。
其次是商家的供給大幅增加,導致的競爭加劇,增加了流量運營成本。所以我有一句套用的名言“一個人努力會提高成績,而一群人努力會提高分數線”,換到電商市場,“一個商家努力會提高獲客數,一群商家努力提高獲客成本?!k嗌鐒撌既死畛蓶|”
也就是說經營成本上漲超過了營業額的增長,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國內電商內卷的非常厲害,一直都在低水平的競爭,不管是大平臺,還是小平臺,小商家的競爭。就算國家不監管,未來恐怕也很難有前途。
其三是人口變化的帶來的消費結構性變化。
中產及富人市場擴大,窮人市場縮小。這個在汽車、手機消費市場表現就很明顯,低端的汽車和手機不好賣。茅臺和奢侈品的生意不要太好做,排隊買,加價買。所以才能有抖音大V,豪車毒老紀一次能賣2個億的豪車!
中老年的市場在擴大,小孩的市場在縮小。60歲以上的老人,從每年增加600萬提升到1500萬以上。而新生兒從1800萬,今年已或有可能縮減到1000萬以內。所以即便沒有經營層面的問題,貝貝的生意未來必然會難做,而微拍堂的生意會更好做。
城市市場在擴大,農村市場在縮小。這個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有著直接關系,尤其是中國的超大城市的經濟消費會更加繁榮,所以我們將不得不思考我們的下沉市場策略。
其四是消費文化變遷,消費升級帶來的需求變化。比如大家更關注健康了,所以元氣森林和喜茶這種新式茶飲的生意會變得更好了。和上周在廣州和伊膚泉的創始人凌遠強聊,他們的醫美行業的生意也非常好。愛美客營收不到10億,但市值都過千億了。騰訊視頻、愛奇藝這種傳統的電影、電視劇看多了,現在的90,00后更喜歡B站的UGC內容,以及彈幕。所以這就變成了,如果你是新勢力,那么你的生意會很好,如果你是舊勢力十有八九生意會越來越難做。
中國市場很大,變化也很大,所以生意的波動性也必然會很大。中國市場和全世界其它市場比起來,的確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一面。所以跟上市場節奏的生意會很好做,跟不上市場節奏的會很難做。這也是為什么對創業者來說,永遠需要學習,永遠需要一個學習的圈子。
選擇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