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準確的七彩天氣預報_七彩天氣預報4.1.8.4
21日16時左右,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屬于淺源地震,震中附近多地有震感,暫無人員傷亡情況。
此次地震雖然屬于有感地震,但震級較小,破壞性并不強,只要建筑物質量達標,基本上不會有什么事情發生。
巧合的是,就在10天前,有網友曾經在秦皇島拍攝到了七彩云;更加巧合的是,20日四川雅安發生4.8級地震,地震發生后2個多小時,當地也有居民拍攝到了七彩云。
(雅安七彩云)
那么問題來了,兩次地震前后都出現了七彩云,這究竟是巧合,還是不祥之兆呢?
“七彩云”本質上是一種叫做“日華”的自然現象。“日華”到底是什么呢?
這其實都和“太陽光”有關。地球上的光主要來自于太陽輻射,傳遞到地球后,會先經過地球的大氣層,最后抵達地面。
不過,“太陽光”不是一個“東西”,而是一大堆“東西”,或者說是一個超級大家族,這個家族也被稱為:電磁波。
家族里不同的電磁波,波長不一樣,其中絕大部分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屬于不可見光,還有一小部分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稱為:可見光。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分光實驗,把太陽光通過一個三菱鏡進行分光,分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其中,從紅光這一端,到紫光這一端,波長是越來越短的。
光其實是沿直線傳播的,這其實顯現的是光的粒子性,但由于光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波,它也具有波動性。所以,如果前方遇到了障礙物,光是可以繞過去的,這也叫做:光的衍射。
假設我們有一個光源和一個觀察屏,在光源和觀察屏之間放置一個障礙物(比如:狹縫、小孔或圓盤之等),這時候光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彎散傳播,在觀察屏上顯現出明暗相間的復雜圖樣。
不僅如此,1803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托馬斯·楊進行了一項非常著名的實驗,同樣是一個光源和一個觀察屏,然后再兩者之間放置一個擋板,擋板上有兩個狹縫。他通過觀察發現,觀察屏上出現了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這是因為光繞過了障礙物之后,在擋板后方干涉和疊加,才使得出現這樣的現象,這也被稱為:楊氏雙縫干涉實驗。
說了這么多,相信很多人會問:那這和“日華”有什么關系呢?
說白了,“日華”現象就是自然界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只是光源更為復雜,擋板上的“縫”更多了而已。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科學家發現,光的波長越長,衍射角就會越大,說白了就是:不同的光,由于波長不同,衍射角度不同,在可見光部分,越往紅光這一端,衍射角就越大,越往紫色端,衍射角就越小。
在晴空萬里的時候,如果大氣中的水滴是均勻分布的,且水滴之間的縫隙大小、水滴的尺度大小都與太陽光的波長大小差不多時,這時候水滴就會類似于一個個小圓盤障礙物,太陽光通過時,就會發生衍射現象,同時在繞過障礙物之后,不同的光還會發生干涉現象。
由于太陽光是一個大家族,不同的光,波長不同,衍射角也就不同。這就使得一種色光的明亮區會在另一種色光的陰暗區中顯現出來。
于是,就會形成色彩順序,形成一層層不同顏色的同心圓環。由于紫光的衍射角最小,紅光的顏色角最大。于是,從視覺上來看,就會在太陽周圍形成一個內紫外紅的彩虹光環,這也就是:日華。
一般來說,如果天空中有透光云層,比如:高積云的邊緣或者半透明卷積云,都會有可能會出現在這樣的現象。
地震,是最具有破壞性的地質災害之一,震級較大的地震破壞性非常強,給人們帶來較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人們永遠也抹不去的傷痛記憶。
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古至今人們都試圖尋找地震發生的規律,來尋找地震的前兆。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許多“不祥之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們認為動物的異常行為代表了地震即將發生。
古人認為動物的聽覺比人類靈敏,但地震發生時,動物會首先感覺到異樣,然后發出警告聲。人們若是看到動物出現異常行為,來調整生活,可能會規避大地震災害。
這種觀念至今仍然影響著人類,當人們看到動物異常聚集時,就會擔心是大地震的前兆。
但實際上,動物的異常行為和地震的關聯性并不強,這一點科學家已經對此辟謠。而且許多動物的“異常行為”是正常現象,只是人們對此并不了解。
比如:烏鴉冬季聚集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烏鴉在非繁殖季節會集結成群活動,尤其是冬季時,受熱島效應的影響,周圍郊區的烏鴉也會聚集在城市上空,導致城市里突然間出現許多烏鴉。
往年許多城市都會出現烏鴉聚集的情況,但很少發生地震。偶爾一次的巧合,卻會被人們渲染為地震前兆。比如:松原4.3級地震前幾天,當地也有烏鴉聚集,但是專家已經辟謠,冬季出現烏鴉非常常見,松原往年冬季也有,所以只是巧合,并非是不祥之兆。
除了動物異常之外,七彩云和地震頻頻一起出現,也讓人們誤以為兩者有關聯。比如:雅安4.8級地震后,當地出現了七彩云;秦皇島地震前10天,當地也發生過七彩云。
但實際上,七彩云其實非常常見,有多常見呢?我們簡單來盤點一下:
5月3日,福建福州上空出現日暈和七彩云。
5月5日,廣西桂林上空出現了日暈和七彩云。
5月9日,青島出現了七彩云。
5月11日,北京,秦皇島出現了七彩云。
5月16日,杭州出現了七彩云。
5月17日福建泉州永春出現了七彩云。
5月18日,西寧上空也出現了七彩云。
僅僅是5月份,就已經有很多地觀測到了七彩云,而以上這些并不是全部,僅僅是我統計到的案例。不僅如此,有些地方還不止一次地出現七彩云,但是絕大多數地方并未出現地震,由此可見,地震和七彩云的關聯性并不強,看到七彩云不等于發生地震。
另外,七彩云的發生條件已經被我們掌握了,只要滿足三個條件就會發生:
- 位在距離太陽10至40度的云;
- 云為帶有均勻小水滴的薄云
- 天氣晴朗的白天。
由此可見,七彩云的形成和地震沒有什么關系。所以下次再看到七彩云,只要欣賞美景就可以了,不必擔心是不祥之兆。
從目前來看,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比較科學的地震前兆,地光和地聲雖然是地震前兆,但并不是每場地震都有,而且許多地聲和地光是因為爆炸所致。
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找到預測地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