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了哪些品牌—吉利收購了哪些品牌沃爾沃
Hello,大家好!我是Mogo
前兩天吉利官宣:吉利收購了老牌英國跑車品牌阿斯頓馬丁7.60%股份。吉利的買買買模式又啟動了~
以后丁也是圖個吉利
不斷買買買的吉利,其實已經形成遠比想象中更強大的宇宙。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
要上天的吉利
吉利和交通二字的關系,起源于摩托,如今又是國內的汽車巨頭。但如今地上跑已經滿足吉利了,吉利的志向在于天上飛:
大氣層內
吉利的下屬企業中,有兩家飛行器企業:太力飛行汽車和Volocopter。
太力是飛行汽車領域的老炮了,早在2008年就發布了飛行汽車的原型產品:
這款產品也在2021年在美國拿到了適航證書,可以合法飛行。但也有個小問題:它沒有拿到上路許可,不能上路行駛。作為飛機可以,作為汽車不行。
被吉利收購后的太力,則研發了一款垂直起降的飛行器,暫時還在概念階段:
Volocopter則是一家德國公司,主要產品是多軸旋翼飛行器,簡單說來和大疆差不多。只不過Volocopter的產品是載人的:
飛行汽車受制于技術、法規的原因,離我們還比較遙遠。吉利雖然很早就布局于此,但離真正的實用還有些遙遠。
大氣層外
飛行汽車還是在大氣層里飛,吉利的另一業務直接突破了大氣層。吉利有一家公司,名為時空道宇。“公司致力于推動中國衛星產業鏈商業化升級,推動中國航天技術商業化應用。”這家公司的主業很好解釋:衛星。
吉利之所以涉足太空,是為了日后高精度自動駕駛、導航、通訊,這些智能汽車的靈魂的遙控器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號稱要兩年生產500顆衛星。
今年6月2日12時00分,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飛出大氣層的業務,進展反而比大氣層里飛快點。
玩出圈的吉利
除了離譜的上天事業,吉利的副業還有很多。為了造車、賣車設立的那些出行,金融,數字科技公司就不解釋了,是個車企都在搞。開開銀行、搞搞房地產、開點酒店、做點軟件,這也都是中國車企的基操。吉利的圍繞車的副業,比大部分車企都更有創造性:
挖煤打鐵
吉利目前是百色礦業集團控股方,這家企業的產業涉及煤炭、電力、電解鋁、氧化鋁、碳素、生態錳。可以說,吉利造車直接從挖煤開始。
不單單是挖礦,吉利旗下還有銘島鋁業,是一家集科研、制造、經營為一體的高精鋁板帶箔及其深加工企業。挖出來的礦,冶煉好的金屬材料還負責做成車輛零配件。
教書育人
在北京六環的西北角,已經是昌平區地界內,有一棟白色的仿白宮建筑。如今這里是北京大學的昌平新校區。
想當年,這個校園有另一個身份:北京吉利大學。當年報考高考志愿時候,志愿書封底赫然是這所學校的廣告,當時是個民辦大專。和我關系不大,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想:這名字這么土,不會和吉利有關系吧?
這所民辦高校還真是吉利集團的產業。設立于2001年,設立這所學校也是有感于當時汽車專業人才的稀少。后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吉利學院,2020年搬遷到了成都更大、更新的校區中,李書福還親自到現場勉勵新生。
這就完了?如今吉利旗下的院校可不只這一所,吉利人才發展集團旗下直接管理的院校就有吉利學院、三亞學院、湘潭理工學院、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五所。
吉利還代管了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最后的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也是吉利搭建的第一所職業院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吉利造車還處于萌芽時,就在親自培養汽車人才了。
聊文化
無論是挖礦還是育人,都是為了造車服務,造好車賣出去,吉利對于玩好車也頗有心得。吉利的汽車運動與相關產業,都歸屬于銘泰集團,這個集團有如下的業務:
辦比賽,這里說的不是帶著領克征戰國際賽場,而是在國內發展基礎汽車賽事。銘泰運營中國方程式,F4中國錦標賽等,雖然目前水平不算高,但說不定日后就會走出下一個周冠宇。
除了汽車,銘泰體育還運營著各種各樣的體育賽事,從摩托車到馬拉松,由于有沃爾沃這個豪華品牌,還是不少帆船、高爾夫等高端運動比賽的運營方。
辦賽道,銘泰集團手握了三個專業賽車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寧波國際賽道了,在吉利的支持下,漸漸有成為中國汽車運動文化又一個中心的感覺。
搞娛樂,銘泰還投資了不少汽車文化主題娛樂設施。在不少城市的商場里,那些和汽車沾邊的游樂設施、親子項目,背后就很有可能是銘泰。
吉利的汽車宇宙
狹義的講,我們在4S店接觸到的吉利汽車旗下只有四個品牌。大部分我們說的吉利產業,都歸屬于龐大的吉利控股集團下。
吉利的乘用車宇宙
吉利控股旗下有多個汽車公司,其中吉利汽車擁有吉利、領克、幾何、寶騰四個品牌。沃爾沃汽車旗下的沃爾沃和極星。還有獨立的路特斯、極氪、SMART、英倫電動汽車、雷達汽車。如上加起來就多達11個品牌。
這里面可能就寶騰和英倫電動汽車陌生一些。寶騰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自主汽車品牌,如今銷售各種貼牌吉利車型,則東南亞也算是風生水起,負責所有右舵吉利車型的生產。
寶騰版博越
英倫電動汽車則生產倫敦那些造型獨特的黑色出租車。這個品牌中國內也有售,不但當出租車賣,還當MPV賣。雖然叫電動汽車公司,但主要產品是增程式混動的,價格還不便宜呢。
還有不少品牌沒有列到吉利控股的資產里,但和吉利關系匪淺:比如和力帆合資的新品牌睿藍,主打換電式電動車。
曾經的新能源微車品牌——知豆,雖然打造的產品神似老頭樂,但質量口碑居然不錯。后來發展不好,今年被吉利系資本重組中,有望復活。
吉利曾經還有一個品牌——康迪。這個也是當年電動自行車巨頭康迪和吉利合資的品牌,用吉利的老平臺生產一些低端電動車。如今已經停產,生產資質演化成了現在的睿藍。
隱形的商用車巨頭
乘用車領域多子多孫的吉利,還是一個隱形的商用車巨頭。吉利商用車領域的親兒子是遠程汽車,如今產品線覆蓋了輕卡、重卡、皮卡、客車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甲醇、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領域有著深厚造詣。
吉利還在前兩年收購了老牌重卡企業漢馬汽車,在北方不太常見,但是在南方基本上是工程車輛中最常見品牌之一。
正如乘用車吉利有老頭樂一樣,商用車領域吉利也有接地氣的選擇。前兩年吉利收購了在山東的唐俊歐鈴作為商用車的又一品牌。這個品牌主打各種低端農用車、輕卡等,算是吉利商用車的低端產品。
各種科普中都在說吉利和沃爾沃的關系是只買下了沃爾沃的乘用車部分,這個說法確實沒問題,沃爾沃轎車和卡車很早就分家了。不過,前兩年吉利還是買了沃爾沃集團(商用車)的股份,還是沃爾沃集團最大股東,買沃爾沃的卡車也是圖個吉利。
圖個吉利
這些車,也是圖個吉利
吉利的買買買,除了各種收購外,還到處入股。耳熟能詳的當然是吉利是如今戴姆勒集團的大股東,買奔馳某種意義上就是圖個吉利。這樣的合作還有如今的阿斯頓·馬丁。只不過,這一次吉利不再是大股東,股份位于斯托爾家族和戴姆勒集團之后。
此外,吉利還買下了雷諾在韓國的大部分業務。以后在亞洲市場銷售的三星品牌、雷諾品牌車型,都將由吉利負責開發,當然是圖個吉利。
此前百度造車也官宣采用吉利SEA浩瀚平臺,只不過如今吉利已經退出了百度項目。
吉利的“不忘初心”
越來越出圈的其他產業、龐大的汽車宇宙,吉利也有不忘初心的一面:它至今都是國內摩托車行業的翹楚之一。
吉利的摩托產業如今有錢江摩托、QJMotor、貝納利等三個支柱品牌,前兩年還收購了同樣是國內摩托車翹楚之一的力帆摩托。
吉利的摩托也是從低端的力帆到高端的貝納利,產品線完整、品類齊全。尤其是貝納利幼獅系列復古車,街邊能見度不低。
可惜的是,如今的吉利似乎是放棄了家電業務。不過,如果把手機也算作家電的話,吉利也參與其中。今年,為了造手機吉利收購了魅族。正如造衛星是著眼于未來的汽車生態一樣,吉利進軍手機也是為了掌握生態的鑰匙。下決心造手機后,吉利的車機也終于好用了!
寫在最后
只是為大家簡單盤點了下吉利的產業,其實相對于其他品牌,吉利的布局還不算是夸張。大部分產業的根本目的,也都是服務于造車。這點和比亞迪、奇瑞等真的“不務正業”的企業比起來,還算是專注。
攤子鋪的越來越大的吉利汽車,也不是一味的求大,之所以說收購沃爾沃成功也正是因為沃爾沃和吉利互相成就,吉利也把沃爾沃的技術、理念很好的消化吸收。這樣的買買買,我們是支持的。
喜歡看這樣的汽車邊角料嗎?想看的話評論區說一聲,以后我們多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