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宏觀經濟數據_2019年宏觀經濟數據公布
視頻加載中...
Q:請問重陽投資,如何看待4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
A:4月通脹、工業生產、投資、零售、房地產等中國宏觀數據總體弱于市場預期,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進一步加重。在我們看來,2-3月的好與4月的差可能都不是經濟的正常狀態,經濟復蘇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戛然而止,我們需要以更長的視角耐心看待經濟復蘇。
總量層面有效需求不足矛盾待解。在大的層面上,中國經濟從三年疫情沖擊后重啟,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增長需要時間,財政同樣需要休養生息,外需則在三年的超強增長后面臨下行壓力。反映到結構上,居民在疫情后更多轉向線下服務和體驗消費,進一步加重了可選消費品行業的競爭壓力。這在數據上表現為產能利用率處于低位,消費品價格弱于服務價格,并拖累整體CPI走弱。正如一季度政治局會議指出的,“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理性看待復蘇過程中的節奏波動。4月經濟復蘇力度轉弱,市場此前已有一定預期,但個別數據的下行幅度超出了正常的經濟波動因素。例如,工業生產在季調后出現了幅度僅次于2020年1-2月疫情期間的環比負增長,盡管與4月制造業PMI跌至49.2方向一致,但很可能夸大了經濟的下行壓力。這是因為,2-3月經濟數據超預期的好很大程度上來自疫情后補償性和春節后季節性需求的雙重推動,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持續的。同理,4月經濟在脈沖后回歸常態,盡管這一環比變化也比較劇烈,但不能線性外推。
圖注:
事實上,如果沒有超強力度的政策刺激,歷史上的經濟復蘇都經歷了一波三折的過程。在大部分人的記憶中,2019年可能是疫情前正常的、經濟復蘇的年份,是我們希望回到的疫情前的“完美狀態”。但從數據上看,2019年全年經濟增速逐季下行、商品房銷量全年基本持平、M1增速處于低位、汽車手機等耐用消費品銷量負增長;經濟在3月脈沖后“青黃不接”:制造業PMI大部分時間低于50、出口大部分月份負增長。從各個方面看,2019年實際上都處于市場認為的弱復蘇狀態。但經過近一年的修復,中國經濟在2019年最后兩個月復蘇逐漸加速,即使沒有疫情繞動和由此帶來的政策刺激,2020年也會是經濟復蘇力度增強的一年。
就當前而言,經濟復蘇并未停滯。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再次下降0.1個百分點至5.2%,這表明經濟盡管復蘇的速度放緩了,但受益于服務業的逐步回復,復蘇的大盤仍然是穩定的。只要還有就業量的增長,失業率穩中有降,收入的增長就可以期待。我們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以更長的視角看待和把握經濟復蘇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