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伊朗的方式—美國制裁伊朗的借口是什么
特朗普的一舉一動會讓國際社會跟著顫動。他在9月20日的一條推文就是如此。他說:“OPEC的壟斷者現在必須讓油價降下來!”而OPEC國家里很多與美國“作對”,比如伊朗。特朗普表態后,國際油價小幅收跌。
伊朗石油部長則針鋒相對地發表看法稱,OPEC不要采取任何聽從特朗普的努力,并表示伊朗將否決該組織損害伊朗國家利益的任何決定。
媒體報道伊朗石油部長警告OPEC
目前美國對伊朗正在實施第一輪制裁,只要是煤炭和重金屬以及金融領域,并不涉及石油禁運,但是11月4日,按照特朗普的“規劃”,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就要開始。所以目前,雙方圍繞OPEC和國際油價問題的博弈,其實也能反映出美國和伊朗圍繞制裁不同意見上的“你爭我奪”。
之前木叔也分析過這個問題,稱美國“以壓促變”的方式目前對伊朗是最有效的。壓就是制裁。
有朋友與木叔交流,難道美國就不能和其他國家好好相處么,非要制裁完一個接著再制裁一個玩?比如不只對伊朗,對俄羅斯、委內瑞拉、古巴、敘利亞等,美國都樂此不疲地制裁,甚至對歐洲等美國盟友,美國也威脅要對其增加關稅,實際上也是制裁的一種。
簡而言之分三部分:經濟制裁、人文制裁和政治軍事制裁。
經濟制裁是美國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比如木叔剛才提到的,8月7日對伊朗實施的第一輪制裁,就是經濟為主,主要針對煤炭和一些重金屬貿易。11月4日的制裁是第二輪嚴厲制裁,即將對石油出口進行限制。
人文制裁是一種柔性制裁和附加制裁,通常在其他制裁配套實施。比如中斷教科文衛的活動交流。比如不參加某個被制裁國家舉辦的奧運會或者某些體育賽事。冷戰期間,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就遭到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基地抵制。就是最好的例子。
政治軍事制裁是主要從外交層面出發的制裁。比如外交關系降級乃至斷交,軍事封鎖和禁運。這點上被美國制裁的國家也不少。比如古巴。被美國制裁了數十年,美國也沒動他們,就是圍著他不讓該國與外國有軍事交往。赫魯曉夫時期偷偷向古巴運送導彈,讓美國總統肯尼迪大怒,差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不同的制裁當然目的不同。不過制裁的目的不外乎是損害別國利益,進而提升本國利益。而損害別國利益的原因是別國損害了本國利益。如果不制裁的話,本國利益會被他們損害的更加嚴重,因此采取的相關措施。
從美國角度而言,他們認為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美國的全球利益眾多。很多利益都需要面面俱到地維護。如果一時一事照顧不到,可能就會有利益被損害的情況發生。
比如美國在中東擁有巨大利益,而伊朗在中東的擴張損害到了美國的利益,特別是伊朗革命后竟然占領美國大使館綁架館員當人質,對峙了幾百天之多。你覺得美國能忍氣吞聲嗎?沒打伊朗就是好事,當然要對其進行制裁。
顯而易見,用最粗淺的理解。所謂共性都是“在美國看來,這些國家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木叔的觀點是,無論哪個國家,即使是美國的所謂盟友,一旦在過去或者未來可能損害美國利益,特朗普制裁的大棒就會揮舞起來。
倒不是說美國做的對,只是了解美國的制裁,必然要站在美國角度思考,才能了解美國的心思。不能以國人的態度和視角看這個問題,否則意義不大。
看看美國這些年都制裁過誰吧?
木叔列舉幾個國家——俄羅斯、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蘇丹、伊朗、古巴、緬甸、白俄羅斯……
第一,在美國人眼里都是所謂獨 裁國家。
比如俄羅斯,普京當政18年了,還要繼續干6年。比如緬甸,之前軍政府時代長期軍事獨裁統治,直到2010年民主化。
第二,在美國人眼里都是嚴重侵犯人權的國家。
比如時期的阿富汗,那簡直就是違反人權的教科書,不僅對女性摧殘,連文化古跡千年歷史的阿米揚大佛都用大炮給炸毀了。比如伊朗,至今還有石刑。
第三,這些國家都是對美國利益有重大影響的國家。
比如伊朗曾占領美國大使館、俄羅斯對美國的盟友進行滲透、伊拉克的政權威脅地區安全的等。
簡而言之——俄羅斯實力大減、GDP近10年來只有0.7%年均增長,不久前自己的導彈還把自己的運輸機打了下來;緬甸2010年民主化,數十年的制裁才被取消;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在美國的直接打擊下已經換了主人;敘利亞內亂8年,水深火熱;蘇丹分裂成南北兩部分,經濟一直落后,幾乎靠援助才能維持;白俄羅斯雖依靠俄羅斯,但時不時和西方眉來眼去;古巴和N K:美國的“以壓促變”初步成功。
所以,圍繞OPEC石油產量和油價的爭端,特朗普與伊朗還會繼續博弈。美國不會因為伊朗的威脅,而放棄對他們的石油禁運等嚴厲的制裁措施。
OPEC國家里圍繞美國和伊朗的制裁,其實也分了幾派,比如沙特,其實樂見美國制裁伊朗,因此在OPEC的各種會議上,沙特和伊朗之間的博弈,也是美國制裁伊朗之外的又一個看點。
你如何看待美國和伊朗,圍繞制裁的博弈?
歡迎關注木叔,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