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華大使華裔叫什么名字、美駐華大使人選接近確定
特朗普委任愛荷華州州長特里?布蘭斯塔德擔任駐華大使,將一名基本沒有外交經驗的人推到了國際政治漩渦的風暴眼中。不過外界認為,沒有外交經驗的布蘭斯塔德與習近平較好的個人關系會成為其他人不具備的優勢。
布蘭斯塔德又是誰?他有何背景?外界為何又要如此猜測?
布蘭斯塔德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布蘭斯塔德與中國的緣分可以追溯到31 年前,1983年,布蘭斯塔德擔任愛荷華州州長,在他的推動下愛荷華州與河北省結成姊妹州省,兩者分別是美國和中國的農業大省。1985年,在基層工作的習近平帶團到愛荷華州考察,布蘭斯塔德接待了當時的習近平,這是他們第一次握手。2011年9月,布蘭斯塔德受李小林的特邀訪華,受到當時作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款待,這是他們第二次握手。2012年,習近平出席了世界糧食中心舉辦的中美農業研討會開幕式,之后,布蘭斯塔德出席接待習近平的活動,這是他與習近平的第三次握手。
布蘭斯塔德與中國有著長達31年的友誼。同時,作為美國最優秀的州長之一,他對美國的經濟、國際貿易等有著深刻的了解。如能駐華大使將處于最佳地位,促進美中貿易和安全,保護美國利益。
美國總統在選派駐華大使時,有著其獨特的用意,接下來知事帶大家盤點一下美國歷任駐華大使。中美建交30余年間先后有11位駐華大使,在駐華大使之前有4任駐北京聯絡處主任。在他們當中,有的會說流利的普通話,有的更是直接出生在中國。他們都是怎樣的人?他們又為中美關系做了什么?
現年75歲的馬克斯·鮑卡斯是人,曾任參議院財經委員會主席。他自1978年以來一直擔任聯邦參議員,是蒙大拿州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聯邦參議員。任駐華大使之前,曾八次訪華。在接受駐華大致委任時,曾設下任內目標:第一是發展對華經濟,造福美國社會和工人。第二是鼓勵中國以負責人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尊重人權。
駱家輝于2013年11月20日發表聲明于2014年初辭職,據洛杉磯時報報道,他的辭職原因是因為要跟他的太太和三個孩子在西雅圖重新團聚。
作為首位華裔駐華大使,駱家輝在出任駐華大使兩年半任內,中美關系相對穩定。他曾表示對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和使領館的工作驕傲。駱家輝也以推動美國國內經濟復蘇、創造工作崗位、增加對華出口為任內最重要目標。因此,推動中美經貿關系發展、減少中美簽證時間成為駱家輝任內最主要的成就。但是在其任期內,也發生了諸如等促進中美關系緊張的事件。
洪博培曾任過根總統的白宮助理,卸任大使后加盟福特,成為董事會成員。他曾到臺灣傳教,學會了流利的普通話。他的父親喬恩·M·亨茨曼是著名企業家、美國最大化學公司亨茨曼公司創始人
洪博培在中國國內一些人中間有不小的影響力,曾一度被當作中國的“朋友”。但是,2011年底他在角逐2012年下一任的美國總統選舉和黨的提名時,與其他7名共和黨參議員進行電視辯論時口出狂言,叫囂要通過聯合中國國內在互聯網上的盟友以此來扳倒中國(Take China Down),以此來重振美國經濟和就業。
擔任將近8年美國駐華大使的雷德為人他富有幽默感、脾氣溫和。他曾任香港美國商會第一副會長和會長,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代表。1989年在澳門東亞大學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并獲得結業證書。他還是美國律師協會、美國國際法律協會和香港法律協會等組織的成員。1974年首次訪問中國,能講流利的漢語。
如若說美國時時刻刻在關注中國軍事變動的是誰,那非太平洋美軍總司令莫屬。1999年,曾任美軍太平洋總司令57歲的普理赫成為美國派駐中國的第7任美國駐華大使。2008年4月10日,中美兩國防長使用剛剛建立的國防部直通電話進行了首次通話,這標志著中美之間的軍事熱線交流機制正式啟動,而最初提議在中美之間建立軍事熱線的人正是普理赫。“普理赫”極力主張與中國“接觸”。
尚慕杰任駐華大使其間曾陪同時任總統克林頓站在北京天安門前看星條旗緩緩升起,也曾在任期內發生了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
他積極促成中美領導人多次互訪,并尤其注重“培養兩國民間感情”。曾直率地指出美國政壇對中國“缺乏起碼的常識”。
1935年6月16日出生于南京,父親芮陶庵是美國傳教士,任教于金陵大學。1999年升任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現任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美國外交學會高級顧問,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霍普金斯學會美中關系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
李潔明于1928年出生在中國青島。他說,他出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那時的中國與現在有天壤之別。
20世紀70年代老布什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時,李潔明以中情局情報人員的身份一起赴華工作,1989年再次以美國駐華大使的身份重返中國,其間經歷了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系最劇烈動蕩的階段。他后來也曾坦言對中國政府缺乏好感,然而作為職業外交官,他在職期間還是較忠實履行了老布什政府“保持與中國溝通”的政策,但在離任后,他卻長期以“臺灣代言人”身份活躍在外。
1972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時的高級隨員,他是打開中美關系大門的代表團中最年輕的外交官。他有一位華裔妻子,是頗有名氣的小說作者包柏漪。他于1985年11月上任之際,是中美關系最好的時候,因此各界原本對其抱有很大希望,但在其任內卻多次越界,引發中美關系動蕩。
1920年出生山西汾陽,父親恒慕義是位傳教士,曾在中國傳教多年。他1949年回到美國,后來進入美國國務院,開始了職業外交官的生涯,一個世紀以來,他和他的家族經歷了中美關系的風風雨雨。
恒安石是歷屆美國駐華大使中和中國打交道最早的一位:1945年抗戰勝利,他作為盟國被解救人員代表,曾參觀淮北解放區,受到新四軍四師師長張愛萍的接見。
恒安石任上最大貢獻,是促成中美“八一七”公報的達成,這一公報至今仍對兩國關系起到重要作用。
1978年1月31日,伍德科克應邀在華盛頓舉行的全美汽車工會的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說他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一直是以臺灣代表全中國,這“顯然是荒謬可笑的”。美國應該“有勇氣采取明顯的步驟”,“正常的美中關系對這個世界的和平是絕對必須的,我對此深信不疑”。
制圖:子豪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