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美國是一伙的嗎,韓國跟美國是什么關系
韓國倒向美國,但在對抗中國這件事上,形勢卻由不得韓國。中國有三件“東西”,讓韓國根本離不開中國,即使違抗美國也不能脫鉤中國。
先來看新聞。最近,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被告知,它們將無限期被豁免對華芯片設備出口禁令。由于這項豁免,兩家韓企將被允許持續為其在中國的工廠提供美國芯片制造設備,而無需美國單獨批準。
此舉對這些韓國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兩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而且它們的大型制造工廠都在中國。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三星和SK海力士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全球DRAM市場的近70%和NAND閃存市場的一半。
三星約40%的NAND閃存芯片,是在其位于中國西安的工廠生產的。SK海力士近40%的DRAM芯片在無錫生產,約20%的NAND閃存芯片在大連生產。
因此,美國當局的這一舉措是必然。只有這樣,兩家韓企才能更好地采用新的工藝技術,從而確保生產成本效益。反之,如果兩家韓企出現波動,不僅會讓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變得更不穩定,還會影響美國的利益。
除了半導體,韓國的旅游業也離不開中國市場,其免稅行業正面臨著中國團客游復蘇緩慢的困境。自今年8月中國允許團隊赴韓旅游以來,已過去兩個月了,但實際效果卻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是韓國國內物價上漲、市場低迷,導致中國赴韓跟團游的需求較之前有所下降。
據韓國免稅店協會統計,8月份韓國國內免稅店銷售額達11365億韓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6%,與2019年8月相比則減少了一半。
事實上,自去年3月以來,前往韓國免稅店的外國游客數量一直在增加,但免稅店的銷售額卻持續萎縮。主要原因就是,其他國家散客的消費能力,遠遠弱于中國的團體游客。毫不夸張地說,韓國免稅店的銷售額,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團客支撐的。
韓國免稅行業的擔憂預計將加深。除非有大規模的中國團客到訪韓國,否則很難讓其免稅店感受到中國開放出境團體游的暖風。
再來看看越來越重要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的統計,今年1-8月,韓國進口的中國產電動汽車電池額達44.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4.6%。截至8月份,韓國今年的進口總額就已超去年34.9億美元的進口總額。
今年韓國從世界各地進口的電動汽車電池達46.3億美元,其中約97%是中國制造。同期,韓國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出口額為6600萬美元,是去年金額的一半。
可見,在降低電動汽車價格的競爭中,韓國汽車制造商為了生存,不得不增加對中國產磷酸鐵鋰電池的進口。可以說,在韓國電池企業實現全面量產之前,這種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韓國增值產業對中國的依賴日益增長。當然,上述領域只能反映中韓經貿關系的一部分。韓國離不開的東西,也并不只是這些。
而過往和當下的經驗都證實了,“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旦擁有中國市場,韓國必然會乘勢而飛。反之,這將增加韓國經濟遭受更嚴厲沖擊的風險,也會讓該國失去自己的未來。
事實上,韓國政府和民眾對此都有清醒的認知。所以,焦慮感不斷加深的韓國,才會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也要想盡一切辦法融入中國構建的全球產業鏈。這也會是韓國的必然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