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以色列的5個女孩怎么樣了—去以色列有什么禁忌
已持續四天的新一輪巴以沖突中,一條視頻在世界廣泛傳播,畫面中,哈馬斯成員扒去一名被指為以色列士兵的年輕女孩的外衣,半祼著被壓在皮卡車廂里游街,一名將腿抵在她的腰間。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畫面曝出不久,德國一位母親向媒體求助稱,通過視頻中女孩的紋身和發型,認出她是自己的女兒洛克。洛克不是所謂的以色列女兵,而是擁有德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游客,她是和一群游客在以色列南部參加音樂節被哈馬斯綁架的。
目前,這名女孩生死未卜,甚至有傳言稱她已死亡,死前還被斬去了雙腿。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同義詞,無論這名女孩的身份是女兵還是游客,這樣的畫面還是深深刺激了人們的神經,國際社會對此普遍表示憤慨和譴責。
這一事件也讓以色列女兵成為網絡熱詞。巴以沖突近百年,作為世界上唯一對婦女普遍實行義務兵役制的國家,在一輪輪巴以沖突中,以色列女兵在是怎樣的存在?
以色列女兵與這個國家一起誕生,1948年5月28日,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也是決定剛剛建立的以色列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然而面對長期戰爭和人力資源短缺的困境,以色列開始積極鼓勵女性參與軍事行動。1948年,以色列首位女性戰斗機飛行員Hanna Serwa的誕生,標志著女性在以色列軍事領域的突破。
隨后,在戰爭最危急的關頭,許許多多剛剛從世界各地返回以色列的猶太女子拿起武器投入戰斗,還有的女兵是剛剛下船就投入戰斗,她們不怕犧牲奮勇當先,在整個戰線上與男子并肩作戰。
在特拉維夫市內,女兵們用高射擊退了埃及的空襲;在北部,女兵組成的帕成克突擊隊與黎巴嫩、敘利亞部隊作戰;南部沙漠中,人數很少的納吉夫突擊隊,獨自抵擋著阿拉伯聯軍。
這一年,有12000多名女兵參加了戰斗,數以百計的女兵陣亡。雖然她們之間語言不通膚色不同,但是保衛剛剛誕生的以色列,捍衛民族利益的共同目標使她們團結一致,奮戰疆場。
1959年,以色列頒布的《兵役法》規定:除了已婚懷孕、有犯罪記錄及受到所信仰的宗教禁止者外,其他年滿18歲的女性都必須服役兩年(后來縮減為21個月)。至此,以色列女兵役成為法定義務。
她們和男軍人一樣,要通過入伍測試,而后進行為期4周的新兵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基礎科目、單兵武器、野外戰術等,之后被分到相應的部隊。在以色列國防軍男女混編的單位中,性別壓力不容忽視。比如,在有女性參與的基地里,士兵們交談的聲調、行為舉止都改善許多。
在每個有女兵服役的單位中,都會有一位較高軍階的女性軍官,專門負責處理性別壓力方面的問題。她們的工作是保持警覺,及時發現并處理有關問題。若是女兵有什么問題,她們負責提供建議并協助解決。
以色列女兵一般在服役8個月后,便有可能被送到軍校去深造;這樣,就能當一各職業軍官。此外,如果家庭經濟拮據,當兵還可以養家。除了軍餉和各種補貼外,女兵們還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去打工,另掙一份錢。因此,不少女兵晚上去當服務員、清潔工和售貨員。
目前在以色列的常備軍中,女性占了約三分之一,大多數承擔文案、培訓、技術支持等二線工作。但也有不少女兵沖鋒在巴以沖突一線。如成立于2001年的“獰貓”輕步兵營,女兵占總人數的70%。這個營長期在以埃邊境的沙漠深處執行巡邏任務,“獵捕”那些意圖危害國家安全的滲透者。
曾有描述她們實彈訓練的報道稱:“上百名士兵呈散兵隊形向高地發起沖鋒,十幾名戰士沖過小土坡,撲倒在一片沙礫上,瞄準,射擊,曳光彈拖著亮紅色的尾巴飛向50米開外的目標,掩護后續部隊沖鋒,飛濺的碎石在士兵們的手上、臉上劃出道道血痕。女兵們士氣高昂、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男兵仿佛變成了配角。”
就像身處嚴苛的沙漠一樣,在這個集體中,沒有人會因為性別受到額外優待,而女兵在訓練中也習慣于像男兵那樣以粗獷方式講話行事:有的女兵效仿好萊塢電影經典硬漢形象,在頭上綁著紅色方巾;有的幾口就抽完一根煙,還很有男子氣概地把煙頭扔到地上再用腳碾滅。
在以軍嚴格的保密制度約束下,女兵們對自己執行的具體戰斗任務都諱莫如深,但她們聲稱,“我們渴望戰斗,而且完全能夠勝任各種任務,希望上級能把我們派到熱點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