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拒絕澤連斯基請求—以色列拒絕休戰
要說誰對這輪巴以沖突局勢的變化最為關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無疑排得上號,在西方各國領導人還沒有動身時,澤連斯基已經迫不及待地向以色列政府提交了正式訪問請求。
據環球網報道,12日美媒《國會山報》表示,日前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已經向以色列發出了領導人訪問請求,以色列方面也證實了這一消息,報道援引烏克蘭和以色列官員的話說,澤連斯基希望在巴以沖突爆發之際訪問以色列,以“展示對該國的聲援”。
“好處全讓以色列拿了”
正在北約布魯塞爾總部訪問的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和以色列都“身處戰爭中”,他了解“遭受恐怖襲擊意味著什么”,所以他呼吁西方領導人也能訪問以色列并表達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CNN在澤連斯基出訪北約總部的報道中提到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澤連斯基被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迎接到媒體面前時,他臉上的笑容很快消失,表情變得相當陰沉……這次烏克蘭總統將卷入一場比烏克蘭危機更受關注的戰爭……對烏克蘭而言,這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在西方援烏疲勞開始顯現、全球輿論轉移到中東的情況下。
CNN這句話可以說是相當扎心了,在西方各國領導人都還沒決定是否要訪問以色列表示支持的情況下,澤連斯基這位“戰時領導人”就急吼吼地拋下國內戰局不管,宣布要出訪以色列——與其說他是去聲援以色列人民,還不如說是找內塔尼亞胡商量能不能擠出點美國軍援給烏克蘭。
CNN說澤連斯基沒那么自信了
之前俄媒就調侃過烏克蘭、以色列和西方面臨的這種尷尬情況,“澤連斯基應該很清楚,以色列拿到的軍援越多,烏克蘭收獲的就越少”。
同時CNN也表示,盡管拜登試圖安撫澤連斯基,誓言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但在白宮最新的表態中,拜登的這些言論“已經被無限期擱置”。
而在最近外交場合和社交媒體的表態中,澤連斯基幾乎無法掩飾對美國軍援轉移到以色列的焦慮感,每當他發文聲援以色列時,基本上都要捎帶提到烏克蘭和俄羅斯,言必稱“世界上還有另一個國家正在經歷戰爭”、“烏克蘭前線正處于特殊變化中,軍事援助不能有任何停頓,這非常重要?!?/span>
現在美國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然而,澤連斯基這些“賣慘”的呼吁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巴以局勢重燃戰火后,共和黨建制派和保守派迅速停止內訌,配合通過了首份援助法案。
對此,美國媒體自嘲說,雖然時至今日,澤連斯基期望的240億美元軍援仍未落地,但在援助以色列問題上,兩黨展現了罕見的團結。
既然美國“家里沒有余糧”,那么澤連斯基求到以色列頭上就會有用嗎?
答案是未必。俄烏沖突爆發后,澤連斯基不是沒有打過以色列的主意,在某次與內塔尼亞胡的會晤中,他甚至還拿自己的猶太人血統套近乎,但以色列方面始終只有一個態度:以色列政府在外交上支持烏克蘭,可以向烏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軍事援助不行。
澤連斯基又不是沒找過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一直拒絕軍援烏克蘭的理由也不難推測:一方面,烏軍每天的彈藥消耗數量堪稱一個天文數字,以色列軍工產能充其量只能滿足防御“黨”、“哈馬斯”等武裝力量的、無人機襲擊,這輪巴以沖突爆發后,以色列軍工產能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前線以軍士兵甚至連衣都配不齊,只能依靠民間捐助或等待美國支援。
另一方面則與烏克蘭的意識形態有關。
“猶太人是大屠殺受害者”,是現代以色列的立國根基,然而烏克蘭近些年為了與俄羅斯(蘇聯)“切割”,沒少干否認二戰歷史、把分子奉為“正朔”的事——2019年澤連斯基就因為稱贊分子班德拉是“烏克蘭人的現代英雄”,而遭到了波蘭和以色列強烈抗議。
哪怕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以色列外交部依然多次譴責過烏克蘭美化游行、士兵佩戴標志的行為。所以,雖然以色列也對巴勒斯坦人搞種族隔離政策,但在反問題上,以色列和烏克蘭不僅沒有共同語言,反而還有不少齟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