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作家之首;世界十大作家之首排名
每年的十月初,揭曉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全球矚目的大事。在這期間,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專業的解讀,但現在不妨從一個更加輕松的角度(吃瓜群眾的角度),來揭開一些諾獎的八卦,看看這個科學界至高榮譽背后的故事。
讓我們從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開始說起。瑞典著名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是硝酸甘油的發明者,而這些也給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諾貝爾年輕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呢?
諾貝爾是一個終身未婚且沒有子女的人。在1895年,即諾貝爾去世的前一年,他簽署了一份遺囑,這在當時引起了他的家人的震驚和反對。正是這個遺囑為諾貝爾獎的設立奠定了基礎。在遺囑中,他規定他的大部分遺產應轉換成基金,并投資于“安全證券”,以確保捐贈基金能夠永久地提供獎金。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去世,享年63歲。
根據遺囑的規定,1900年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最初的捐贈資金超過3100萬瑞典克朗,換算成現在大約是18億瑞典克朗。基金會需要保證資金的安全,并通過投資增加收益。隨著時代的發展,基金會的投資策略也在變化。目前,該基金會的投資組合大約55%投資于股票,10%投資于固定收益資產,10%投資于房地產,25%投資于另類資產。根據最新的年度報告,基金的目標是實現高于通脹率3.5%的最低年回報率。
基金會通過投資獲得的利息收入用來發放獎金給獲獎者。獎金的金額在不同年份會有所不同。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是每人15萬瑞典克朗,在當時可謂是一筆巨款。2001年的獎金達到了1000萬瑞典克朗。基金會會根據資金回報情況來決定每年的獎金金額,并在必要時減少獎金數額以確保獎項及其目標的長期可持續性。
2012年,為了保存資本,基金經理開始削減20%的諾貝爾獎獎金。2014年的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而當時基金會的資產為38.69億瑞典克朗。2020年獎金金額再次上升至1000萬瑞典克朗,并且今年的獎金增加到了1100萬瑞典克朗。獎金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瑞典克朗貶值。
需要注意的是,獎金只是利息收入,并不是由本金發放。基金會需要始終保持足夠的資本來繼續發放獎金。雖然有可能獎金基金會會耗盡資金,但考慮到其120多年的歷史,除非未來的基金會管理者不稱職,否則無需擔心資金耗盡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獲獎者如何使用這筆獎金。每個獎項最多可有三名獲獎者,他們會一起分享這筆獎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通常已經在世界知名大學中擁有一份好工作,他們往往會以平凡的方式使用獎金,例如支付貸款、為孩子的大學基金、購買汽車或者存起來備用。
比如,200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弗蘭克·威爾切克 (Frank Wilczek) 將獎金存起來了。他還開玩笑地表示,獲得諾貝爾獎也是有代價的,你需要花費很多錢,例如給妻子、女兒和自己購買禮服,支付一些客人的旅行和住宿等。
頒獎典禮結束后,獲獎者和他們的家人將前往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對于獎金的使用,每個獲獎者都有自己的做法。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些有趣的故事。200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在被記者問到這個獎對她意味著什么時,她停頓了一下,然后回答說:“當然是經濟獨立。”
還有一個特殊的例子是199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Lucas)。他的獲獎獎金需要分一半給前妻,因為在他們離婚協議中,前妻預見到他將獲得諾貝爾獎獎金的50%。盧卡斯履行了離婚協議中的承諾,表示“協議就是協議”。不過,他在采訪中也表示,“這是她的主意。如果我知道自己會獲獎,我當時就會反對這個條款。”盡管如此,在獲獎后,他還是很開心。
與盧卡斯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愛因斯坦身上。1919年,為了與前妻米列娃·馬利奇(Mileva Mari?)離婚,愛因斯坦承諾將諾獎獎金全部給她,并表示他有信心獲得諾貝爾獎。1921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協議,這筆錢由他們的兩個兒子代為保管,前妻可以提取利息。
除了獎金的故事,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禁止三名德國科學家接受諾貝爾獎。他們分別是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里夏德·庫恩(Richard Kuhn)、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以及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哈德·多馬克(Gerhard Domagk)。盡管他們收到了獎牌和證書,但并未獲得獎金。多馬克曾給諾貝爾委員會發電報感謝他們的認可,但在被德國秘密警察抓獲并監禁一周后,他被迫再次發電報拒絕獲獎。
還有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情發生在2011年。免疫學家和細胞生物學家拉爾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在公布獲獎名單前的三天,斯坦曼因罹患癌去世。當諾貝爾委員會宣布獲獎者時,并不知道他已經去世,于是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決定,保留了他的獎項。這是自1974年規則更新以來,第一次將該獎項授予已故人士。斯坦曼在世時總是將獎金捐給一個基金會,以幫助有抱負的科學家。他的女兒表示她們也將繼續按照他的意愿使用這筆獎金。
最后,對于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獎金)的人來說,遵循諾貝爾的遺囑規定是關鍵。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和平獎這五個獎項在諾貝爾的遺囑中有明確的規定,自1901年開始頒發。而經濟學獎則是在1968年新增的第六個獎項。根據諾貝爾的遺囑,獎項應頒發給“那些在過去一年中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所以,想要獲獎并拿到獎金,就要按照這個標準要求自己。
以上就是一些關于諾貝爾獎背后故事的軼聞八卦。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諾貝爾獎的歷史和背后的人情世故。諾貝爾獎不僅代表了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也蘊含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和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