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國施壓以色列-以色列求助中國
巴以沖突爆發引熱議,多國紛紛表態。
以色列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巴勒斯坦的“偷襲行為”進行報復,并企圖改變中國的立場,向中國施壓,引起“輿論戰”。
不得不說這以色列還真是長的丑想得美,“倒打一耙”的能力讓豬八戒都望塵莫及。
巴以沖突爆發導致了怎樣的慘狀?沖突爆發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中國對此保持了怎樣的立場才使得以色列不滿?
巴以沖突
10月7日凌晨,數千枚從天而降,打破了黑夜的靜謐,與“煙花”來了一場親密接觸,一瞬間,以色列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攻擊。
哈馬斯通過加沙地帶對以色列展開了猛烈地“炮火偷襲”,毫不準備的以色列某些城市快速變成了廢墟,淪為“死城”。
僅僅幾個小時,以色列就傷亡慘重,數名以色列群眾一命嗚呼,聲聲哀嚎為以色列的天空增添了更多的悲彩,這些群眾像破舊的玩偶一樣,毫無生氣。
哈馬斯軍隊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穿過以色列的“防護墻”大開殺戒,以色列因為情報局的嚴重疏忽導致其國內傷亡慘重,大火中熊熊燃燒的坦克似乎正在進行無聲的抗議。
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導致了250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而這似乎還只是巴以沖突的冰山一角。
在哈馬斯展開攻擊之后,以色列也展開了瘋狂的報復,集結了大量坦克發動新一輪的戰爭,而哈馬斯也不逞多讓,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進行了“生死搏斗”。
巴以沖突
根據發布的最新消息,截至當地時間10月13日,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聲稱本輪的巴以沖突已經持續了一個周,造成了巴勒斯坦方面1949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8600人。
而這些死亡受傷的群眾當中,加沙地帶死亡人數高達1900人,受傷人數更是高達7696人。
約旦河兩岸的死亡人數為49人,受傷人數超過950人。
與此同時,《耶路撒冷郵報》發出消息聲稱,自從巴以沖突發生以來,以色列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1300人,受傷人數也達到了3484人。
從雙方數據來看,巴勒斯坦在這場戰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巴以沖突
巴以沖突涉及到歷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等多項問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沖突由來已久。
19世紀,猶太人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家,此舉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和不滿。
一戰結束后,英國接管了巴勒斯坦的管理權,并做出了承諾,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建立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然而英國并未兌現承諾。
以色列獨立
1948年以色列成立并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認可,然而卻引得約旦、黎巴嫩等的強烈不滿,它們發起戰爭試圖阻止以色列成立,這場戰爭曠日持久,持續了一年時間,然而最終以色列取得勝利。
數十萬巴勒斯坦的群眾被迫離開自己生存多年的家園,巴勒斯坦人稱呼這次事件為“重大災難”。
也正是因為此事,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一直處于敵對狀態,爆發了多次戰爭和暴力事件,尤其是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這場戰爭中,以色列擊敗了約旦、敘利亞等眾多阿拉伯國家,并占領了加沙、東耶路撒冷等地區,如今,這些地區依然被視為被占領領土,也成為了巴以沖突的核心所在。
如今哈馬斯對以色列搞“偷襲”,其實可以看作是對以色列的不滿,是在捍衛領土主權。
巴以沖突在世界上鬧得沸沸揚揚,是在俄烏沖突之后的又一個大動靜,也因此獲得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眾多國家紛紛站出來對此事表態。
巴以沖突
而從眾多國家的表態來看,主要分成了三派,第一派:譴責哈馬斯的“偷襲行為”,這些國家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美國的一眾小弟,烏克蘭、印度。
第二派則與第一派恰恰相反,支持哈馬斯的舉動,這些國家主要包括伊朗、敘利亞、沙特等國家。
第三派就是中立派,其中主要包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
在巴以沖突之后,中國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作出表態,中國對巴以沖突的緊張局勢和傷亡情況深表關切,希望雙方能夠冷靜克制,立即停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顯而易見,這是中國一貫的和平態度,希望巴以雙方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但是在中國進行表態之后,以色列似乎對中國的態度并不是很滿意,這句話從何說起呢?
10月8日,根據聯合國早報的報道,在中國對此次沖突事件作出表態之后,以色列高級官員就發表了重要講話,借機向中國施壓。
以色列希望中國能夠挺身而出,對巴勒斯坦的“偷襲行為”以及巴勒斯坦的激進組織進行更加強烈的譴責。
以色列高級官員
以色列高級官員的意思再明顯不過,進行道德綁架,以色列和中國是好朋友,中國的態度應該是偏向好朋友的。
中國態度不偏不倚,在以色列看來就已經是偏向了巴勒斯坦,以色列駐華大使館高級官員尤瓦爾做出表示:“無辜的以色列群眾在街頭遭受屠殺,現在并不是呼吁兩國和平解決問題的時候。”
以色列的舉動還不夠明顯嗎?這就是針對中國的和平發言而來的,在以色列看來,中國只進行呼吁是明顯不夠的,以色列需要的是中國明確的表態,中國應該明確支持以色列。
尤瓦爾
而以色列為何這樣做呢,其實很簡單,當今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獲得中國的支持,那么新一輪的“輿論戰”就會徹底爆發,而矛頭就會直指巴勒斯坦。
以色列眥睚必報,對巴勒斯坦的“偷襲行為”耿耿于懷,因此希望借助“輿論戰”再次擴大戰爭,給予巴勒斯坦致命一擊。
此次沖突事件是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先發起的,因此以色列就有機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巴勒斯坦進行指責,但是對巴以沖突的歷史進行追根溯源,恐怕正義并不會倒向以色列。
巴以沖突
以色列是中國的朋友不假,但是巴勒斯坦也是中國的朋友,中國做事光明磊落,倡導和平,就算以色列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向中國施壓,中國依然不會妥協,堅決捍衛自己的立場,堅決維護國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