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法國失敗的原因-迪士尼在法國失敗的案例分析
作者 | 張雅坤
睽違內地銀幕3年,漫威用兩部爛片,讓中國觀眾把三年積攢的憋屈,全都發泄了出來。
《蟻人3》和《黑豹2》在中國大陸的上市時間雖然差了十天,但口碑和評分卻相差無幾。作為漫威“第五階段”的開篇之作,《蟻人3》沒開出個好頭;就像作為漫威“第四階段”的收尾之作,《黑豹2》沒收個好尾一樣。
甚至有不少網友調侃:編劇是用chatGPT寫的劇本吧?還是未經人工校對的。
事實上,漫威宇宙的坍塌,在《復聯四》以后,就已經開始了。
《復聯4》以后,再“無”漫威電影
2019年,口碑與票房雙收的《復聯4》,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8.5分,斬獲了高達42.5億元的票房,創外語片票房歷史。這一紀錄此前的保持者,是2017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票房26.7億元。《復聯4》將票房紀錄整整提升了60%。
《復聯4》劇照
截至2月20日22點,《蟻人3》和《黑豹2》在豆瓣的評分分別只有6.1分和5.5分,票房也分別僅為1.42億元和1.02億元,貓眼專業版預測的總票房僅分別為3.03億元和1.04億元。
《黑豹2》劇照
但這兩部電影并非只在中國市場折戟,海外影評人也沒。兩部電影的IMBD評分均在“及格線”7分以下,相比之下,剛剛上映的《蟻人3》更慘:在海外評分網站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只有 48%,僅微微好于“漫威宇宙”的最差電影《永恒族》(47%)。
《蟻人3》劇照
自從2019年《復聯4》的“史詩大結局”以后,隨著老一代復仇者的隕落或逐漸淡出,漫威宇宙的電影就開始了江河日下的路程。第四階段的《蜘蛛俠:英雄無歸》、《永恒族》、《黑寡婦》、《雷神4》、《奇異博士2》,沒有一部能夠和前三階段相提并論,甚至有網友認為,或許不應該如此貶低《蟻人3》,因為照目前這個形勢來看,最爛的永遠是下一部。
漫威電影一部比一部“拉垮”,一方面是因為故事情節“稀碎”。在微博上,與《黑豹2》相關的話題#沒有劇本可以不拍#毫無疑問,登上了熱搜。而網友對該話題的表述更是簡單粗暴,“《黑豹2》又臭又長!”
而體現編劇能力差的另一個特征,則是人物形象過于扁平。作為資深漫威影迷,筆者認為,近年來漫威很多電影的通病,就是電影人物缺乏“弧光”。他們沒有深度刻畫后的魅力,每個角色的設定都虛浮于表面,動機與行事無比幼稚,難以讓觀眾對角色的人設與故事感到信服。
此外,漫威另一大優勢“特效”似乎也失靈了。ID為“夏多先生”的豆瓣影評人稱:“《蟻人3》里花花綠綠的特效也頗有七八十年代老星戰式風格莫名的廉價塑料感,尤其是前半段,我幾乎都懷疑特效是不是趕工期沒做完,很多材質的五毛錢貼圖感非常嚴重,人物明顯摳圖融合不進背景里,電影配色相當艷麗浮夸,我很懷疑這部電影美術的審美是否在線?!?/span>
據極客電影創始人李東東表示,被迪士尼收購多年的漫威公司,之所以講故事的能力漸弱,其原因之一在于Disney+創立后,迪士尼戰略布局的重點轉向了劇集,對電影內容‘走心’力度下降。
從漫威影視作品之間較大差距的評分,就足以見得迪士尼對待電影、網劇截然不同的態度。2021年1月,漫威劇集《旺達幻視》在Disney+一經推出,就在豆瓣獲得了9.0的高分。同年6月和11月播出的《洛基第一季》與《鷹眼》,在豆瓣上也分別獲得了8.5分與7.6分的口碑,動畫劇集《假如?》的評分也高達8.6分。
《旺達幻視》劇照
據悉,2023年,迪士尼旗下漫威出品的電影和電視劇(包括動畫劇集),分別為3部和7部。顯然,未來漫威電影的時間與精力,還將繼續受制于劇集。
事實上,漫威電影宇宙的坍塌,與迪士尼整體調轉策略有著莫大關聯。換句話說,漫威電影在中國市場的低迷,或許是因為迪士尼也在經歷著“至暗時刻”。
迪士尼之“殤”
2019 年,似乎是迪士尼最后的高光。沒有疫情,沒有流媒體 Disney+,沒有此起彼伏的政治運動,沒有超級英雄的死走逃亡傷,只有包含中國在內的全球院線大市場。那一年,111 億美元的票房證明了觀眾尚未對續集、翻拍和超級英雄電影失去興趣。迪士尼也向華爾街展現了它用老 IP 講新故事的超強實力。
但疫情三年,改變了很多事,漫威宇宙整個“第四階段”的電影,也因此與中國大陸的影迷擦肩而過。在這樣的“鏈條式”電影創作中,缺失了其中任何一環,都很難再跟上節奏。迪士尼想讓中國觀眾直接從第三階段跳到第五階段,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在中國大陸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作品,是在疫情期間(2021)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同為國產電影作品的《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分列第七和第十。而稍早一點上映的迪士尼視效大片《阿凡達:水之道》僅排名 40。
這樣的局面,一部分原因是在大陸長時間控制進口片數量的前提下,中國觀眾的欣賞意趣已經發生了改變;其次,也因為疫情管制放開后,國產電影被積壓的優質作品扎堆上映。如果沒有一部力挽狂瀾之作,或許迪士尼在中國還將長期遭受“冷遇”。
電影口碑下滑,也并非一無是處,至少換來了迪士尼在電視劇集領域的日漸攀升。漫威宇宙的影視版和劇場版口碑差距,已經鮮明的體現出了這一點。
迪士尼大踏步的“流媒體”戰略,源于近5年來娛樂方式勢不可當的轉變。2018年,北美電影票房為118億美元,這與2013年的109億美元相比,年均復合增長率不足2%。而彼時,Netflix的訂戶數量仍在高歌猛進。這也成為了2019年11月迪士尼推出Disney+流媒體平臺的直接誘因。隨后的2020年,疫情給本就“多舛”的院線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得失之間,迪士尼數次選擇棄院線、擇流媒體,而多次撤檔的《花木蘭》,就是很好的例子之一。
此外,去年肆虐美國互聯網大廠的裁員浪潮,也終于流向了迪士尼。今年2月初,迪士尼宣布將進行大規模部門重組,并裁員7000人,未來還將尋求55億美元的成本節約。本次計劃中,迪士尼宣布將重組為三個部門,分別為包含電視和電影業務的娛樂部門、ESPN體育電視網部門及公園和體驗部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漫威電影的接連“撲街”,或許正是迪士尼降本增效的前置信號。
流媒體業務,是把雙刃劍
盡管對漫威電影的“棄車保帥”之舉,令漫威風光難續,但重金押注流媒體,確實為迪士尼帶來了大量的營收。迪士尼2023財年第一季度(即2022年第四自然季度)財報顯示,其235億美元營收中,流媒體營收達54億美元,同比增長13%,占比超四分之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財季,迪士尼的院線分發營收在該財季的總營收中占比不足5%。
不過,在迪士尼流媒體業務營收增長的同時,其運營虧損也在隨之上漲。2023財年第一季度,迪士尼流媒體Disney+的運營虧損增長5億美元,達到10.53億美元,虧損同比提升78%。從2019年至今,Disney+的累計虧損更是已高達80億美元。
不賺錢幾乎是全球流媒體產業的宿命。在本季度Disney+宣布推出了廣告版本服務,有廣告版本的服務每月收費7.99美元,無廣告版本的服務每月收費漲到10.99美元;此前,Netflix也在2022年11月推出了帶有廣告的訂閱計劃;去年10月,蘋果也宣布旗下Apple TV+服務漲價,作為蘋果眾多業務里最不賺錢的一個,據說今年蘋果將會為Apple TV增加廣告位,用來擴充業務收入。
這些動作指向了一個事實:平臺用戶增長帶來的收入難以覆蓋高成本的投入,開拓廣告業務來實現增收成為了行業的共同歸宿。此外,繼Netflix之后,迪士尼也將不再提供訂閱用戶數預期指標,同時重申2024年流媒體盈利的目標。
作為一家十分依賴全球化的文化傳媒公司,迪士尼很難在三年之后繼續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故事。當迪士尼在好萊塢不遺余力地用選角和劇本強調自己的政治正確時,中國的觀眾也在旗幟鮮明地表達反對意見。在B站和微博搜索“黑豹”或者“真人版小美人魚”,會發現大量針對黑人演員的種族主義言論和外貌羞辱。
部分微博網友對“真人版小美人魚”的討論
這說明,中西方的價值觀已經被疫情分割得越來越遠。未來迪士尼如何取舍中國市場,還是個未知數。
寫在最后
事實上,包括漫威電影在內的特效大片,說它們是炸雞也好,是方便面也罷,但基本都具備著一樣的特質:油膩、高熱量、不健康,但能頂飽,許久不吃偶爾還會想,可吃多了會反胃。何況炸雞也在降級,曾經是麥當勞,后來是華萊士,現在的漫威,怕是只有街頭山寨“麥肯雞”的水準。
但中國生產的“炸雞”卻在升級。近年來,中國年輕一代的創作者迅速成長,中國影片也開始在觀眾心中樹立自己的地位,比如《流浪地球2》,它在視覺特效上已經完全不輸好萊塢大片。
或許《復聯4》以后,至少在中國市場,屬于好萊塢的特效電影霸權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參考文章:1.燃次元:漫威神話,“死”于《復聯4》;2.36氪Pro:《蟻人3》彷徨異鄉:漫威沒變,但是中國觀眾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