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 俄烏戰爭_巴以沖突新進展
隨著巴以沖突不斷發酵,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變得更加焦慮。
肉眼可見的焦慮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從始至終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除了以色列。毫不夸張地說,美國對待與自己同宗同源的盎撒盟友都沒這么好,而烏克蘭甚至連盟友都算不上,頂多是美歐用來制衡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工具,說不好聽點就是“棋子”。
猶記俄烏交戰之初,澤連斯基只要對著鏡頭發表幾句講話,就會有眾多西方領導人帶著巨額援助來基輔送溫暖。過了一段時間,西方援烏熱情逐漸減弱,澤連斯基又親赴各國國會進行演講,返程時依然能有不小的收獲。
可現在不一樣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東,各大媒體報紙的頭版頭條都成了巴以沖突,吝于為烏克蘭留出版面。不得已之下,澤連斯基只能到處奔走,頻繁接受媒體采訪,以博取關注。
本周,澤連斯基更是親赴位于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這可是他首次訪問這個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的組織。要擱以前,這種小場合哪用得著總統親自出面。
澤連斯基:以前都是他們來基輔看我的
盡管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其他高官試圖安撫澤連斯基,承諾會繼續支援烏克蘭,澤連斯基還是顯得憂心忡忡,他說,援助不會中止,但可能會減少,而現在的烏克蘭,需要更多彈藥。
烏軍長達數月的大反攻遲遲未見成效,除了士兵們久攻不下的疲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西方援助不到位。
從剛開始的數百億美元,逐漸減少到數十億美元,到現在就只剩個位數了。在剛剛結束的北約防長會議上,美防長奧斯汀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的2億美元軍援,是從前的零頭不到。
俄羅斯又不缺炮彈,對他們來說,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無非是性價比高低的問題,雙方打了一年半,除了向伊朗采購無人機,好像沒聽說過俄羅斯缺彈藥的傳聞,網友“怒其不爭”也更多的是因為俄軍戰損過高,戰績又不突出。
論爭寵,是沒有人能贏過以貴妃的
按照前線烏精銳部隊的說法,他們如今光是抵御俄軍的炮火,就已經耗盡全部精力了,更何談進攻。畢竟,即使是在西方援助最密集的時候,烏軍的武器裝備也落后俄軍一大截。現在各國的援助加起來都不到10億美元,還不知道烏克蘭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
本就沒什么起色的反攻因巴以沖突變得愈發艱難。雖說以色列和烏克蘭需要的彈藥并不完全相同,但精確制導彈藥都是必不可少的。烏克蘭需要用它打擊俄羅斯的軍事目標,以色列需要用它定點清除哈馬斯的武裝勢力。
問題是,美國的產能不足以同時供應兩個國家,或者說,不足以在對烏援助不變的前提下給以色列分出一部分產能。考慮到兩國和美國的親疏關系,烏克蘭大概率是被犧牲的那一方,就像澤連斯基擔心的那樣,就算不斷供也會減少。
澤連斯基現在也只能見到奧斯汀這種級別的了
烏軍收到的援助一旦減少,就意味著他們只能先緊著最重要的目標射擊,反攻基本是沒望了,能自保就不錯了。仗打到這種程度,已經沒什么意義了,純粹是耗著,看誰先撐不住。
以色列就不一樣了,內塔尼亞胡下定決心要消滅哈馬斯,國內的民意壓力也迫使他不得不拿出最強硬的姿態。但巴勒斯坦也并非孤立無援,周邊國家的民間武裝力量都蠢蠢欲動,不排除以色列要面臨多線戰爭的可能。
因此,以色列對彈藥的需求必然會大大增加。一旦發展為長期沖突,以色列有再多庫存都不夠造的,畢竟體量在那擺著。
根據美國軍事專家的分析,內塔尼亞胡的最終目的是拉美國下水,將戰火擴大到伊朗和黎巴嫩,一舉解決后顧之憂。
仗還沒打完,慶功酒先喝上了
真到了那一天,烏克蘭肯定是要給以色列讓步的。他們需要的彈藥不同,可美國用來援助盟友的預算是固定的,資金池子就那么大,給以色列買得多,留給烏克蘭的就少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美國能解決產能問題,也得國會批準才能把援助送出去。可眾議長遲遲未定,剛贏得共和黨候選人的斯卡利斯又宣布退出競選,國會什么時候開張都不好說。沒準等眾議長選出來,兩場沖突都已經結束了,那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