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輸了會滅國嗎,俄羅斯還能撐多久?
俄烏之戰爆發至今,仍未看到結束的征兆。
在烏克蘭戰場,俄羅斯雖然攻占了部分地區,但遠未達到戰爭起初制定的目標。
咱們就不說,開戰之初俄軍“閃擊基輔”的計劃全面失敗。
就連距離俄烏邊境僅40公里的重鎮哈爾科夫,俄軍至今也未完全拿下;而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又被烏克蘭導彈擊沉,對俄軍士氣來說,是一記重創。
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
所以在很多觀察家看來,這場俄烏之戰,不僅打破了俄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其表現更可以用兩個字形容——“拉跨”。
于是,在民間和國際上,對于俄羅斯要“戰敗”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
而在這些聲音中,又夾雜著另一個觀點,那就是:
如果俄羅斯戰敗,歐美聯手對付的下一個“敵人”,就是中國。
俄羅斯會輸么?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俄烏戰場上,俄軍這一次的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
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點,在兵力方面,俄羅斯軍隊總人數雖然高達百萬,但是根據法律,僅服一年兵役的義務兵,不可以出國作戰。
所以,俄軍真正能登上烏克蘭戰場的士兵,只有十幾萬的職業軍人;而如今,俄軍已經將八成以上的精銳,全部都押進了烏克蘭......
下一步,俄軍無論是要進攻或者防守,都需要更多的兵力,那該怎么辦?
這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大考驗。
屆時,即使勉強讓那些新兵登上戰場,由于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這些新兵蛋子也會限制俄軍實力的發揮。
俄羅斯征召新兵
其次,在資金方面,戰爭就是一臺巨大的“燒錢機器”。
當下,全球石油、天然氣價格高漲,俄羅斯可以通過出口能源換取軍費。
但是,市場經濟、價格總有波動,而全球能源價格不可能只漲不跌。
一旦過個一年半載,全球能源價格下降,到時候俄羅斯該如何維持戰場上的開支?
還有一點,雖然俄羅斯在能源方面,有著充足的儲備和產能。它們是“硬通貨”,不怕西方制裁。
但是,并非所有俄羅斯人,都在能源部門工作。
例如,俄羅斯出口的魚子醬,就曾經風靡西歐。而如今在歐美聯手制裁的背景下,這些魚子醬沒了銷路,生產魚子醬的漁民又該如何謀生?
俄羅斯食品工業也非常發達
而一旦歐美制裁,導致大量俄羅斯人失業。俄羅斯內部將民心不穩,甚至有可能導致普京政府的倒臺。
所以,在很多觀察家看來,這一次俄烏之戰,俄羅斯沒有“人”、沒有“錢”、沒有“民心”,戰敗的概率是很大的。
大國的生命力
不得不承認,很多人擔心俄羅斯的理由,不無道理。
但是如果我們說,俄羅斯戰敗,會導致其政府崩潰、民眾倒向西方,甚至成為美歐聯手對付中國的“引路人”,那就有點危言聳聽了。
因為我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大國本身,自有頑強的生命力。
大國,不可能因為一場局部戰爭的失敗,就會被顛覆、滅國。
況且,從當前的俄烏戰局來看,俄羅斯不一定會輸。
在目前的俄烏戰場上,雖然俄軍還暫未實現戰爭的全部目標,但是也不是毫無成果。
例如,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地區,已經全面處于俄羅斯的控制當中;頓涅茨克一多半地區、哈爾科夫少部分地區,也被俄軍所控制。
再加上南部的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目前已經有五分之一的烏克蘭國土,被俄羅斯所掌控。
考慮到這些地區,都是烏克蘭最重要的軍工產業的所在地。被俄軍占領后,烏軍已經徹底失去了軍工生產的能力。
所以可以說,俄羅斯想要將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
除此之外,5月下旬俄軍還取得新進展,全面拿下了位于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幾千烏克蘭守軍投降。
這也就意味著,俄軍東部和南部的戰區,正式連成了一條線,并且對位于頓巴斯地區的烏軍主力,形成包圍之勢。
所以,在圍繞頓巴斯的決戰打響之前,俄烏戰局仍然沒有定數。
烏克蘭戰局圖
退一步來講,即使俄軍沒有打贏決戰,俄烏戰局演變成一場“長期消耗戰”,俄羅斯也未必耗不過西方。
柏年曾經在中說過,我們不要把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想的太厲害,但也別把它的經濟基礎想的太糟糕。
俄羅斯,作為一個疆域廣闊的大國,自身不缺資源。
糧食、石油、鋼鐵、天然氣都不缺,還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基礎,本身就是一臺強大的戰爭機器。
這仗就算打個幾年,俄羅斯人至少還是餓不著凍不住的。
但是西方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就不一樣了。
很多人看到了,俄烏之戰對于俄羅斯來說是一場消耗。但是對于烏克蘭背后的歐美來說,又何嘗不是呢?
根據西方媒體的統計,如今的烏克蘭軍隊,每個月需要軍費開支至少70億美元。而烏克蘭自身,早已經失去了造血能力,所以軍費開支全靠歐美國家援助。
這要是一直援助下去,一年12個月,就得近千億美元的援助。美國和歐盟經濟體量雖大,對他們來說也是十分“肉痛”的。
特別是,對于歐盟這個組織來說。其中大多數的成員國,糧食、能源不能自給自足,自身經濟本來就受到高糧價、高油價的沖擊。
再加上,還要去掏錢援助烏克蘭,民眾難免心生怨氣。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3月份從西班牙開始,民眾對于高物價的抗議開始席卷西歐;4月份在法國大選中,有超過40%的民眾投票給了支持“對俄和解”的候選人勒龐。
四成民眾支持“對俄和解”的勒龐
這就反映出,歐盟各國內部,并非鐵板一塊。
再加上,歐盟20多個成員國,內部本來就有嫌隙。戰爭再拖下去,歐盟自己率先瓦解的可能性都很大。
這就好比戰國時期,山東六國合力攻打秦國,最后強大的六國,卻因為心思各異、一哄而散一樣。
土耳其反對瑞典、芬蘭加入北約
而如果歐盟先于俄羅斯撐不住了、垮了,那美國到時候還會獨力支撐烏克蘭嗎?
沒了歐美支持的烏克蘭,距離全面戰敗還有多遠呢?
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俄羅斯這臺“戰爭機器”的實力,也不要高看烏克蘭背后的歐美——特別是一眾歐洲國家,對于打贏這場戰爭的決心。
普京的個人威望
即使,我們再退一步講,俄羅斯真的耗不動了、打輸了,最后全面撤出烏克蘭。
俄羅斯內部就會崩潰么,普京政府就會倒臺么?
或許,我們不應該小看普京,他在俄羅斯連續執政20多年,所積累的威望。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對比。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葉利欽時期,俄羅斯gdp最低的一年,1999年,只有1559億美元,其他年份平均下來也只有三四千億美元。
這種局面開始扭轉,是從2000年普京擔任總統開始的。此后俄羅斯的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期,2013年俄羅斯gdp達到最高峰,逼近2.3萬億美元。
如今,俄烏之戰打響后,西方國家連俄羅斯的貓都制裁了,對俄羅斯的經濟,確實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俄羅斯的GDP,基本也都穩定在1.5萬億美元以上。
俄羅斯貨幣盧布,甚至成為了2022年全球表現最堅挺的貨幣。
盧布匯率高于俄烏戰爭爆發前
這一系列的成績都表明,普京這個人是有手腕的、能文能武。不但能搞定車臣叛亂,也能做好經濟建設。
所以,在民主選舉的俄羅斯,普京能夠連續執政20多年,靠的不只是能開飛機、能斗狗熊的個人魅力,而是俄羅斯民眾確實高度認同他,認為他能為俄羅斯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而這種認同,并不會因為一場局部戰爭的失敗,就全面消失。
如果你不相信,我們再來看歷史。很多國家的政治強人,也都曾打輸過戰爭。
例如印度的尼赫魯,打輸了1962年的中印戰爭。
但是作為開國總理,戰敗后的尼赫魯也并沒有下臺。他死后,還是他的女兒接他的班。
尼赫魯與女兒英迪拉
再比如,埃及的薩達特,在1973年中東戰爭中也輸給了以色列,甚至讓以色列打到了蘇伊士運河沿岸。
但是薩達特依然在埃及執政數年,直到他去世。
又或者,我們所熟悉的。
1990年海灣戰爭,伊拉克軍隊全面戰敗。
但是戰敗后的,依然保住了國內地位,又執政了13年。直到2003年,美軍借“反恐戰爭”的由頭入侵伊拉克。
而俄羅斯,作為一個擁有的國家,幾乎不可能遭到北約的全面入侵,成為伊拉克翻版。
所以,俄羅斯即使在烏克蘭戰場耗不動了、打輸了,也可以體面地撤出烏克蘭。
而對于普京個人來說,雖然威望會有損失,但是憑借著他執政20多年的積累,也不至于總統位置上下臺、乃至導致俄羅內部的全面崩潰。
所以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要小看俄羅斯,這個大國的頑強生命力,也不要小看普京個人,在俄羅斯內部的高度威望。
而相比與普京在俄羅斯的地位,拜登在美國的地位就要差得遠。
這一回,美國大力援助烏克蘭,表面上高喊“捍衛人權、主權”。但實際上,與拜登家族在烏克蘭的利益,與本身的反俄傳統,脫離不開關系。
拜登兒子曾任烏克蘭最大天然氣公司董事
而和拜登,又能在美國執政多久呢?
在臺下,前任總統特朗普已經開始了他的競選集會,對著2024年的總統大選摩拳擦掌。
而一旦到時候,特朗普又回來了,美國難免中斷對烏克蘭的援助。
所以,講到這里你還會覺得,烏克蘭真的能靠美歐援助,打贏這場戰爭么?
美歐下一個目標是中國?
最后,我們來講講最近一個挺火的觀點,那就是:俄羅斯要是輸了,美國等西方國家,下一個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
所以,我們要么和俄羅斯撇清關系,以免到時候“惹禍上身”;
要么全力支持俄羅斯,要讓俄羅斯千萬頂住。
這些觀點當然是錯誤的,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點,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俄羅斯這個大國,自身存在旺盛的生命力。
即使打輸了一場戰爭,普京政府不會倒臺,俄羅斯依舊是美國的地緣競爭對手,沖在“反美”的第一線。
第二點,美國把咱們當成對手,也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也并不會因為俄烏戰爭的結果而改變。
在戰爭期間,我們依舊可以看到,美國的各項負面對華政策,在持續推出。
例如在經濟上,美國政府強制要求中國在美上市企業退市;
在外交上,美國試圖拉攏印度、韓國加入準軍事同盟,打造亞洲版北約,作為對抗中國的“打手”等等。
韓國加入北約“網絡防御中心”
除此之外,所謂“俄羅斯倒下,中國會成為西方的下一個目標”這種觀點,背后有一個不易察覺到的險惡用心——那就是將俄羅斯的所有行為,和我國捆綁在一起。
這種捆綁不分好壞,如果俄羅斯有任何做的不好的地方,他們可栽贓說,是中國在背后支持。
最后我們還是要說,俄羅斯是一個獨立的大國,中國也是一個獨立的大國。我們在中俄合作中,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所以表態說“中俄關系,上不封頂”。
但是這種關系,絕不代表著我們對于俄羅斯的無條件支持,也不代表著一旦俄羅斯遭到西方的抨擊,我們就要扭轉對于中俄合作的態度。
我們在世界舞臺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我國和世界整體利益的考量。
“求同存異”,一直是我們的處世哲學。
我們對于俄羅斯是這種原則,對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也是這種原則。
~全文完~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文章寫得不錯,歡迎關注我,轉發、收藏并隨手點個贊吧。